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1968年12月10日上午9点30分,东京都府中市的街道上细雨蒙蒙。一辆深蓝色的日产运钞车缓缓行驶在荣町学苑路上,车内装载着东芝公司4523名员工的年终奖——总额高达2亿9430万7500日元的现金,这在当时相当于人民币1.5亿元,购买力更是相当于现在的30亿日元。对于这些员工来说,这笔钱意味着一个温暖的新年;而对于日本信托银行国分寺支行的4名工作人员而言,这只是一次普通的运钞任务。

然而,当运钞车经过府中监狱附近时,意外发生了。一名骑着白色摩托车的\"警察\"突然超车,示意运钞车靠边停车。运钞车司机摇下车窗,询问发生了什么事。\"警察\"略显慌张地说:\"你们经理家被放了炸弹,刚接到通知,这辆车也有问题,要检查一下。\"

四名工作人员对此毫不怀疑,因为他们知道四天前经理确实收到过一封恐吓信。于是他们下了车,让这位\"警察\"检查车辆。突然,车底冒出大量烟雾,\"警察\"惊慌地大喊:\"要爆炸了,快跑啊!\"四名工作人员慌忙逃开,而这位\"警察\"却跳上运钞车,迅速驾车离开。

起初,四名工作人员还对这位\"警察\"的勇敢行为赞叹不已,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不对劲——运钞车已经开走,但刚才停车的地方仍然冒着烟。他们小心翼翼地走近查看,才发现那根本不是炸弹,只是一个发烟筒。留在现场的摩托车也不是警方常用的本田牌,而是一辆被漆成白色的雅马哈牌摩托车。

这就是震惊日本的\"三亿日元抢劫案\"。此案因涉案金额巨大、作案手法精妙而成为日本历史上最着名的悬案之一。日本警方投入17万警力,耗时20年,花费9亿日元(是涉案金额的3倍),最终仍未能破案。这起案件至今仍被视为\"完美犯罪\"的典范,不断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和小说,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

一、迷雾前奏:恐吓信与预警

1.1 神秘的恐吓信

故事要从1968年12月6日说起。这天,日本信托银行国分寺支行经理收到一封奇怪的信件。信的内容一半是手写,一半是从杂志上剪下来拼凑而成的。信中要求经理派一名女职员在第二天(12月7日)下午5点前,携带300万日元到指定地点,否则就炸毁经理的家。

经理立即报警,警方迅速制定了抓捕计划。他们在指定地点布置了50名警力,准备在匪徒取钱时将其抓获。然而,约定时间过去了,匪徒却没有出现。

当时的日本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各种犯罪活动也日益增多。银行收到恐吓信的情况并不罕见,但大多数都是虚张声势,没有实际行动。因此,人们对这封恐吓信并未特别在意。

然而,四天后发生的事情,却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1.2 运钞车的致命之旅

12月10日,这一天是东芝公司府中工厂发放年终奖的日子。尽管天空下着雨,但工人们的心情却格外愉快。他们不知道的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犯罪正在悄然逼近。

上午9点30分,国分寺支行的四名工作人员将装有巨款的三个保险箱搬上一辆日产塞德里克轿车(当时还没有专门的运钞车),然后出发前往东芝公司。

这辆车的行驶路线是经过精心选择的,避开了繁华区域,选择了较为僻静的府中监狱附近的荣町学苑路。然而,正是在这条看似安全的路上,运钞车遭遇了那位\"警察\"的拦截。

当运钞车被拦截时,四名工作人员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他们对\"警察\"的话深信不疑,因为四天前确实有人给他们寄来恐吓信。他们按照\"警察\"的指示下车,让其检查车辆,结果眼睁睁地看着\"警察\"将装有三亿日元的运钞车开走。

这四名工作人员后来回忆,当时雨下得很大,视线不好,他们远远看去,那辆摩托车确实很像警车。直到\"警察\"驾车离开后,他们才发现摩托车的颜色虽然是白色,但品牌不是本田而是雅马哈,这才意识到上当受骗了。

