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姐,杜姐!村里有大动静!”
陈大夯小跑着进来,一路嚷嚷道。
“啥大动静啊?老陈,你能不能改改你这大嘴巴的毛病!”
“大嘴巴就算了,还喜欢夸大事实!”
石墩子有些无语。
“墩子,你这话是啥意思?看不起我老陈?”
“再说了,我啥时候夸大事实了?”
陈大夯也有些不高兴。
这个墩子,怎么老是贬低他,这让杜姐还怎么信任他?
万一杜姐觉得他不靠谱,不给他分任务了咋整?
“还说没有,你上次怎么跟我说的?”
“说带老子去看美人,人倒是有了,可那是美人吗?”
他永远忘不了那回,陈大夯说要带他出门看美人,结果看的是两个风韵犹存的婶子。
“我...美人老了,难道就不是美人了吗?”
陈大夯自觉理亏,颇有些心虚的梗着脖子道。
他那不是看墩子那会天天念叨娶媳妇,便想逗逗他嘛。
谁知道这家伙这么记仇,回来还把兄弟揍了一顿。
“你!算了,我懒得跟你说!”
石墩子冷哼一声转过头去,眼不见为净。
“到底出了啥事了?”
见这两人讲了半天,啥也没说,杜若忍不住有些头疼。
“哦,对对对!”
“是村里的村民打上了卫家的宅子,把何家的几个管事给杀了,还...还把所有的粮食都扛走了!”
说道这里,陈大夯忍不住有些羡慕。
若是能提早知道消息,他也去抢了。
虽说杜家地里的麦子不少,可谁又会嫌弃家里的粮食多呢。
自然是多多益善啊!
“理由是什么?谁带头的?”
听见这话,杜若脸色严肃了些。
像这样的起义活动,一般都会有口号和领头人。
若是没有带头人,是很难组织起来的,何家的下人也没那么傻。
陈大夯性格大大咧咧的,喜欢跟村民们混在一起,村民们也乐得跟他说几句。
所以看着有些二的陈大夯,其实是他们当中消息最灵通的。
开始被杜若发现的时候,这小子还有些害怕,怕杜若怪他游手好闲,浪费粮食。
但是杜若会怪他游手好闲吗?
肯定不会啊!
这可是打听情报的人才啊!
甚至还奖励他几根萝卜,可以生吃的,吃着玩。
最后鼓励他多去跟村里人接触,有什么消息才好及时知晓。
“昨儿个下冰雹的时候,这些人正在地里给何家收麦子呢,跑也跑不快,伤得很重。”
“这些人是打着要粮食和药材的口号去的,结果自然是要不到东西,便暴乱了。”
“带头人是一个叫杨永钱的年轻小伙子!据说还是何家的义子呢,也不知为什么......”
陈大夯还是有些佩服这个年轻人的。
若是换做他,他肯定傻眼了!
“知晓了,你这两天再去找村民们唠唠,多打听一些消息,俗话说吃人嘴短,你可以带点菜过去。”
“俺晓得了!”
“嗯!”
“还有,咱们这几天得加强警戒了,特别是晚上值夜班的时候,千万不能打盹,明白吗?”
杜若说着,目光严肃的扫视了众人一圈。
见他们都点头答应了,看样子还是记在心上了,杜若才点了点头。
何家没了,村里的大户就只剩下杜家了。
没有了何家在前面吸引火力,他们指不定会打上杜家的主意。
而且前面何家雇佣村民们去开荒,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治安问题。
毕竟天天上山干活去了,就没那么多的闲工夫找事了。
如今何家没了,粮食又减产了,还受了伤。
走投无路之下,难保这些人不会铤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