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江易辰并未继续锤炼神识或真气,而是静坐灯下,再次翻开了那本承载着无上医道的《逍遥医经》。书页泛黄,其上文字却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每一次研读,都有新的感悟。
此次,他不再急于寻求具体的针法丹方,而是将心神完全沉浸于开篇的**总纲**之中,反复咀嚼那些关于阴阳五行的根本论述。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以往,他更多是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具体的治疗,比如以阳制阴,以水克火。但此刻,结合自身晋升先天后对天地能量、对人体小宇宙更深刻的认知,他开始尝试理解其中更深层次的 **“动态平衡”** 与 **“生克乘侮”** 的玄妙。
“阴阳并非静止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此消彼长,维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人体亦然,健康并非绝对的阴阳平衡,而是在不断波动中维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病理,便是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
“五行亦非孤立,相生相克,循环不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然过犹不及,相乘(过度克制)相侮(反向克制)亦是常态……”
他的神识仿佛跟随着经文的指引,在体内构建出一个微缩的天地。心属火,肾属水,肝属木,肺属金,脾属土。五脏之气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以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形成一个精密的能量循环网络。
他“看”到,当肝气(木)过旺时,会过度克制脾气(土),导致脾失健运,这便是“木乘土”;而当肺气(金)虚弱时,非但不能正常克制肝气(木),反而会被肝气(木)反克,这便是“木侮金”……
种种变化,微妙而复杂,却又遵循着固有的法则。
“原来如此……”江易辰眼中闪烁着明悟的光芒,“治病并非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需洞察这阴阳五行的动态变化,找到失衡的关键节点,或补或泻,或滋或清,引导其重归平衡之道。”
他联想到药理。每一味药材,也皆有阴阳属性和五行归经。用药如用兵,需遵循君臣佐使,利用药材之间的生克关系,协同作用,或增强药效,或制约毒性,共同作用于人体,调节失衡的阴阳五行。
例如,治疗肝火亢盛(木旺),并非一味清肝泻火(克制木),有时还需佐以滋水涵木(水生木,但水足则能制约过旺之火,间接平抑肝阳),方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矫枉过正。
这种对阴阳五行理论更深层次的理解,让他对医道的认知豁然开朗。以往许多看似复杂的病例,此刻在阴阳五行的框架下,变得条理清晰,有迹可循。
他相信,凭借这份更加扎实的理论根基,再配合自身超凡的感知和掌控力,无论大赛上遇到何等复杂的疑难杂症,他都能抽丝剥茧,直指本源,找到最合适的诊治之法。
阴阳\/医术理论根基更加扎实,如同为利剑开刃,为即将到来的实战应用,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这无形的提升,其价值,丝毫不亚于一次修为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