樊胜美办事向来利落,前几天给中介发了需求后,没两天就收到十几条房源推荐。
她趁着午休时间,对着手机里的写字楼照片和户型图逐一筛选。
有的地段太偏,不方便王柏川见客户。
有的面积太小,连个接待区都没有。
好不容易有几个合适的,一看价格,都远超王柏川“一万以内”的预算,最便宜的也要一万二。
她只能先把这些房源存起来,没急着联系中介。
她混了这么多年社会,最懂“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
越是表现得迫切,中介和房东越不会让步;不如晾上几天,等对方主动松口,到时候砍价也更有底气。
果然,过了三天,之前联系的李中介就主动打来了电话:“樊姐,之前给你推的那套城边的写字楼,房东松口了!你要是有空,赶紧过来看看,要是觉得合适,我再帮你跟房东聊聊价格,争取再降点!”
樊胜美心里一喜,表面却不动声色:“行,我这就请假过去,你在那儿等我。”
挂了电话,她跟领导找了个“家里有急事”的借口,匆匆忙忙往写字楼赶——为了省打车钱,她倒了两趟地铁,折腾了快一个小时才到。
那栋写字楼虽然不在市中心,但交通还算便利,周边配套也齐全。
办公室面积大概六十八平,隔出了一个小隔间当经理室,外面能容纳三四个人办公,采光也不错。
樊胜美绕着屋子转了一圈,心里已经有了数,却故意皱着眉对中介说:“这房子是还行,就是价格太高了,之前你说一万二,远超我们预算了。”
“樊姐,这价格已经很优惠了!”中介赶紧解释,“这地段、这面积,旁边同户型的都要一万三呢,房东也是看你们要长期租,才给这个价的。”
“长期租才更该便宜点。”樊胜美抱起胳膊,慢悠悠地说,“我们是正规公司,一租就租好几年,不会像那些小公司似的,租几个月就跑路。而且我们也不搞押一付三那套,只要价格合适,我们直接半年一付,房东也省心,不用总催房租。”
中介愣了一下,有点为难:“这……我得跟房东商量一下,半年一付还行,价格能不能降,我可不敢保证。”
“你跟他好好说说。”樊胜美语气笃定,“你想啊,还有几个月就年底了,到时候很多公司都要换地方,万一这房子空个一两个月,房东损失的可不是一点半点。我们现在租,能保证长期稳定,他少赚点租金,换个省心,多划算?”
中介觉得她说得有道理,赶紧掏出手机给房东打电话,叽里呱啦聊了半天,挂了电话后笑着说:“樊姐,你可真厉害!房东同意了,价格降到一万,你看怎么样?”
“一万还是高了。”樊胜美摇摇头,“8800吧,图个吉利,我们发,房东也发,多好?你再跟他说说,就这个价,我们今天就能签合同。”
中介又跟房东沟通了几句,最后喜滋滋地回来:“成了!房东同意8800!樊姐,你这砍价本事,真是绝了,你这老板娘当得也太精明了!”
