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的议论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平息,反而愈发喧嚣。其中一个问题被反复提及,如同水底的暗礁,渐渐浮出水面:
叶孤鸿为何偏偏要选在月圆之夜?
起初,人们只当这是高手对决惯有的、提升仪式感的噱头。但很快,一些零星的、关于叶孤鸿过往战斗的细节被有心人挖掘出来,拼凑出一个令人心惊的猜想。
“你们发现没有?”一个走南闯北、消息灵通的镖师在客栈里压低了声音,引得周围食客纷纷侧耳,“‘月影剑仙’这绰号不是白叫的!据传,他历次与人决斗,但凡是在月色清朗的夜晚,尤其是月圆前后,其剑法之凌厉,速度之鬼魅,远胜白昼或晦暗之夜!”
“确有此事!”另一个江湖客接口道,脸上带着几分神秘,“我有个朋友,曾远远目睹过叶孤鸿在朔月之夜与人交手,虽然依旧胜了,但据说斗了上百回合。可另一次,在将圆未圆的月光下,他只用三剑,便败了‘关东大豪’雷震天!那雷震天的‘奔雷手’,可是能开碑裂石的硬功夫!”
流言如同野火,迅速蔓延。茶馆里的说书先生更是将其演绎得活灵活现:
“却说那叶孤鸿,据传其剑法别走蹊径,与太阴月华有着莫大关联!月圆之夜,天地间至阴至寒的灵气最为充盈,正是他‘月影剑法’威力臻至巅峰之时!彼时,他的剑快如流光,寒胜冰魄,剑出如月华泻地,无孔不入,避无可避啊!”
这说法一经传出,立刻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因为这完美地解释了叶孤鸿为何要将决战之期定于月圆——他要以自身最完美的状态,去挑战那传说中无物不夹的“灵犀一指”!这并非托大,而是对自身剑道的绝对自信,也是对对手的某种“尊重”。
然而,这“尊重”对陆小凤而言,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
消息自然也传到了陆小凤耳中。司空摘星咋咋呼呼地跑来告诉他:“老陆,大事不妙!听说那姓叶的小子练的是‘月光剑’,月亮越圆他越厉害!你这次可是亏大了,挑了个他最猛的时候打!”
花满楼眉头微蹙,他虽不言语,却能想象到陆小凤此刻的心情。在对手实力倍增的巅峰期应战,这绝非智者所为。
陆小凤自己,则正对着一壶酒发愁。他摸了摸胡子,喃喃自语:“月圆之夜……威力倍增……这家伙,还真会挑时候。”他苦笑着摇头,“这下好了,我不仅要试试能不能夹住他的剑,还得试试能不能夹住‘加强版’的剑。”
他并非惧战,而是觉得此事愈发透着古怪。叶孤鸿若只为求证剑道,大可选一个公平的时间,为何非要利用这“天时”之利?这不像是一个纯粹剑客的作风,反倒像……像是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一定要逼出什么似的。
“他觉得在月圆之夜一定能逼出我‘灵犀一指’的极限,甚至……打破它?”陆小凤眼中闪过一丝明悟,“或者说,他需要在那特定的时刻,向某人证明什么?”
这个念头让他心中一动。叶孤鸿如此大张旗鼓,或许不仅仅是为了他自己。这月圆之约的背后,可能还隐藏着更深层的目的。
与此同时,万梅山庄。
西门吹雪也听到了关于“月圆剑威”的传闻。他擦拭长剑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只是周身的气息似乎更冷了一些。
“借月华之力?”他低声自语,语气中听不出是赞许还是不屑。对他而言,剑就是剑,诚于人,诚于剑,何须假借外物?但叶孤鸿此举,无疑让这场决斗的胜负增添了更大的变数。
他望向山庄外萧瑟的秋景,心中已做了决定。泰山,他必须去。不仅是为看那一剑,更是要在陆小凤可能面临不测时,确保这场决斗的“纯粹”,或者,留下那柄不该存在的剑。
江湖风波恶,人心更比剑锋险。
随着月圆之夜的临近,泰山脚下已是人满为患。各路豪杰、三教九流的人物汇聚于此,客栈爆满,连民居都租出了天价。山道上,随处可见携刀佩剑的武林人士,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兴奋、紧张而又躁动的气息。
赌坊的盘口,因“月圆剑威”的传闻,押叶孤鸿胜的比例又攀升了一截。甚至有人开始暗中开设“陆小凤能接几剑”、“陆小凤能否受伤”之类的副盘,将这场决斗的每一个细节都变成了赌注。
所有人都翘首以盼,等待着那轮圆月升上中天,等待着那惊世一剑划破泰山之巅的夜空。
而此刻的陆小凤,却独自一人坐在泰安城中一家小酒馆的角落里,慢悠悠地品着酒,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这一切的热闹都与他无关。只有他偶尔摩挲酒杯时,眼中闪过的深邃光芒,才透露出他内心并非表面那般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