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除后宫两大毒瘤金玉妍和如懿时,弘历只觉得前所未有的痛快,只是,后续一系列连锁反应却打得的他措手不及。
这日朝会,弘历刚坐上龙椅就发觉大殿之下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氛围,他眯眼扫视堂下朝臣,果然发现猫腻。
文武百官之首的张廷玉、鄂尔泰两个死对头竟然默契的交换眼神,刚从广州归来应在休假中的九叔胤瑭竟然也在堂下神色凝重,理亲王弘皙和怡亲王胤祥袖中夹着奏折眉头能夹死苍蝇,细细看过去,满朝文武、皇室宗亲虽神色各异,看他的眼神确实一样的一言难尽。
冲自己来的?弘历往后龙椅靠了靠,细细搜索近日的记忆,最近好像没做什么犯众怒的事情,他自觉自己这个皇帝当的比剧情弘历做的好,一心扑在朝政上,比起先皇的勤勉也不差什么。
一阵诡异的沉默之后,文官之首的张廷玉率先发难,“启禀皇上,臣有本奏:陛下自登基以来,皇嗣稀薄,至今膝下仅三名皇子,皇上近半年将三皇子、四皇子过继,如今膝下只余大皇子。”
堂下大臣连连点头,还有些胆大的用很是费解的眼神偷瞄弘历,似乎在问‘你就三个儿子,还过继两个出去,是不是疯了。’
张廷玉顿了顿,又继续道:“皇嗣关系江山社稷安危,非陛下家事,昔《礼记》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请陛下循祖宗旧制,广选八旗秀女,以冲后宫。如此,则国本固而人心安……”
鄂尔泰出列,洪亮的声音响彻大殿,“陛下圣明,然观前朝,嘉靖、万历皆因子嗣不丰,致国本动摇,党政骤起……”
弘历暗暗咬牙,鄂尔泰这狗东西说的话文绉绉的,绝对不是他一个只知道打仗的大老粗能写出来的,联想到刚刚他和张廷玉的小眼神,他敢断断定绝对是张廷玉那老东西帮忙捉笔,为了逼他选秀,这两个死对头居然结盟了。
鄂尔泰话音刚落,钦天监戴进贤也出列,言之凿凿道:“紫薇星晦暗,主子嗣不昌………………”
钦天监很少在朝堂上发言,但只要钦天监发言绝对能引得众位朝臣重视,果不其然,戴进贤的话音落,满朝文武的神色中多了一抹担忧。
最后九叔恭亲王胤瑭上奏,以长辈口吻劝道:“太后春秋已高,常忧皇孙未众……”
弘历快被气笑了,九叔就是睁着眼说瞎话,母后成日里往宫外跑,忙着女校的事情,哪有空关心他的子嗣。
也是难为这些大臣,从朝堂稳定、历史教训、天象警示、太后孝道多个角度劝他选妃。弘历心中暗暗叹气,他不是不知好歹的人,也清楚朝臣和宗亲的担忧,在这个封建王朝,皇嗣关系到江山稳定,他们自然是担心。
只是,他一直致力于提升女子地位,后宫嫔妃大部分皆非庸碌之辈,都是各个家族精心教导,能识文断字,会琴棋书画,会管家理事,有才情有能力的女子,将这样的女子困入宫中,伺候他一个“假”男人,简直是糟蹋。
弘历心中下定决心,如今大清因为高产粮食人口暴涨,军队实力强横邻国无不臣服,经济、科技、文化全面开花,国家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变大,这些朝臣还想着把女子困于后宫内宅,当作生育机器,这样陈旧的观念并不利于大清现阶段的发展。
而且,他精心培养的女校人才也该出成果了,有公主贵女开道,相信女子做官的阻力不会太大。
他站起身,目光巡视凌然巡视全场,威严的声音响彻大殿:“诸位爱卿所言有理,然,诸位爱卿嫔妃之俸银、脂粉、衣饰,所耗几何?”
“一人一年过万两”弘历铿锵有力道:“堂下诸位大臣,为大清殚精竭虑,日夜操劳,九叔为国六十多岁还在海上飘荡,一年俸禄也不过堪堪万两,诸位是否还觉得后宫应该再添新人,徒增冗费?”弘历厉声反问。
“且朕一人之身,岂能遍泽六宫?使如花女子独对青灯,虚度韶华,此非仁政,实伤天和。朕之后宫已有妃嫔二十余人,足矣,众卿不必再劝”弘历拍板决定。
众位大臣面面相觑,有些傻眼,虽然一妃子一年一万两开支是有些高了,但现在国库丰盈,不说二三十个,就是养上百人也是绰绰有余的,皇帝这几年几乎月月都宠信新人,怎的突然就清心寡欲起来,难道是皇帝找到了真爱?可是也没听到后宫传出消息。
弘历回来之后就封锁了后宫与前朝的联系,所以所有朝臣都不知道,弘历已经接近半年没进后宫,否则,这些朝臣就不是担心皇帝突然不好女色,而是担心皇帝是不是不行了。
大臣们反应过来,开始交头接耳,弘历却是乘胜追击,放下一个大炸弹,“众位爱卿,如今大清蓬勃发展,国库充盈,百业待兴,先皇在世时成立的女校如今也有五年之久,这些女子通经史、明时务者众,或通算学,或擅医术,或擅谋…”
“这些女子是堂下诸位家族精心挑选的聪慧女子,若困于深宫或后宅,实属暴殄天物。朕欲使女校毕业生参与科举考试,为国尽忠。”
弘历仔细思索过,如果直接开放让大清所有女子科举,肯定会让朝堂上的老古董反弹,但是以女校毕业的学生参与科举做女官,这些老古董不一定会反对。
毕竟女校学生皆是官宦人家、皇室宗亲的家中女眷,如果让这些女子进入朝堂,对这些朝臣来说也是一份助力,这些老狐狸审时度势之后必定会同意。
果然,皇帝话音落,朝堂下,反应快的臣子脸上隐隐有兴奋之色,反应慢的虽然自己的世界观收到冲击却也隐隐察觉到族中女眷进入朝堂的好处,一时间竟没一人提出反对。
大概半盏茶后,朝堂之上才有了议论之声,弘历不等他们讨论直接拍板决定:“明年春闱,当许女校毕业的女子应试,择优授官,此事由张廷玉负责,理好章程交与朕。退朝”
至此,一场提升女子地位的运动轰轰烈烈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