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赤火谷。
与荆南的湿润和北疆的苍茫不同,位于中原腹地的赤火谷,更多了几分厚重与肃杀。
这里是赤火社插入曹操腹地的一枚楔子,四面皆敌,却又在夹缝中顽强地生长。
谷地经过数年经营,已是另一番气象。
梯田层叠,灌溉渠系如血脉般延伸;高炉矗立,日夜不休地吐出滚滚浓烟与赤红的铁水;学堂里传来的不再是“之乎者也”,而是识字算数声与《赤火律》的诵读声。
领袖韩澈站在谷地中央的指挥所前,他身形不算魁梧,却站得如同脚下这片黄土地一般坚实。
他手中握着的是刚刚通过秘密渠道传来的、来自荆州的捷报,以及社长陈烬的亲笔信。
政委林枫和后勤总长吴瀚站在他身侧。
“荆州……拿下了。”韩澈的声音很平静,但捏着信纸边缘、微微发白的手指,透露了他内心的激荡。他将信递给林枫。
“社长说,赵将打了一场典型的赤火式胜仗。接下来,轮到我们了。”
林枫快速浏览,冷静分析:“荆州定鼎,天下两分之势已成。曹操主力被北疆社长、西凉马超以及我们这里牵扯,短期内确实无力大规模南下。这是我们中原赤火谷,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
吴瀚搓了搓手,他负责谷内及外围数十个秘密据点的后勤,最知其中艰辛,此刻眼中放光:“荆州一下,我们在中原的压力会骤减!曹军的巡逻频率、对我们的封锁力度,必然会下降!我们可以趁机打通更多商道,获取急需的硫磺、布匹和药材!”
“压力不会消失,只会转变形式。”韩澈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北方许都的方向,“曹操吃了这么大的亏,正面战场暂时难以找回,但他一定会更加疯狂地肃清内部,我们会是他首要的目标之一。明刀明枪的围剿可能会减少,但细作渗透、经济封锁、舆论污蔑,只会更加激烈。”
他走到粗糙的沙盘前,上面清晰地标注着赤火谷及其辐射的周边区域。
“社长说得对,新的边疆在长江,但我们中原,同样是赤火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未来北上逐鹿中原的跳板!”韩澈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沙盘上,“我们的任务有三。”
“第一,深根。”他看向吴瀚,“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将我们在中原的根基扎得更深、更牢。扩大‘影子屯田’,不仅要满足自给,还要有更多储备,以应对可能更严酷的封锁。工坊要加速生产,尤其是军械和农具,质量要超过官制!”
“明白!”吴瀚重重点头,“我会让咱们的犁铧和刀剑,成为中原百姓最认的东西!”
“第二,渗透。”他的目光转向林枫,“林政委,思想工作要更加深入、更加隐蔽。利用荆州大捷的消息,但要改编成更适合中原百姓理解的故事。重点不是我们占了多大地方,而是我们为那里的百姓做了什么——免赋、均田、看病不要钱!要让曹操地盘上的农民、工匠、甚至小吏都知道,在赤火治下,人能活得像个人!”
林枫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我会组织人手,将荆州的故事编成歌谣、快板,让它们在田间地头、市井巷陌自己长腿跑起来。让‘赤火’二字,不再是恐惧的符号,而是希望的种子。”
“第三,砺剑。”韩澈最后说道,语气森然,“我们的武装力量,不能只满足于防守谷地。要化整为零,以小队形式向外渗透,配合根据地的建立,打击劣迹斑斑的豪强,保护倾向我们的村庄。我们要让曹操知道,他的腹地,从来不曾真正安宁过。他若敢倾力南下荆州,他的后院,就会燃起燎原之火!”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纷乱的战局。
“荆州是锋芒,我们是基石。社长和赵将他们在正面吸引了曹操和孙权最主要的注意力,这正是我们在中原默默壮大、积蓄力量的最好时机。”
“总有一天,”韩澈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钢铁般的信念,“当社长在北疆,当赵将在荆州,需要我们这把插入曹操心脏的尖刀时,我们必须能亮得出来,捅得进去!”
林枫和吴瀚肃然挺直身躯。
中原的赤火,虽处虎狼环伺之地,却从未熄灭。
荆州的胜利如同远方的风,吹散了阴霾,让这簇火焰燃烧得更加旺盛而坚定。
他们知道,自己守护和经营的,不仅是这一方山谷,更是赤火未来席卷天下的、不可或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