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念安的夜啼问题被秦牧用“古脉安眠曲”神奇地解决后。
家里总算过了几天安生日子。
江月月的气色眼看着一天天好起来。
伤口愈合得不错。
黑眼圈也淡了。
小家伙除了偶尔还有点小哼哼,大部分时间都吃得好睡得香,体重也稳步增长。
所有人都觉得,最难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了。
然而。
老天爷似乎就见不得这家人太消停。
这天早上。
负责早班的月子保姆王姨,像往常一样,准备给睡醒的小念安擦洗换衣。
当她解开那件特制连体衣的扣子时。
她的手顿住了。
眼睛猛地瞪大。
发出了一声短促的惊叫。
“哎呀!这… …这是什么?”
只见念安白白嫩嫩的小胸脯、后背和胳膊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了一片片不规则的红斑。
红疹不算特别密集。
但颜色鲜红,在一片雪白的婴儿肌肤上,显得格外刺眼。
仔细看,红疹的表面还有极其轻微的、细碎的脱屑。
像是什么东西要从皮肤里透出来一样。
看起来… …有点吓人。
王姨不敢怠慢,连忙叫来了张姨和另一个保姆,又把刚洗漱完的江月月请了过来。
江月月一看,心一下子就揪紧了。
“这… …这是什么疹子?”
“昨天洗澡的时候还没有啊!”
她小心翼翼地用手指碰了碰。
念安似乎没什么感觉,不哭不闹,甚至还对着妈妈咧开没牙的嘴笑了笑。
好像一点都不痛不痒。
但这副模样,反而更让人担心。
“不痛不痒的… …会不会是什么奇怪的病?”
江月月的声音带着慌乱。
家里虽然有常备药箱,但面对这种从来没见过的皮疹,谁也不敢乱动。
张姨皱着眉头。
“没见过这样的…”
“不像湿疹,也不像痱子…”
“还是赶紧告诉先生吧?”
江月月这才反应过来,立刻拿起手机,先打给了秦牧。
秦牧此时正在“九针局”,指导郭若毅处理一批新到的药材。
接到电话,听到妻子语气里的惊慌,他的眉头微微蹙起。
“红疹?脱屑?不痛不痒?”
他重复着关键信息。
“拍照,高清,各个角度,发给我。”
“我马上看。”
他的声音依旧沉稳,有效地安抚了江月月慌乱的情绪。
江月月连忙按照吩咐,拍了清晰的照片和一段短视频发了过去。
秦牧在“九针局”里,点开图片和视频,放大,仔细查看。
他观察着红疹的形态、分布、色泽。
郭若毅也好奇地凑过来看了一眼,“老师,小师弟这是…”
秦牧没有立刻回答。
他对着屏幕又观察了几秒。
眼神微动。
似乎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
但他还是对电话那头的江月月说。
“联系仁爱医院,启动远程专家会诊。”
“让他们也看看。”
他需要借助现代医学的仪器和观点,进行交叉验证。
……
仁爱医院那边接到江月月的电话,一听是秦先生家的小公子出了问题,哪里敢怠慢。
院长亲自督办。
十分钟内。
一个由皮肤科主任、儿科主任、以及几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远程会诊团队,就在医院的远程医疗中心集结完毕。
高清摄像头和传输设备开启。
念安身上红疹的清晰图像,实时传输到了医院的大屏幕上。
专家们戴着眼镜,凑在屏幕前,仔细研究。
气氛一开始就很凝重。
皮肤科主任推了推眼镜,率先发言。
“这个形态… …很特别。”
“红色斑片状,伴有细微脱屑… …分布没有明显规律…”
“首先排除常见的湿疹、痱子、幼儿急疹…”
儿科主任摸着下巴。
“患儿无发热,无瘙痒疼痛感,精神状态良好… …这倒是个好消息,说明很可能不是感染性或剧烈炎症性的。”
另一位专家提出怀疑。
“会不会是某种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病?比如… …色素性荨麻疹?或者某种鱼鳞病的早期表现?”
