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莲祠奉故
归心村的晨雾里,总能飘着淡淡的莲香。村东头的“双圣祠”前,早就围满了人,有提着鲜果的老人,有攥着纸灯的孩子,还有像阿澈和阿苓这样来寻传说的年轻情侣。祠堂的木门是老松木做的,上面刻着缠枝莲纹,推开门时会发出“吱呀”的轻响,像在诉说千年的故事。
“阿澈,你看这供桌上的草蚱蜢!”阿苓蹲在供桌前,指尖轻轻碰了碰竹编的草蚱蜢,蚱蜢背上“护苗”二字虽浅,却依旧清晰。阿澈走过来,从怀里掏出块帕子,帮她擦去指尖的细尘:“这是当年苏念晚前辈编给凌小苍前辈的,老人们说,草蚱蜢沾了他们的护道心,能保平安。”
守祠的老阿婆端着碗清水走过来,笑着说:“姑娘要是喜欢,可在祠前的莲池边摘片莲叶,编个小蚱蜢带回去,沾沾双圣的福气。”阿苓眼睛一亮,拉着阿澈就往池边跑:“我要编两个,一个给你,一个我自己带!”阿澈无奈地笑,却紧紧跟着她——他知道,阿苓从小就爱听凌苏二人的故事,这次来归心村,就是为了圆她的“寻传说梦”。
池边的莲叶刚沾了晨露,阿苓选了片最大的,阿澈帮她折着叶筋,听她絮絮叨叨:“你说他们当年种莲籽的时候,是不是也像咱们这样,一边干活一边说话呀?”阿澈把折好的莲叶递给她,指尖蹭过她的手背:“肯定是,你看这莲池,到现在还开得这么好,就是他们的念想还在呢。”
二、糖糕承味
从归心村出来,阿澈带着阿苓往云城走——他早听说云城的“晚苍糖糕铺”,是千年传下来的老铺子,做的桂花糕和当年苏念晚爱吃的一模一样。铺子的招牌是黑檀木做的,“晚苍”二字透着温厚,门口排队的人能从巷头排到巷尾。
“阿澈,我要两块!不,四块!”阿苓趴在柜台前,眼睛盯着蒸笼里冒着的热气,嘴角都快翘到耳根。掌柜的是个圆脸大叔,笑着递过油纸包:“姑娘是第一次来吧?这糖糕的方子,真是当年苏念晚前辈教给咱们老祖宗的,连糖放多少都没改,就为了留住当年的味。”
阿澈接过油纸包,先拿出一块递到阿苓嘴边:“小心烫。”阿苓咬了一口,甜香裹着桂花的清冽,瞬间眯起了眼:“好好吃!比我在家买的甜而不腻,难怪能传一千年!”掌柜的哈哈笑:“可不是嘛!当年凌前辈总陪着苏前辈来买,有时候来晚了,苏前辈还会嘟着嘴等下一锅,那模样,老祖宗记了一辈子。”
阿苓拉着阿澈的手,咬着糖糕往巷外走:“以后咱们每年都来好不好?既来莲祠,又来买糖糕,就像跟着凌苏前辈的脚步走一遍。”阿澈揉了揉她的头发:“好,只要你喜欢,咱们年年都来。”阳光落在他们身上,糖糕的甜香混着风里的莲香,竟像极了传说里的温柔。
三、钱庄守心
云城的中街,“同心钱庄”的铜铃总在风里响。钱庄的柜台是汉白玉做的,上面摆着个小小的莲纹陶罐,罐里插着两枝干莲——老掌柜说,这是当年凌小苍和苏念晚存钱时,特意留下的纪念,罐身上“同心护道,同心持家”八个字,是代代传下来的规矩。
“掌柜的,存点银钱。”阿澈把钱袋递过去,阿苓站在旁边,盯着柜台后的木牌,上面写着“凡护道者、有情人,存钱免手续费”。老掌柜接过钱袋,笑着问:“小两口是来寻传说的吧?这钱庄的名字,就是为了记念凌苏二位前辈——他们当年不仅护道,还教百姓存钱过日子,说‘家有存粮,心不慌;国有护道,民安康’。”
阿苓凑过去,指着木牌问:“那咱们算有情人,是不是真的免手续费呀?”老掌柜哈哈笑:“算!怎么不算?你们手牵手来的,眼里的情意藏不住,跟当年的凌苏二位一模一样。”阿澈接过掌柜递来的存单,上面印着小小的莲纹,他递给阿苓:“你收着,以后咱们的家当,都交给你管。”阿苓脸颊微红,把存单小心翼翼放进贴身的荷包里——那荷包上,绣着她昨天刚编的草蚱蜢。
四、剑阁传薪
剑心阁的大门,每年只在“护道日”这天开放。阿澈和阿苓赶得巧,刚到阁前,就看到护道者穿着青衫,站在台阶两侧,手里的剑穗上系着莲纹佩。阁内的光线有些暗,却能清晰看到正中央的九霄归一剑——剑悬在半空中,泛着淡淡的青芒,旁边的镇邪鼎里,还盛着半鼎清水,水面映着剑的影子,像极了当年凌小苍持剑的模样。
“这把剑,就是凌小苍前辈当年斩混沌、抗邪主的九霄归一剑。”护道者的声音沉稳,带着敬意,“千年了,剑上的剑意还在,只要有邪煞靠近,剑就会亮起来。”阿苓盯着剑,小声问阿澈:“你说剑会不会记得当年的事呀?比如凌前辈用它斩邪煞的模样。”阿澈握住她的手,轻声说:“会的,你看剑在亮呢,像是在跟咱们打招呼。”
话音刚落,九霄归一剑突然泛出更亮的青芒,剑身上的莲纹竟隐隐动了起来,镇邪鼎里的清水也跟着泛起涟漪。护道者皱了皱眉,伸手摸了摸剑鞘:“奇怪,好久没这样了……”阿苓下意识攥紧阿澈的手,眼里满是惊讶:“是不是……是不是凌前辈和苏前辈在看着咱们呀?”
护道者没说话,只是抬头望向阁外的天空——风里似乎飘来了淡淡的莲香,还有一丝极淡的、连剑意都快捕捉不到的气息,像沉睡了千年的影子,正悄悄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