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物证火速送回林一实验室。
? 金线比对:
? 外观: 工作间、住所库存金线与案发现场金线,
(刀柄缠绕、西装缝线)在颜色、光泽、捻度、直径上完全一致。
? 成分分析(能谱仪EdS): 所有金线均检出相同比例的铜、
锌、金合金基体及内部包裹的相同规格不锈钢芯丝,
微量元素(杂质)谱图高度重合,确认为同一批次、同一来源!
? 润滑油比对:
? 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质谱(Gc-mS):
案发现场金线末端油渍、顾青山处查获的润滑油瓶内液体及残留物,
光谱特征峰、组分构成完全一致!确认为同款moebius 901高级钟表润滑油!
? 金属碎屑比对:
? 案发现场金线末端及地毯提取的金属碎屑,
与顾青山处查获的高碳钢挂钩毛坯及图纸标注材质,
成分(高碳钢)、硬度(显微硬度计)、金相结构(显微镜)完全一致!
断裂形态学分析显示:案发现场碎屑为脆性断裂,
与挂钩设计(薄弱点)及受力模拟(拉伸断裂)高度吻合!
? 林一利用顾青山图纸、查获的零件(弹簧、卡榫、挂钩)、
同款金线及西装面料,在实验室完全复原了杀人机关!
? 在模拟书房环境(25°c,60% Rh)下,将装置设置于“触发临界状态”。
? 结果: 西装面料在持续张力下蠕变,43分钟后,张力达到临界点!
挂钩断裂!金线回弹!触发弹簧机括!弯刀射出!
精准命中模拟目标心脏位置!时间误差小于1分钟!完美复现案发过程!
铁证链闭合! 图纸、原料、零件、润滑油、技术还原…
所有证据都如同最精准的齿轮,严丝合缝地咬合在一起,指向唯一的结论:
顾青山设计、制造并实施了这场利用西装张力触发的延时谋杀,
复仇的动机、实施的能力、完整的物证链…无可辩驳!
韩笑看着顾青山在审讯室里崩溃、认罪,看着林一实验室传来的铁证报告,心中却没有丝毫破案的轻松。
那张从沈永昌书桌暗格中发现的、被撕掉一半的航线图,如同幽灵般在他脑海中盘旋。
“远洋贸易公司”…这个查无实体的幽灵…像一根毒刺,扎在他的心头。
他再次来到太古洋行。经理查尔斯·威尔逊依旧穿着考究的西装,银发一丝不苟,
但眼神中少了几分之前的从容,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威尔逊先生,”韩笑单刀直入,将那张残破的航线图复印件拍在桌上,
“‘远洋贸易公司’…这个名字,你应该不陌生吧?”
威尔逊的目光扫过地图上那条醒目的红虚线和“远洋公司…优先权…40%…”的标注,瞳孔几不可察地微微一缩。
他沉默了几秒,端起骨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似乎在斟酌措辞。
“韩探长,”威尔逊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丝刻意的坦诚,
“看来…有些事情,瞒不过您了。不错,‘远洋贸易公司’…
是我们太古洋行在开曼群岛注册的一家…离岸公司。
主要用于…处理一些…不便直接出面的商业操作。”
“商业操作?”韩笑冷笑,
“比如…和沈永昌秘密合作,打压日清汽船?”
威尔逊放下茶杯,双手交叠放在桌上:
“是的。沈先生是一位…精明的商人。他清楚,
单凭‘永昌航运’,很难完全压制日清在南洋新航线上的扩张。
日清背后…有日本政府的强力支持。而我们太古…也需要一个可靠的本地合作伙伴,
来巩固我们在远东的利益。所以…我们达成了…某种默契。”
“默契?”韩笑追问,“具体是什么?”
“通过‘远洋公司’这个中间平台,”威尔逊解释道,
“我们向沈先生提供…资金支持和部分…市场信息。
沈先生则利用他的影响力,在法租界码头泊位分配、
航线审批等方面…给予我们便利,并共同挤压日清的市场空间。
新航线(上海—西贡—曼谷—仰光)的‘优先权’和40%的份额…是双方口头约定的合作基础之一。”
“口头约定?”韩笑眼神锐利,“没有书面协议?”
“这种合作…不宜留下书面证据。”威尔逊坦然道,
“尤其是在当前…敏感的政治环境下。我们和沈先生…都心照不宣。”
“那沈永昌的死呢?”韩笑的声音陡然转冷,
“你们的‘合作’…是不是也包括…除掉他?”
“不!绝对没有!”威尔逊脸色一变,声音带着一丝被冒犯的愠怒,
“韩探长!我以我的名誉和太古洋行的信誉担保!
我们与沈先生的合作是互利的!他的死…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
反而打乱了我们的全盘计划!让日清有机可乘!我们也是受害者!”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情绪:
“至于那个裁缝顾青山…他的复仇动机,你们已经查得很清楚了。
他的个人恩怨…与我们无关!我们对此毫不知情!更不可能参与!”
韩笑离开太古洋行,眉头紧锁。
威尔逊的解释看似合理,逻辑上也说得通。
但几个关键疑点如同阴云般笼罩在他心头:
1. 时机疑点: 顾青山蛰伏二十年,为何偏偏选择沈永昌争夺南洋新航线最关键的时刻动手?
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点燃了他复仇的导火索?
2. 信息疑点: 顾青山如何得知沈永昌书房壁炉的精确温湿度(影响面料蠕变速率的关键参数)?
如何精确掌握沈永昌量体后习惯性伸展手臂的动作细节(触发姿势)?
这些细节,仅靠裁缝的观察是否足够?是否有“内应”或外部信息提供?
3. “远洋”疑点: 太古承认操控“远洋公司”,
但沈永昌为何将这张标注“远洋”的撕毁地图藏在如此隐秘的暗格?
仅仅是为了记录合作?还是…这背后隐藏着更深的、不能见光的交易或威胁?
4. 日清的角色: 日清汽船会社(山田一郎)在此案中扮演什么角色?
他们是纯粹的竞争对手?还是…利用了顾青山的仇恨,甚至暗中推波助澜?
顾青山的复仇,看似独立完成,逻辑自洽。
但那张“远洋”地图、太古的暧昧态度、以及复仇时机的微妙巧合,
都隐隐指向一个更深的可能性——有人利用了顾青山积压二十年的血仇,
精心选择了时机,甚至可能提供了关键信息,诱导或促成了这场谋杀!
顾青山,这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复仇者,是否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别人手中一把更锋利、更隐蔽的刀?
“千帆血仇…”韩笑站在黄浦江边,望着江面上穿梭往来的各国轮船,浅褐色的眼眸中闪烁着冰冷的光芒,
“…这血…真的只染红了顾青山一个人的手吗?”
江风带着咸腥的水汽扑面而来,也带来了更深沉、更叵测的暗流气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