“不太像,色素性荨麻疹摩擦后通常会出现风团,鱼鳞病的脱屑更明显…”
“过敏呢?接触了什么新的东西?”
“时间点太突兀了,而且如果是过敏,通常会有瘙痒感…”
会议室内,争论声此起彼伏。
一个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的病名被抛出来。
又一个个被质疑、否定。
专家们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看着屏幕里那些专家眉头紧锁、争论不休的样子。
听着那些晦涩的病名和不确定的推测。
江月月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连这么多专家都拿不准… …
难道,真的是什么棘手的怪病?
张姨和保姆们更是大气不敢出,满脸担忧。
……
就在医院远程会议陷入僵局的时候。
“九针局”这边。
秦牧已经离开了电脑前。
他径直走向一楼靠里的那间药材储藏室。
郭若毅赶紧跟上。
只见秦牧目光扫过琳琅满目的药柜。
精准地拉开了几个抽屉。
取出了几味药材。
晒干的野菊花,花朵小巧,颜色保存得很好。
一小截金银花藤,带着清冽的气息。
还有一小块质地纯净的炉甘石。
“老师,您这是…”
郭若毅好奇地问。
秦牧低头整理药材回应,“你先看,一会考你”。
他将野菊花和金银花藤放入一个干净的臼钵里。
然后。
亲自拿起捣杵。
开始一下一下,极其有耐心地研磨起来。
他的动作不快。
但每一次落下,都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和力道。
确保药材被研磨得极其均匀、细腻。
直到成为几乎看不见颗粒的淡黄色粉末。
接着。
他又将那块炉甘石,单独研磨成更细的白色粉末。
郭若毅在一旁看着,眼神越来越亮。
他虽然看不懂老师要做什么,但知道老师肯定又要施展神奇的手段了。
秦牧将两种粉末混合均匀。
然后取来一个小瓷碗。
倒入一些家里带来的、已经煮沸后又自然晾凉的芝麻香油。
用一根玉质的药匙,缓缓地将粉末与香油调和。
他的动作轻柔而专注。
如同在调配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很快。
一碗质地细腻、颜色温润、散发着淡淡草药清香和香油醇味的药膏,就调制完成了。
……
别墅这边。
远程会议里的专家们,在经过一番激烈讨论后,终于勉强达成了几点尝试性意见。
皮肤科主任清了清嗓子,对着麦克风说道。
“江女士,根据我们目前的讨论。”
“我们倾向于认为,这可能是一种非典型的、良性的新生儿皮疹,或者某种极其轻微的、暂时性的皮肤功能紊乱。”
“考虑到宝宝月龄太小,我们建议…”
他提出了两三种性质相对温和、常用于婴幼儿的外用药膏名字。
“可以先选择一种,小面积试用,观察24到48小时,看看反应…”
话还没说完。
婴儿房的门被推开了。
秦牧走了进来。
手里拿着那个小小的、装着自制草药膏的瓷碗。
他刚才在“九针局”已经通过视频,看到了儿子的状态,也听到了专家们的讨论。
他径直走到护理台前。
对江月月说。
“把孩子衣服解开。”
江月月看到丈夫和他手里的药碗,像是找到了主心骨,立刻照做。
远程会议那头的专家们,透过摄像头,也看到了秦牧和他手里那碗看起来… …很“原始”的药膏。
皮肤科主任愣了一下,下意识地问。
“秦先生,您这是…”
秦牧没有回头。
一边用玉匙舀起一点药膏,一边淡淡地回答。
“你们的方案,否决。”
“激素类药膏,哪怕再温和,亦有潜在副作用。”
“免疫调节剂,更不可轻易用于初生婴儿。”
他的话,毫不客气。
直接推翻了专家们讨论了半天的结果。
屏幕那头的专家们,脸色顿时有些尴尬,也有些不服气。
不用我们的方案?
