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业大学的团队第一个行动起来,对接了东部某草莓种植合作社。专家们带着检测设备住进村里,连续一周在大棚里取样、监测,最终找出了白粉病的诱因——温湿度过高且通风不足。他们不仅给出了“白天通风、夜间控温”的方案,还手把手教农户用物联网设备精准调控环境。
半个月后,合作社的草莓白粉病发病率从30%降到了5%。负责人兴奋地给陆云打电话:“专家来了之后,草莓不仅病少了,口感还更好了,现在批发价都涨了2块钱一斤!”陆云听着,立刻把这个案例分享给其他高校,鼓励他们加快对接进度。
华东农业大学则把重点放在了西部养殖基地的禽流感防控上。专家团队不仅给鸡群做了全面检疫,还帮基地建了“消毒-检疫-隔离”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免费培训了10名防疫员。“以前怕禽流感怕得睡不着,现在有专家盯着,心里踏实多了。”基地负责人说。
除了线下指导,高校还搭建了线上技术平台。西江大学开发的“农业技术云平台”,把种植养殖的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做成视频和图文,农户扫码就能看;遇到复杂问题,还能通过平台预约专家视频会诊。西部某村的老农不会用智能手机,村里的年轻人就帮他视频连线专家,很快解决了玉米蚜虫防治的问题。
陆云在检查对接机制落实情况时,特意去了南部某稻虾共养合作社。这里由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对接,之前因水质恶化导致虾苗大量死亡,专家来了之后,引入了生态浮床技术,在稻田里种上水生植物净化水质,还教农户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体。现在虾苗存活率从60%提升到了90%,亩产虾量增加了40%。
“以前遇到问题只能瞎琢磨,现在一个电话、一个视频,专家就能帮忙解决,这政策太贴心了!”合作社的老农拉着陆云的手说。陆云看着满田的稻穗和欢快的小龙虾,心里清楚,校地联动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更给基层农业注入了发展的底气。
为了让技术对接更长效,陆云还推动高校与合作社共建“农业技术试验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西部某村建了玉米试验田,试种了5个高产抗逆品种,筛选出最适合当地气候的品种,亩产比原来提高了200斤。这些品种明年将在周边10个村推广,预计能带动2000户农户增收。
在政策推进组的例会上,陆云展示了一组数据:“校地对接机制运行三个月,已解决基层技术难题320多个,培训农业技术人员1.2万名,合作社的亩均产值平均提高了15%。接下来要把这个机制推广到全国,让更多基层农业享受到高校的科技资源。”
教育部的负责人也补充道:“我们还计划在高校开设‘农业技术推广’专业方向,培养更多懂技术、接地气的人才,毕业后定向输送到基层,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陆云把这些进展汇报给最高层时,最高层欣慰地说:“校地联动是个好办法,既发挥了高校的科技优势,又解决了基层的实际难题,让农业发展有了科技支撑。你们要继续把这个机制做细做实,让科技真正成为农村振兴的‘助推器’。”
离开会议室,陆云望着窗外的春光,想起基层农户和企业脸上的笑容。他知道,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农村的振兴需要人才,而校地携手搭建的这条技术通道,不仅能帮基层解决眼前的难题,更能为农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随着更多高校和专家的加入,基层农业一定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户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
校地农业技术对接机制推行半年后,陆云的办公桌上堆了满满一摞来自基层的“反馈包裹”——有东部草莓合作社寄来的新鲜草莓,有西部养殖基地的鸡蛋,更有厚厚一沓手写感谢信。每封信里,农户都细细说着专家带来的变化,字里行间满是感激,看得陆云心里暖暖的。
他把信里的关键内容整理成清单,在“草莓亩产增800斤”“鸡群零疫情”“稻虾亩产翻番”等字样旁画了红圈,随后召集政策推进组开会:“校地对接不是一次性的帮扶,是要让技术扎在基层、留在农村。现在农户有需求、专家有热情,我们得再推一把,让这个机制更长效、更管用。”
会上,团队一致同意新增“三项举措”:一是建立“技术需求动态台账”,每个村安排专人收集农户和合作社的难题,每周更新一次,精准对接高校专家;二是开通“专家下沉绿色通道”,高校专家下乡的差旅、住宿由财政补贴,减少专家的后顾之忧;三是搭建“校地成果共享平台”,把专家解决问题的方案整理成手册,供全国基层农业从业者参考。
举措出台的第一周,陆云就带着团队去了东部草莓主产区。刚到某合作社,就看到北方某农业高校的李教授正在大棚里给农户讲课,黑板上写着“草莓白粉病防治最新方案”,周围围了30多个农户,有的记笔记,有的举着手机拍视频,生怕错过关键内容。
“以前专家来一次走一次,遇到新问题还是没辙,现在有了动态台账,我们上周提的‘草莓保鲜’问题,李教授这周就带了解决方案。”合作社负责人说着,指了指旁边的冷库,“这是专家帮我们设计的低温保鲜库,草莓能多放10天,再也不用怕摘下来卖不出去了。”
陆云走进冷库,看到整齐码放的草莓箱,每个箱子上都贴着“采摘日期”“保鲜温度”的标签。“有了保鲜技术,我们能把草莓卖到更远的城市,批发价从每斤8元涨到12元,今年预计能多赚80万。”负责人的话刚落,周围的农户就纷纷点头,脸上满是笑意。
离开东部,陆云又驱车前往西部养殖基地。刚到基地门口,就看到南方某生物高校的防疫团队正在给工作人员做培训,桌上摆着检测试剂和防疫设备。“现在我们每月都有专家来培训,还学会了自己做简易检测,上个月发现几只有异常的鸡,当场就隔离处理了,没影响其他鸡群。”基地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