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心头疑惑,但又觉得不太可能。
如今的洪荒,除了鸿钧老祖,恐怕已无人能与他比肩。
但系统从不无的放矢,这番话背后必有深意。
鲁智沉思片刻,忽然脑中灵光一闪。
他想到了一个可能……
——难不成,还有隐藏的存在未曾现身?
岁月如云,转瞬即逝。
转眼之间,洪荒已过万年。
各大势力悄然壮大,其中尤以天庭与西方最为耀眼。
自从封神劫后,天庭正式册封众神,秩序重立。
昊天执掌天庭,手段强势,天庭迅速走向鼎盛。
尤其那周天星辰大阵,集齐三百六十五位准圣之后,威力堪比圣人出手。
放眼洪荒,除却当年鲁智带领的三千先天人族,几乎无人可敌。
就连一些远古大能,也对天庭心存忌惮。
眼见天庭日益强盛,昊天心满意足。
如今的天庭,已然不输当年妖族鼎盛之时。
尤其是那南天门,更是焕然一新。
昔日被堵门的耻辱早已不复存在。
如今南天门金碧辉煌,琉璃铺地,宝玉雕梁。
门外列阵,数十镇天元帅威风凛凛;金甲神人持戟执剑,肃杀无比。
殿内更是气象万千,巨柱缠金龙,长桥盘彩凤。
天宫之景,世间难觅。
金阙银銮,仙花瑶草处处皆是。
玉兔穿坛,金乌飞天,仙气缭绕。
然而,盛极则衰。
红极一时,便是转折的开始。
昊天尚未察觉,一场针对天庭的暗流,正从西方悄然酝酿。
佛教,西方第一大教。
自接引陨落、准提被带往紫霄宫后,西方教名存实亡。
金蝉子顺势创立佛教,一举吞并西方教,吸纳其残余气运。
借势而起的佛教,短短万年便席卷西方。
信众遍布洪荒,香火鼎盛,信徒无数。
一个全新的势力,正在悄然崛起。
佛教的迅速崛起,与金蝉子颁布的每一道法令息息相关。不知是鲁智早有安排,还是金蝉子本就天资卓绝。
在他的引领下,佛教已初现兴盛之象。
但总差那么一个契机。
恰巧人族皇帝李世民笃信佛法,这为金蝉子提供了难得的突破口。
与此同时,一个特殊存在的诞生,也预示了佛教腾飞的可能。
他便是花果山水帘洞的美猴王。
周天之内,有五类仙者——天地神人鬼;亦有五种生灵——嬴鳞毛羽昆。
这美猴王非天非地,非神非人,亦非鬼魅;同样,他不属于嬴鳞毛羽昆任何一类。
他乃女娲补天时,遗落的一块五彩神石所孕育。
灵明石猴!
天生通变化,晓天时,知地势,能移星换斗。
美猴王刚一出世,金蝉子便有所感应。
“五方揭谛可在?”
金蝉子轻声一唤。
“参见佛祖!”
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五人,齐步上前。他们本是西方教旧部,后被金蝉子吸纳,成为佛教五方护法。
多年来,五人忠心耿耿,实力也属上乘。
金蝉子微微点头:“灵明石猴已出世,尔等即刻前去守护,务必保其性命。”
“遵命!”
五方揭谛领命,随即腾空而去。
“观音可在?”
“参见佛祖!”
“我佛教大兴将至,你去点化那石猴,助他走上正途。”
“是!”
观音领命而去。
金蝉子遥望她远去的身影,眼中光芒闪烁。
冥冥之中,似有几道身影浮现。
那正是观音的前世——
慈航道人。
当年金蝉子清算阐教残余时,惧留孙、文殊、普贤与慈航皆未幸免。
他们曾是叛徒,鲁智亲口下令,要他们承受轮回之苦。
于是金蝉子毫不留情,尽数将其镇压。
然而命运奇妙,他们仿佛天生就该归属佛教。
历经几世轮回后,终究踏入佛门。
从弟子起步,步步攀升,直至成为佛祖与菩萨。
金蝉子对他们并无恶感。
前世种种,早已随轮回消散,再无恢复之可能。
如今他们效忠佛教,实乃佛门之福。
观音离开后,金蝉子继续宣讲大乘佛法。
庄严佛音回荡于大雷音寺之中,诸佛弟子沉浸其中,感悟那无上真意。
火云洞中。
“时机已到,破!”
随着伏羲一声低喝,只听“砰”的一声巨响,天地似为之一震。
一道清脆的碎裂声响起,伏羲的气息如火山喷发般暴涨。
天地异变骤现,九霄之上祥云翻滚,大地之间金莲盛开。
浩瀚无尽的混元气弥漫虚空,纵然是拥有准圣修为的神农与轩辕,也不由得瞳孔紧缩,心神震荡。
“这怎么可能?伏羲道友竟然踏出了那一步?”
“是混元大罗金仙!绝对是混元大罗金仙!”
神农与轩辕心绪激荡,语气中满是震撼与难以置信。
他们一直清楚伏羲比他们更强,自从伏羲觉醒前世记忆后,便彻底将他们甩在身后。
但证道混元大罗金仙,何其艰难。伏羲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婚皇宫中。
女娲原本静心参悟大道。
突然感知到火云洞方向传来的混元气息,她身形一闪,直接消失不见。
不止是她。
远在八景宫、玉清境与碧游宫的老子、元始、通天,也几乎同时动身。
几息之间,他们齐齐现身于火云洞外,震惊地望着眼前的伏羲。
他已经登临混元大罗金仙之境。
“哥哥真的成功了!”
“伏羲的悟性真是无人能及。”
“没想到,伏羲会成为洪荒中第二位混元大罗金仙。”
“恭喜女娲师妹,如今伏羲已证道,再无人能威胁到他。”三清向女娲道贺。
女娲怔了许久才回过神来,向三位师兄躬身致谢。
没过多久,伏羲收敛气息,缓步走出火云洞。
“妹妹!”
“见过三清圣人。”
伏羲语气恭敬,行礼如仪。
元始见状,抬手道:“伏羲道友,你已是混元大罗金仙,万劫不灭,不必再行此大礼。”
“不错,从此刻起,你已与我等平起平坐。”
通天随即附和,算是对伏羲地位的正式认可。
但伏羲只是轻轻摇头。
“礼不可废。
老师尚在闭关,若他知晓我怠慢了三位圣人,定会责我。”
伏羲对三清如此恭敬,全因一人——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