那你用什么?
难道就用你手里那碗看起来像“糊糊”一样的东西?
在所有人疑惑、甚至带着一丝质疑的目光注视下。
秦牧用指尖蘸取了一点温凉的药膏。
动作轻柔地,涂抹在念安胸前那片最明显的红疹上。
他的手指带着温热。
力道轻得如同羽毛拂过。
均匀地将淡黄色的药膏,在红疹区域薄薄地涂开。
药膏接触皮肤的瞬间,带着一丝淡淡的清凉。
念安不但没有抗拒,反而舒服地动了动小胳膊。
秦牧耐心地,将儿子身上所有出现红疹的地方,都仔细涂抹了一遍。
整个过程,安静而迅速。
做完这一切。
他替念安穿好衣服。
然后才转过身,目光平静地看向远程会议的摄像头。
缓缓开口。
“此非怪病,亦非过敏。”
“乃母体孕期,肝经郁热,余毒未清。”
“胎儿禀受母体气血,此轻微湿热邪毒,随气血运行,轻微透发于肤表所致。”
“看似凶险,实则病邪外泄之佳兆。”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野菊花、金银花藤,清解肝经及血分之余热。”
“炉甘石轻度收涩,安抚肤表。”
“香油为引,润泽肌肤,助药力渗透。”
“清散即可,无需过度治疗,更不必动用虎狼之药,徒伤小儿正气。”
一番话,条理清晰,病因、病机、治法、方解,娓娓道来。
将现代医学争论不休的疑难问题,用中医理论解释得明明白白。
而且,逻辑上完美地串联起了江月月之前的急性脂肪肝(肝经湿热)与孩子此刻的皮疹。
远程会议室里。
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专家,包括之前有些不服气的皮肤科主任,都张大了嘴巴。
呆呆地看着屏幕里,那个一脸淡然,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小事的男人。
还能… …这样解释?
母体余毒?
透发于表?
这… …这听起来像是古籍里的理论…
可是…
偏偏又让人无法反驳!
因为逻辑上是通的!
而且,看他那笃定的样子…
……
第二天。
江月月一大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儿子身上的红疹。
她惊喜地发现。
那些昨天还颜色鲜红、看起来有些吓人的斑块。
颜色明显变淡了!
范围似乎也缩小了一些!
“老公!快看!疹子退了!”
她激动地叫秦牧。
秦牧过来看了一眼,神色平静,仿佛早有预料。
“嗯,热毒外泄,自然消退。”
他再次给念安涂抹了一次药膏。
第三天。
红疹几乎已经完全看不见了。
只剩下一些极其浅淡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印记。
念安的皮肤,恢复了以往的白皙光滑。
吃奶、睡觉、精神状态,一如既往的好。
仿佛那场让专家们头疼的皮疹,从未发生过。
……
当三天后的复查照片,再次传到仁爱医院远程会诊中心时。
看着那光洁如初的婴儿肌肤。
所有专家,集体沉默了。
之前参与过江月月抢救的刘主任、赵专家等人,也在旁听。
赵专家看着前后对比鲜明的照片,回想起那碗看似不起眼的草药膏。
忍不住长长叹了口气,喃喃自语。
“秦先生…”
“真乃神人也!”
儿科主任更是悄悄拉住院长,压低声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院长…”
“咱们医院… …要不要考虑开个特聘顾问岗?”
“就专门请秦先生… …来解决这些我们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
“挂号费… …随他定!”
院长看着屏幕,苦笑着摇了摇头。
请秦先生来坐诊?
他倒是想。
只怕…
庙太小,请不动这尊真神啊!
这一次。
没有激烈的冲突。
没有惊心动魄的抢救。
秦牧只用一碗自己随手调制的、成本可能不到几块钱的草药膏。
就轻松解决了一场让现代医学专家团队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
完成了又一次。
无声。
却震撼力十足的。
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