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已深,寝宫内烛火通明,却驱不散李明达心头那比灯火更炽热的激荡。她已换下被池水微微浸湿的劲装,身着素净的寝衣,坐于窗前的书案旁。体内《素心莲华诀》的内力依旧如温暖的泉流,在经脉中自行缓缓运转,带来前所未有的充盈与力量感。指尖似乎还残留着弹出柳叶时的微麻,足下还记忆着踏水而行的轻盈,眼前还萦绕着那朵由自身真气凝聚的、虚幻而圣洁的莲华光影。
然而,最初的狂喜与兴奋渐渐沉淀,转化为一种更深沉、更明晰的认知。
她摊开手掌,凝视着自己这双看似纤细、却能挥出剑气如虹的手。数月苦修,闭关砥砺,她付出的汗水与坚韧,终于让她挣脱了那层无形的、名为“柔弱公主”的桎梏。她不再仅仅是父皇羽翼下需要呵护的雏鸟,不再是深宫中只能等待命运安排的贵女。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这句以往只在心中默念、饱含向往的话语,此刻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砸在她的心间。它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她凭借自身力量,已然触手可及的未来。她拥有了飞翔的翅膀,也拥有了跃入瀚海的勇气。
那道青色的身影,依旧是她心中最明亮的引路灯塔。但此刻再想起他,除了那份朦胧的、难以言喻的悸动之外,更添了几分“或许有资格并肩”的底气。她追寻的,不再仅仅是一个幻影,而是一个可能与她存在于同一片天空下、同一方江湖中的真实之人。这份力量,是她走向他的通行证。
思绪流转间,殿外隐约传来细微的声响,是值守宫女低低的交谈声,顺着夜风飘入几分零碎的词句:
“……听说吐蕃的使者又到长安了,这次阵仗不小……”
“……可不是,陛下连日召见重臣,太子殿下也常在东宫议事至深夜……”
“……西边……商路近来似不太平……”
声音很快远去,恢复了寂静。
李明达原本沉浸在自身世界的心神,被这几句无意听闻的闲谈猛地拉回了现实。她端起手边微凉的清茶,抿了一口,眸光变得幽深起来。
吐蕃使者?西边不太平?
她不再是那个只知在宫中习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公主了。武功的突破,仿佛也连带开启了她的心智与视野。她敏锐地察觉到,这看似平静的长安城,这辉煌的宫阙之外,正有她无法忽视的暗流在涌动。
父皇的忧虑,兄长(太子李治)的忙碌,都与这些来自远方、关乎家国天下的消息紧密相连。她拥有的这身武功,难道最终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个人的逍遥与情感的追寻吗?
一个念头悄然滋生:这份新生的力量,或许,并不仅仅是实现个人梦想的工具。它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当她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翱翔时,也会成为守护她在意之人、介入她无法坐视的时局的关键。
她放下茶盏,走到窗边,推开一丝缝隙。清冷的夜风拂面,带着深秋的寒意,却让她头脑愈发清醒。她望向西方,目光不再仅仅是向往,更带上了一份审慎的观察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责任感。
雏凤已然初啼,清声悦耳。但未来的风雨,或许比她想象的更为猛烈。她紧了紧衣襟,眼神却无比坚定。
这身力量,这条道路,她必将走下去。无论前方是坦途还是荆棘,是共济还是纷争,她都已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