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分的日头正烈,莲花新村的水泥楼道被晒得发烫,魏梦笙拎着帆布包跟在张小黎身后,听见自己的凉鞋踩在台阶上“嗒嗒”响,混着同行两人拖着行李箱的轱辘声,倒像是支轻快的小曲子。张小黎的员工宿舍在三楼,朝南的窗户敞着,海风卷着楼下凤凰花的甜香扑进来,倒比电扇吹的风还凉快些。
“就这屋,”张小黎掏出钥匙拧开门锁,“三室一厅公司宿舍,还带个阳台,你们先把行李放下歇歇脚。”
张小黎的房间是间十来平米的单间,靠墙摆着张双层铁架床,上层堆着纸箱,下层铺着碎花床单挂着蚊帐,靠窗支着张书桌,上面摊着本《工业会计》习题册,钢笔还斜插在蓝黑墨水盒里。魏梦笙几人把行李往墙角一放,刚坐下喝了口凉白开,就听见肚子“咕咕”叫——从机场过来一路热热闹闹,倒把午饭的事忘在了脑后。
“小黎,先带姐夫和小魏去吃点东西吧!楼下巷口有家沙茶面摊,”杨毅起身抹了把额角的汗,白衬衫后背洇出片浅痕,“王阿婆的手艺在这一片出了名,咱们去那垫垫肚子?”
下楼时正撞见收废品的三轮车叮叮当当地驶过,车斗里堆着捆扎好的旧报纸,车把上挂着个随身听,正播放着杨钰莹的《轻轻地告诉你》。转过拐角,果然见老榕树下支着口大铁锅,红油在锅里“咕嘟”冒泡,王阿婆系着蓝布围裙,挥着长柄勺吆喝:“沙茶面——加海蛎不?”
“四碗面,都加瘦肉和豆泡!”张小黎熟门熟路地应着,拉魏梦笙在塑料凳上坐下。竹桌被晒得发烫,她随手抽了张报纸垫着,“这地方偏是偏了点,吃的倒齐全,早上还有面线糊摊,加个土鸡蛋,香得很。”
魏梦笙看着王阿婆往面里撒香菜,忽然瞥见张小黎帆布包上绣着的“鹭岛大学”校徽:“你在鹭大念书?看你桌上的习题册,是学会计的?”
“嗯,本科还有半年毕业,现在在实习。”张小黎用筷子搅着碗里的沙茶酱,“在一家美国公司的办事处,叫培根公司,听着像卖火腿的是吧?其实是做进出口贸易的。”
“听着挺厉害,”魏梦笙笑了,“实习能找到这么好的地方。”
“喏,旁边这位杨毅学长帮着投的简历,”张小黎脸颊有点红,往嘴里塞了口面条。“我叫杨毅,是武汉人,之前在武汉电子科大念本科,前年考来鹭大读研究生,学计算机的。”杨毅闻声道。
“从武汉考过来?挺远的呢。”魏梦笙想起自己从老家来鹭岛的路,想想她那生疼的尾巴骨,飞机都飞了三个多小时,中途还停下加油来的。
“可不是嘛,他说就想往南方走,说鹭岛冬天不冷,还能天天吃海蛎煎。”张小黎说着笑起来,眼角弯成月牙,“等他放暑假,说要带我回武汉吃热干面,说比沙茶面还够味。”
正说着,王阿婆端来海蛎煎,金黄的蛋皮裹着肥嫩的海蛎,撒着白胡椒粉,香气直往鼻子里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