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开赛的脚步日益临近,整个国家乒乓球队都进入了最后的冲刺备战阶段。空气里弥漫着紧张而有序的气氛。
这天下午,屈正阳刚结束一场高强度的队内对抗赛,汗水几乎将他的头发完全浸湿。他走到场边,拿起水瓶大口补充水分,秦志戬教练在一旁拿着平板,快速回放着刚才比赛的几个关键节点。
“正阳,你这个正手连续拉冲后的衔接,步法还可以再快零点几秒,重心压得更低一点,利用身体惯性,别全靠腿硬蹬。”秦志戬指点道,“还有,面对小将的搏杀,你处理得有点过于‘讲究’了,该发力硬顶的时候,气势不能弱。”
“明白了,教练。”屈正阳认真听着,大脑飞速运转,结合系统的实时反馈,消化着教练的指点。他清楚,秦指导是希望他在保持技术特色的同时,不能丢失乒乓球最根本的杀伤力和压迫感。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在运动包里震动起来。他走过去拿起一看,是姐姐屈晓雅打来的。
“姐?”
“正阳,训练结束了吗?”屈晓雅的声音带着笑意,“晚上有空回家吃饭吗?爸妈说好久没见你了,晓萌也天天念叨你。你姐夫今天也早点回来,说有事跟你聊。”
屈正阳看了一眼时间,又看了看秦志戬教练。秦教练似乎听到了只言片语,挥了挥手:“晚上没安排,你自己调整,别耽误明天上午的训练就行。”
“好,那我晚上回去一趟。”屈正阳对电话那头说道。
自从屈正阳成绩突飞猛进,商业活动增多后,他回家吃饭的次数确实少了。虽然在北京购置了公寓,但父母和姐姐一家住的房子,才是他心中真正的家。
傍晚,屈正阳开车回到熟悉的家属院。刚进门,妹妹屈晓萌就像个小炮弹一样冲了过来,抱住他的胳膊:“哥!你终于回来啦!我在电视上看到你拿冠军了!太帅了!”
屈正阳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作业写完了没?就知道看电视。”
“早就写完啦!”屈晓萌嘟着嘴,“我现在可是你的头号粉丝!”
父亲屈建国从沙发上站起来,脸上是掩饰不住的骄傲,但话语依旧朴实:“回来了?训练辛苦,你妈炖了你爱喝的汤。”
母亲李慧兰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眼圈有些发红:“瘦了,肯定是训练太累!今晚多吃点!”
姐姐屈晓雅笑着帮忙摆放碗筷:“他那是肌肉更结实了,妈您就别瞎操心了。”
这时,姐夫陈宇也提着公文包进了门,看到屈正阳,笑着打招呼:“正阳回来了。” 语气自然亲近,是家人间的关系,绝无半分所谓的“下属”姿态。
“姐夫。”屈正阳点头回应。
饭桌上,气氛温馨而热闹。父母关切地问着他的身体和训练情况,妹妹叽叽喳喳地说着学校的趣事。屈正阳享受着这难得的家庭温暖,暂时将赛场的硝烟抛诸脑后。
饭后,屈晓萌被屈晓雅赶去写作业,屈正阳和陈宇则来到了书房。
“《去有风的地方》那个项目,资料你看过了吧?”陈宇切入正题,语气恢复了商人的干练,“制作团队比较靠谱,剧本基底也不错,主打田园治愈风,算是市场里的一股清流。刘亦菲小姐那边,接触下来意向也比较积极。”
屈正阳坐在沙发上,姿势放松但眼神专注:“我看过了。风险评估呢?以及我们参与的方式和预期回报?”
“风险可控。我们作为联合出品方之一,投资占比不算最大,但能享有一定的决策参与权和收益分红。基于对项目前景和刘亦菲小姐市场号召力的评估,预期回报率比较乐观。”陈宇递过一份更详细的文件,“这是财务模型和风险预案。”
屈正阳接过,快速翻阅着。他强大的记忆力和系统赋予的分析能力,让他对数字和条款异常敏感。他指出了几个细节问题,陈宇一一解答。
“你觉得没问题,就按这个方向推进吧。”屈正阳最终拍板,语气果断,“具体操作你负责,需要我签字的时候告诉我。”
“好。”陈宇收起文件,笑了笑,“说起来,这也算是支持自家人事业了。”
屈正阳看了他一眼,没说话,但眼神表明他认可这种说法。他的投资行为,理性分析是基础,但情感倾向,也是他决策中不容忽视的一环,尤其是在他拥有足够资本和判断力支撑的时候。
短暂的家庭相聚,给了屈正阳身心极大的慰藉和充电。离开家时,父母再三叮嘱他注意身体,妹妹则挥舞着小拳头让他中国公开赛一定要夺冠。
坐进车里,屈正阳深吸一口气。家的温暖是港湾,但前方的赛场才是他必须征服的星辰大海。中国公开赛,他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