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刚顺溜没几天,阿澈又琢磨起新事儿。这天早上,他把小李和王婶叫到办公室,手里攥着张纸条,上面记着几行字。“咱们现在就靠罐头、蔬菜干和新鲜蔬菜撑着,产品太单一了。我想试试做新东西,你们看看这些行不行。”
小李凑过去一看,纸条上写着“蔬菜脆片”“蔬菜酱”“冻干蔬菜包”。“这些我在网上见过,卖得还挺火。”小李说。王婶却有点犯怵:“做新东西得改配方、调设备,万一做出来没人买,不白搭功夫吗?”
阿澈早想到这点:“先小批量试做,不贪多。王婶,你跟车间的人研究下蔬菜脆片的做法,就用咱们库存多的胡萝卜、土豆;小李,你去网上查下冻干设备的租赁价,要是太贵,先从外面找代工厂做几箱冻干蔬菜包试试水。”
俩人领了活,当天就动起来。王婶在车间里折腾了三天,试了五六次,终于做出两箱胡萝卜脆片。刚出炉的时候,她拿了几片给阿澈尝:“你品品,是不是有点淡?我加了点盐,没敢放别的调料。”
阿澈咬了一口,脆是挺脆,就是没味儿,吃着像啃干萝卜。“得调调味,加点辣椒粉、孜然粉,年轻人爱吃这个。”他说。王婶点点头,又回去改配方,这次加了调料,脆片立马有了味道。
另一边,小李联系到一家代工厂,花了两千块做了一百箱冻干蔬菜包,里面有玉米、青豆、胡萝卜丁,泡开水就能当配菜。东西刚寄到村里,阿澈就抱着脆片和冻干包去了农家乐,想让游客试试口味。
可游客的反应没预想中好。有个带孩子的大姐尝了脆片,皱着眉说:“这脆片有点硬,我家娃咬不动。”还有个年轻人吃了冻干包,说:“跟方便面里的蔬菜包没啥区别,卖得还比人家贵,不值当。”
一天下来,只卖出去三袋脆片、两箱冻干包。阿澈把剩下的东西搬回办公室,有点犯愁。小李劝他:“刚开始都这样,不行再改呗。”阿澈点点头:“得找问题在哪儿。脆片硬,可能是烘烤时间太长;冻干包没特色,得加点咱们自己的东西。”
第二天,阿澈跟着王婶去车间。王婶把烘烤温度调低,时间缩短了十分钟,做出来的脆片果然软了点。阿澈又说:“别光做胡萝卜、土豆,加点小番茄、黄瓜,做成混合装,颜色好看,口味也多。”
冻干包那边,阿澈让小李联系代工厂,在里面加了点村里腌的腊肉丁,再把蔬菜丁切得大一点。这次做出来的冻干包,泡开后有肉香,蔬菜也更有嚼头。阿澈又拿了些去农家乐试卖,还搞了个“免费试吃”活动。
有个游客试吃后,说:“这冻干包比上次好吃多了,有肉味儿,配米饭正好。”还有人买了混合脆片,说给家里孩子当零食,比薯片健康。当天就卖出去二十多袋脆片、十五箱冻干包。
阿澈见有效果,就想把新品推到网上和合作的超市。小李在网店上挂了新品链接,还做了“买二送一”的活动。可几天下来,销量还是一般,评论里有人说脆片太油,有人说冻干包性价比不高。
正好合作的一家超市经理给阿澈打电话,说:“你们的新品我们摆了货,卖得不行,要不就撤了吧。”阿澈赶紧说:“别撤,我再调整下,下周给您送新的样品,要是还不行,再撤也不迟。”
挂了电话,阿澈把大家叫到一起开会。“网上和超市反馈,脆片太油,冻干包性价比低。咱们得再改。”阿澈说。王婶想了想:“脆片少放油炸,改用空气炸锅试试,这样不油。”赵勇说:“冻干包可以做小包装,比如一次吃一袋的,价格降点,老百姓更容易接受。”
说干就干。王婶买了台空气炸锅,在车间试做,做出来的脆片果然不油,还保留了蔬菜的甜味。冻干包改成小包装,每袋从原来的五十克减到三十克,价格从十五块降到八块。
阿澈带着新样品去超市,经理尝了空气炸锅做的脆片,说:“这个好,不油,适合现在人健康饮食的需求。”看到小包装的冻干包,也说:“这个价格亲民,肯定好卖。”当即决定多进点货。
网店那边,小李把新品换成空气炸锅版脆片和小包装冻干包,还拍了试吃视频,展示脆片的酥脆和冻干包的冲泡效果。没几天,销量就涨了上来,评论里好评也多了。有个客户一次买了五十袋脆片,说给公司当下午茶零食。
新品卖得好,阿澈又想拓展新口味。他让王婶试做了海苔味、芝士味的脆片,让代工厂在冻干包里加了香菇、木耳。新口味一上市,又吸引了不少客户。
这天,小李拿着销售报表来找阿澈,笑着说:“这个月新品卖了三万多块,比上个月翻了两倍!还有几家零食店联系我,想进咱们的脆片。”阿澈接过报表,心里挺高兴:“看来做新品这条路走对了,以后咱们还得接着琢磨,多搞点不一样的产品。”
王婶也说:“现在车间里做新品,大伙都有干劲,还琢磨出不少小窍门。比如做芝士脆片的时候,加点奶粉,味道更浓。”阿澈点点头:“以后让大家多提建议,谁有好想法,咱们就试试,要是成了,给她发奖金。”
晚上,阿澈在农家乐请大家吃饭,桌上摆着各种口味的脆片和泡好的冻干包。赵勇拿起一片海苔脆片,说:“刚开始还担心做不好,没想到现在卖得这么火。”老栓叔也说:“还是阿澈有主意,敢尝试新东西。”
阿澈笑着说:“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伙一起琢磨、一起改,才能成。以后咱们还要多试,不管是新品,还是新销路,只要敢想敢干,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大家边吃边聊,越聊越有劲儿,都盼着村里的产业能越做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