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东渡扶桑,初临樱岛
三日后,苏州外港。
一艘经过特殊加固、悬挂着普通商号旗帜的三桅海船,悄然驶离了码头,劈波斩浪,向着东方那片笼罩在迷雾中的岛屿进发。船上除了经验丰富的船员,便只有赵陈、赵小魔与青莲道人三位乘客。
连城璧亲自到码头相送,带来了无垢山庄搜集到的关于东瀛风土人情、势力分布的最新情报,以及一面代表无垢山庄客卿身份的玉牌,言明在东瀛若遇到与无垢山庄有旧的势力或商号,或可提供些许便利。
沈璧君因身体尚未完全康复,未能亲至,却托连城璧带来了一枚亲手绣制的、带着淡淡清荷香气的平安符,赠予赵陈,寓意平安归来。少女的情愫,虽未明言,却已悄然流露。
海船扬帆,渐行渐远,中原的海岸线最终消失在水天一色之中。
航行并非一帆风顺。离开近海后,天气骤变,狂风卷集着乌云,巨浪如山般拍打着船身,仿佛天地都在阻止他们前往那片不祥之地。寻常船只遇到这般风浪,早已船毁人亡。但这艘船经过赵陈以无极内力暗中加固,稳如磐石,而青莲道人更是立于船头,朗声吟诵诗篇,周身剑气纵横,竟将扑来的巨浪无形中分开,为船只开辟出一条相对平稳的航道。赵小魔则操控星晷,稳定着船只周围紊乱的磁场与水元力。
如此行了十数日,期间也曾遭遇过几波不开眼的海盗,皆被随手打发。这一日,了望的水手终于发出了呼喊:
“陆地!看到陆地了!”
众人来到船头望去,只见海平线上,一座巨大的、顶端覆盖着皑皑白雪的锥形山体轮廓,在晨曦的微光中逐渐清晰。那便是东瀛的象征——富士山。
随着船只靠近,更多的景象映入眼帘。海岸线曲折,植被茂密,与中原风光迥异。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属于异域的海腥与草木混合的气息,更隐隐夹杂着一丝难以察觉的、令人心神不宁的邪异氛围。
“这便是扶桑之地了。”青莲道人望着那片土地,眼神中带着一丝追忆与凝重,“此地灵气与中原迥异,更显暴烈阴郁,且…魔气渗透已深,几乎无处不在。”
赵陈默默感应,确实如此。这片土地的地脉似乎被某种力量污染了,灵气中混杂着怨念、死气与一种狂热的信仰之力,普通人久居于此,心性难免受到影响。
按照计划,他们并未直接前往可能戒备森严的富士山区域,而是在一处相对偏僻、名为“鹿儿岛”的港湾靠岸。此地位于东瀛九州岛最南端,距离魔尊核心势力所在的京都、江户等地较远,便于初步打探消息,适应环境。
登岸之后,三人皆换了装束。赵陈与青莲道人扮作游历的中原客商,赵小魔则以轻纱遮面,扮作随行女眷。他们凭借连城璧提供的信物,找到了当地一家与无垢山庄有贸易往来的商号“吴越堂”,暂时安顿下来。
鹿儿岛町并不大,街道狭窄,房屋低矮,行人大多身材矮小,穿着和服或简易的麻衣,神色间带着一种岛民特有的谨慎与排外。看到赵陈等气质不凡的中原人,纷纷投来好奇、警惕,甚至隐含敌意的目光。
“东瀛幕府闭关锁国已久,对外来人颇为排斥,尤其是中原人。”吴越堂的掌柜,一位姓王的中年汉子低声提醒道,“几位客官在此行走,还需小心,尽量莫要招惹本地武士与神官。”
安顿下来后,赵陈三人并未急于行动,而是先在鹿儿岛町内闲逛,熟悉环境,暗中感应。
町内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神社,供奉着各种神只,香火不绝。但赵陈能感觉到,许多神社散发出的并非纯净的信仰之力,而是夹杂着贪婪、恐惧与扭曲的愿力,甚至有些神社深处,隐隐有魔气盘踞,显然已被魔尊势力渗透或控制。
他们也看到了不少腰间佩刀的武士,趾高气扬,对平民百姓动辄打骂,其刀法路数狠辣诡谲,与中原武功大相径庭。偶尔还能看到一些身形模糊、如同鬼魅般一闪而逝的忍者踪迹。
“魔尊对此地的掌控,比想象的更深。”赵小魔传音道,她手中的星晷在此地似乎受到了某种压制,清辉不如在中原时明亮。
“无妨,既来之,则安之。”赵陈神色不变,“我们先打听一下‘出云国’和‘黄泉比良坂’的消息。”
他们来到町内一家最大的酒肆,点了些本地清酒和鱼生,看似随意地听着周围酒客的闲聊。可惜,普通平民对“黄泉比良坂”这等秘辛知之甚少,谈论的多是今年的收成、藩主老爷的严苛,或是京都、江户传来的些许流言。
就在他们以为此行无获时,邻桌几个喝得醉醺醺的浪人武士的谈话,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听说了吗?出云国那边…最近不太平…”一个浪人打着酒嗝,压低声音道。
“可不是嘛…好几个村子…一夜之间人都没了…说是…神隐…”另一个浪人附和,脸上带着恐惧。
“屁的神隐!我有个表兄在出云大社当差…他说…是国造家的人在搞鬼…好像在准备什么…大型的祭典…需要很多…‘祭品’…”第三个浪人醉眼朦胧,口齿不清地说道。
“嘘!小声点!不想活了?国造家也是我们能议论的?喝酒喝酒!”
出云国!祭典!祭品!
赵陈与青莲道人对视一眼,眼中皆是一亮。看来,魔尊在出云国的行动,并非毫无痕迹!
就在他们准备进一步探听时,酒肆门口突然一阵骚动。只见一名身穿白色狩衣、神色倨傲的年轻神官,在一群黑衣武士的簇拥下,大步走了进来。那神官目光扫过酒肆,最终落在了赵陈这一桌,尤其是在容貌气质出众、即便遮着面纱也难掩风华的赵小魔身上停留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淫邪与贪婪。
他径直走到桌前,用生硬的汉语倨傲地问道:“你们,是从明国来的商人?”
来者不善!
(第九十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