二、天罗地网:警方的全面调查

2.1 迅速反应与全城封锁

接到报案后,警方迅速展开行动。上午9点50分,距离案发仅20分钟,整个东京都(除伊豆小笠原群岛外)全部进入紧急状态,开始全方位搜捕犯人。

当时正值年底特别警戒期,警力已经分散布置在市内各个重要场所。这一部署原本是为了应对年底可能出现的犯罪高峰,没想到正好派上用场。警方在全市各个路口设置关卡,对过往车辆进行严格检查。他们自信满满,认为在如此严密的部署下,嫌犯根本无法逃脱。

然而,经过一天一夜的全面搜查,警方却一无所获。那辆运钞车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没有出现在任何一个路口。

12月11日,警方不得不调整策略,将重点放在劫车现场附近。他们在现场进行了详细勘查,发现了大量证据,包括:

1. 一辆被漆成白色的雅马哈摩托车(原车身为蓝色)

2. 一个自制发烟筒

3. 一个警用扩音喇叭(经鉴定是被盗物品)

4. 一顶留有汗渍的鸭舌帽(被认为是嫌犯遗留的物品)

此外,警方还发现了一些被认为是嫌犯留下的误导性物品,如杂志和报纸。

2.2 大规模搜索与重要发现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陆续有了一些重要发现。

12月11日,警方在国分寺市西元町武藏国分寺迹的橡树林中找到了被遗弃的运钞车。据附近居民反映,案发前曾看到一辆深红色卡罗拉轿车停在那里。警方由此推断,嫌犯早已策划好了逃跑路线,在这里预先安排了换乘车辆,得手后立即将运钞车开到这里,拿走保险箱,换乘卡罗拉逃跑。

这一发现解释了为什么警方在全城封锁的情况下未能找到运钞车——嫌犯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换车过程。

随后,警方在附近一所高中的空地上发现了一辆绿色丰田卡罗拉轿车,经调查这是一辆被盗车辆。同时,还发现了一件深蓝色雨衣,雨衣上有熨烫过的痕迹,而生产这件雨衣的厂商在10年前就已经倒闭。

更重要的发现是在附近一个小区的停车场里。警方找到了目击者提到的那辆深红色卡罗拉轿车,车上有三个用于存放现金的铁箱子,但里面已经空无一物。

此外,警方还在这个停车场发现了另外三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经查询这些车辆全部都是被盗车辆。这些车辆都被布盖着,而布的打结方式各不相同,这让警方怀疑这是一起有组织的团伙作案。

在其中一辆车里,警方还发现了一个女性耳环,这让他们怀疑团伙中可能有女性成员。

2.3 物证分析与线索追踪

警方在现场共收集到120多件证物。这些证物包括:

1. 发烟筒外层包裹的两本杂志:《电波科学》和《近代电影》

2. 一个四毫米的报纸残片,上面有\"品\"字的右下角(经鉴定属于日本产经新闻)

3. 那顶鸭舌帽(可惜被多名警察轮流试戴,导致上面的汗渍混合了多个人的汗液,失去了作为关键证据的价值)

警方还对恐吓信上的邮票进行了分析,发现嫌犯是用唾液粘上去的,通过科学分析,推断出嫌犯的血型为b型。

此外,警方还根据四名工作人员的描述,绘制出了嫌犯的画像。嫌犯被描述为:年龄在30-40岁之间,身高约165厘米,体型中等,留着短发,面容普通但眼神锐利。

三、迷雾重重:案件的诸多谜团

3.1 完美犯罪的诸多疑点

三亿日元抢劫案之所以被称为\"完美犯罪\",是因为案件中存在诸多令人费解的疑点:

1. 精准的时间选择:嫌犯选择在东芝公司发放年终奖的日子作案,且目标明确指向日本信托银行国分寺支行。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支行正是四天前收到恐吓信的那家银行。这仅仅是巧合吗?

2. 专业的作案手法:嫌犯假扮警察的方式非常专业,不仅穿着警服,还骑着改装成白色的摩托车(日本警察的摩托车都是白色的)。他对运钞车司机说的话也很有说服力,让四名经验丰富的银行工作人员完全没有怀疑。

3. 巧妙的烟雾弹:嫌犯使用的发烟筒设计巧妙,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烟雾,迫使运钞人员撤离,同时给自己争取足够的时间逃离现场。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发烟筒第一次没有点燃,后来嫌犯是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将它点燃的。这种方法只有嫌犯和警方知道,成为了辨别真假供词的重要依据。

4. 精心策划的逃跑路线:嫌犯预先在多个地点准备了被盗车辆,用于中途换车。整个逃跑路线设计得非常巧妙,使得警方在全城封锁的情况下也未能找到他的踪迹。

5. 神秘的被盗现金:警方公布了被盗的2000张500日元钞票的号码,但至今没有一张被使用过。这些钱到底去了哪里?是嫌犯害怕暴露而不敢使用,还是有其他原因?