“老板娘”三个字像根刺,扎得樊胜美心里不舒服。
她不是没动过跟王柏川在一起的念头。
王柏川看着老实,对她也还算殷勤,可一想到他之前租豪车装有钱人,公司也只是个没什么实力的皮包公司,连稳定的收入都没有,她就赶紧把这个念头压下去。
她在海市漂了这么多年,早就不是能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小姑娘了。
她要的是踏实的日子,是能帮她撑起家里重担的依靠,而王柏川,显然不是那个人。
她在心里默默告诫自己:樊胜美,清醒点,王柏川不适合你,别再胡思乱想了。
另一边,王柏川接到樊胜美的电话,听说写字楼不仅找到了,价格还砍到了8800,比预算低了一千多,高兴得不行,当即就说要请樊胜美吃饭。
“吃饭就不用了,我还得帮你找住的地方呢,等都弄好了再说吧。”樊胜美婉拒了。
她现在没心思跟王柏川吃饭,只想赶紧把事情办完,拿到该得的“好处”。
接下来的几天,樊胜美又利用下班时间,跑了好几处房源,最后看中了一套离写字楼步行只要十分钟的一居室公寓——装修干净,家具齐全,房东要价4800。
她故技重施,跟房东磨了半天,又是说长期租,又是说自己会爱护房子,最后把价格砍到了4000。
王柏川知道后,更是喜出望外,心里已经开始幻想:等公司稳定了,就跟樊胜美表白,然后在这套房子里结婚,以后在海市就能安家了。
他这次没小气,从包里掏出一个厚厚的红包,递给樊胜美:“小美,这次真是麻烦你了,这3000块你拿着,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樊胜美先是推辞:“都是老同学,帮这点忙还拿什么钱,不用不用。”
“你必须拿着!”王柏川把红包塞到她手里,“你跑前跑后这么多天,辛苦你了,要是不收,就是不把我当朋友。”
樊胜美“勉为其难”地收下红包,回到家后,连红包都没拆开,就直接给家里打了电话,把3000块全转了过去。
挂了电话,樊胜美靠在墙上,长长地叹了口气。
她心里的苦,没人能说——她也想过轻松的日子,不用为家里的事操心,不用算计着每一分钱,可现实不允许。
她只能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转,不停地为别人着想,却没人问过她累不累。
与此同时,安迪一走进办公室,就看到谭宗明坐在她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你怎么来了?找我有事?”安迪放下包,走到办公桌前。
谭宗明把文件推给她:“跟你聊聊收购红星机械的事,出了点问题。”
安迪拿起文件,快速翻了几页,抬头问:“怎么了?是红星那边不同意?”
“不是不同意,是要价太高了。他们报的价格,比我们之前预计的超了25%,这个数字太大了,董事会那边很难通过。”
安迪沉默了一下,说:“25%确实有点离谱,但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后期收益应该能覆盖成本,就是我们前期的资金压力会很大。”
“我知道能覆盖,但董事会不这么想。”谭宗明无奈地说,“这么大的资金投入,风险太高,他们不同意,我们也没办法推进。”
“那董事会现在是什么想法?总不能就这么放弃吧?”安迪追问——收购红星是她跟进了很久的项目,她不想就这么不了了之。
“没放弃,他们给出了一个方案:找人合并收购,分摊风险和成本。”谭宗明说,“目前有两家企业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你看看,哪个更合适。”
安迪坐下来,认真听谭宗明介绍:“第一家是正荣集团,国企背景,资金实力雄厚,口碑还不错;第二家是包氏企业。”
“包氏企业?”安迪皱了皱眉,“这名字一听就是家族企业吧?这种家族企业的格局一般都不大,而且管理模式可能比较僵化,资金方面也未必能跟得上,怎么会考虑他们?”
“你说对了一半。”谭宗明点点头,“包氏企业的格局确实不大,内部管理也有点乱,但他们的资金还算雄厚——在南通那边,算是首屈一指的民营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收购。”
“我还是不建议跟他们合作。”安迪坚定地说,“家族企业的不确定性太多,万一合作过程中出了矛盾,很容易影响项目推进。正荣集团是国企,实力强,信誉也好,合作起来更稳妥。”
谭宗明笑了笑:“我也是这么想的,那就先跟正荣集团接触试试。不过,这次我打算让苏然去负责对接。”
“苏然?他行吗?”安迪有点惊讶——苏然虽然能力不错,但对接这么大的合作项目,还是第一次,她担心他经验不足。
“你放心,我会在后面给他撑腰。”谭宗明说,“而且苏然和恐恐是情侣,有这层关系在,沟通起来会更顺畅,也能减少不少阻力。让他去历练历练,对他以后的发展也有好处。”
安迪想了想,觉得谭宗明说得有道理,点了点头:“行,那我跟苏然打个招呼,让他做好准备。”
谭宗明站起身,拍了拍她的肩膀:“辛苦你了,有什么情况随时跟我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