3.2 鸭舌帽与血型之谜

在所有证物中,那顶鸭舌帽原本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证据之一。然而,由于办案警察的疏忽,他们在取证过程中轮流试戴这顶帽子,导致帽子上的汗渍混合了多个人的汗液,使得通过汗渍分析嫌犯dNA的可能性化为泡影。

尽管如此,警方还是通过其他方式获取了一些信息。他们从恐吓信上的邮票唾液中分析出嫌犯的血型为b型。

这一发现后来成为排除某些嫌疑人的重要依据。例如,一名被警方高度怀疑的19岁少年,虽然各方面特征都与嫌犯相符,但由于他的血型是A型,最终被排除嫌疑。

3.3 换车与伪装的精妙之处

嫌犯在作案过程中使用的换车策略非常精妙。他不仅预先准备了多辆被盗车辆,还精心设计了换车路线,使得警方的全城封锁计划完全落空。

最令人称奇的是,嫌犯将一辆蓝色的雅马哈摩托车漆成白色,使其看起来像警用摩托车。这种伪装非常成功,以至于四名运钞人员在近距离观察时都没有发现破绽。

此外,嫌犯还在现场留下了一些误导性的证据,如杂志和报纸,这些东西后来被证明是从不同地方收集来的,目的是扰乱警方的调查方向。

四、嫌疑人的追踪:谁是真凶?

4.1 重点嫌疑人的浮出水面

在调查过程中,警方锁定了多名嫌疑人,其中最受关注的有以下几位:

1. 19岁少年S:这位少年是当地一个暴走族的小头目,父亲是一名骑摩托车的警察,因此他对警用摩托车非常了解。他偷车的方法和现场发现的被盗车辆上的痕迹吻合,而且他非常熟悉当地地形,能熟练驾驶汽车和摩托车。事发前他还说过要抢劫运钞车的话。然而,他的血型是A型,与恐吓信上的唾液血型不符,笔迹也与恐吓信上的字迹不同。更奇怪的是,他在案发5天后在家中服用氰化钾自杀。

2. 25岁司机Z:他的长相与画像中的人物基本吻合,血型为b型,说话语气、写信方式以及笔迹和恐吓信非常相似。警方迅速将他逮捕,并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破案。然而,一家公司出具证明,证实案发当天他正在公司参加面试,有确凿的不在场证明。尽管最终被释放,但他的生活已经彻底被毁,找不到工作,家庭破裂,最终于2008年自杀。

3. \"狐目男\":在案发前后,有人在现场附近看到过一个长相奇特的男子,眼睛像狐狸一样细长。警方根据目击者描述绘制了画像,但始终未能确认他的身份。有人认为他可能是犯罪团伙的成员之一。

4.2 警方的大规模排查

为了找到真凶,日本警方投入了前所未有的警力和资源。整个调查过程持续了20年,投入警力达17万人次,调查了11万多名嫌疑人,花费高达9.9亿日元(是涉案金额的3倍多)。

警方的调查范围非常广泛,包括:

1. 对所有可能与案件有关的人员进行详细调查,包括银行员工、东芝公司员工、附近居民等。

2. 对所有已知的犯罪团伙和有犯罪记录的人员进行排查,特别是那些有冒充警察或抢劫银行前科的人。

3. 对所有被盗车辆的来源进行追踪,试图找到嫌犯的联系网络。

4. 对案发前后在现场附近出现的可疑人员进行调查,特别是那些有能力策划如此复杂犯罪的人。

尽管警方付出了巨大努力,但由于嫌犯留下的证据大多是被大量复制的廉价商品,而且很可能是故意留下的误导性线索,调查进展非常缓慢。

4.3 神秘的犯罪组织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团伙作案。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包括:

1. 现场发现的多辆被盗车辆,它们的打结方式各不相同,表明可能有多名嫌疑人参与。

2. 一个人很难同时完成策划、伪装、实施抢劫和安排逃跑路线等多项复杂任务。

3. 在其中一辆被盗车辆中发现的女性耳环,表明团伙中可能有女性成员。

4. 案件的策划和实施需要多种专业技能,如改装摩托车、制作烟雾弹、伪造证件等,不太可能由一个人全部掌握。

然而,关于这个犯罪组织的具体构成和运作方式,警方始终未能找到确凿证据。案件的诉讼时效期过去后,也没有人站出来承认自己参与了这起案件,使得这一谜团更加扑朔迷离。

五、社会背景:动荡时代的犯罪土壤

5.1 1960年代的日本社会状况

要理解三亿日元抢劫案,必须将其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来看。1960年代的日本正处于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和动荡不断的时期。

在经济方面,日本正经历着\"昭和经济奇迹\",Gdp年均增长率超过10%。到1968年,日本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等。

在社会方面,1960年代是日本社会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1960年的安保斗争、1968年的全球学潮都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1968年,日本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和工人罢工,社会秩序一度非常混乱。

在犯罪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日本的犯罪率也在上升。据统计,1960年代是日本战后犯罪率最高的时期之一,特别是盗窃、抢劫等财产犯罪明显增多。

5.2 安保斗争与社会动荡

1960年的安保斗争是日本战后最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之一。这场运动起源于对《日美安保条约》修订的反对,最终演变为对整个社会体制的抗议。据统计,在此期间全国共发生反抗活动1890次,参与人数累计达到540多万人。

安保斗争虽然在1960年下半年逐渐平息,但它所引发的社会思潮和运动却一直持续到1970年代。特别是1968年,受全球学潮的影响,日本各大高校再次爆发大规模学生运动。东京大学安田讲堂事件成为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学生们占领讲堂,在校门口挂上\"造反有理,帝大解体\"的标语,与警察发生激烈冲突。

这种社会动荡背景为犯罪活动提供了温床。一方面,警察力量被分散用于应对社会运动,对普通犯罪的打击力度有所减弱;另一方面,社会价值观的混乱也使得一些人对法律和秩序的尊重程度降低。

5.3 日本警察制度与破案能力

日本的警察制度始建于明治维新时期,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组织体系。在中央层面,设有警察厅,直接监督管理全国警察机构;在地方层面,各都道府县设有警察局,负责当地治安。

1960年代的日本警察系统虽然组织严密,但在技术手段和侦破能力方面还存在很大局限。当时的警察主要依靠传统的调查方法,如现场勘查、证人询问、嫌疑人排查等,缺乏现代的dNA分析、指纹数据库等技术手段。

此外,警察系统内部的官僚主义和效率低下也影响了破案能力。例如,在三亿日元抢劫案中,警方虽然投入了大量警力,但由于指挥协调不畅、信息传递缓慢等问题,导致调查进展缓慢。

六、案件的后续影响与文化记忆

6.1 法律修订与安保升级

三亿日元抢劫案对日本的金融安全和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案件发生后,日本金融机构纷纷加强了安保措施,包括:

1. 引入专业运钞车,配备更完善的安全设施。

2. 建立更严格的现金运输管理制度,如增加押运人员、改变固定运输路线等。

3. 加强与警方的合作,建立紧急联络机制。

在法律方面,这起案件促使日本立法机构重新审视相关法律条款,特别是关于金融犯罪的惩处力度和追诉时效等问题。虽然最终未能通过新的法律,但这起案件成为了日后相关法律修订的重要参考。

6.2 文学影视作品的持续演绎

三亿日元抢劫案因其神秘性和传奇色彩,成为了日本文学和影视作品的重要题材。多年来,以这起案件为原型的小说、电影、电视剧层出不穷,不断丰富着人们对这起\"完美犯罪\"的想象。

其中比较着名的作品包括:

1. 1978年上映的电影《三亿日元抢劫案》,由着名导演佐藤纯弥执导,对案件进行了艺术化的再现。

2. 2013年播出的电视剧《黑河内》,讲述了一位刑警追查昭和时代未解决案件的故事,其中就包括三亿日元抢劫案。

3. 2014年上映的电影《三亿日元抢劫案:真相》,试图通过最新的调查和分析,揭示案件的真相。

这些作品不仅娱乐了大众,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对案件的重新审视和思考。特别是一些作品提出了新的假设和推测,为案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6.3 公众记忆与未解之谜

尽管三亿日元抢劫案已经过去50多年,但它仍然是日本公众记忆中最着名的悬案之一。每年都会有各种媒体报道和专题节目回顾这起案件,引发人们对真相的持续关注。

案件的未解之谜也成为了公众讨论的焦点。特别是以下几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1. 谁是真正的幕后主使?案件的策划和实施需要高度的组织性和专业性,真的是一个人或一个小团伙能够完成的吗?

2. 被盗的三亿日元究竟去了哪里?为什么没有一张钞票在市面上流通?是被销毁了,还是被藏在了某个地方?

3. 案件的追诉时效已过,但如果有一天真相大白,相关人员是否应该受到法律制裁?公众对此的看法并不一致。

4. 案件中是否存在警方或政府的掩盖行为?一些人认为,案件的某些细节可能被有意隐瞒,以保护某些重要人物或机构。

七、多种假说:案件真相的不同解读

7.1 银行内部人员参与说

一种广为流传的假说是,这起案件可能有银行内部人员参与。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包括:

1. 嫌犯对运钞车的时间、路线和人员构成了如指掌,这种信息很难从外部获取。

2. 案件发生后,银行很快就从保险公司获得了全额赔偿,没有遭受任何实际损失。有人认为,这可能是银行与保险公司合谋的一场骗局。

3. 三名国分寺分行的工作人员和东芝电器公司的财务人员都在运钞车上,他们可能与嫌犯有某种联系。

4. 银行在案发后没有对相关人员进行严格审查,处理方式有些反常。

然而,这一假说也存在很多疑点。例如,如果是银行内部人员参与,他们为什么要选择在收到恐吓信后不久作案,这不是明显增加自己的嫌疑吗?此外,银行也没有明显的动机去策划这样一起高风险的犯罪。

7.2 左翼组织或学生运动参与说

另一种假说认为,这起案件可能与当时活跃的左翼组织或学生运动有关。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包括:

1. 案件发生在1968年全球学潮期间,当时日本的学生运动和左翼组织非常活跃。

2. 案件的作案手法和组织方式与一些左翼组织的活动方式相似,特别是对警察的假扮和对权威的挑战。

3. 一些参与学生运动的人后来承认,他们曾计划过类似的行动,虽然没有直接承认参与此案。

4. 案件中被盗的现金从未在市面上流通,有人猜测这些钱可能被用于支持左翼组织的活动。

然而,这一假说也缺乏确凿证据。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左翼组织或个人声称对此案负责,也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表明左翼组织与此案有关。

7.3 国际犯罪组织参与说

还有一种假说认为,这起案件可能是由国际犯罪组织策划和实施的。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包括:

1. 案件的策划和实施非常专业,显示出高度的组织性和专业性,很可能是由经验丰富的国际犯罪团伙所为。

2. 嫌犯使用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如烟雾弹的制作、车辆的改装等)带有明显的国际犯罪特征。

3. 被盗现金从未在日本市面上流通,可能被转移到了国外。

4. 案件发生后,一些国际犯罪组织的活动明显增加,有人猜测两者之间可能存在联系。

然而,这一假说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例如,当时的日本对外国人的管控比较严格,国际犯罪组织很难在日本本土策划和实施如此复杂的犯罪。此外,也没有找到任何国际犯罪组织与此案有关的直接证据。

7.4 单枪匹马的天才犯罪说

最后一种假说认为,这起案件可能是由一个天才犯罪者单枪匹马策划和实施的。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包括:

1. 虽然现场留下了多辆车辆,但这些车辆可能都是由同一人在不同时间准备的,并不一定需要多人参与。

2. 一些证据表明,嫌犯可能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和技能的人,能够独立完成从策划到实施的全部过程。

3. 案件中留下的一些误导性证据可能是嫌犯故意设计的,目的是制造多人作案的假象。

4. 虽然案件看起来很复杂,但实际上每个步骤都相对简单,一个聪明且有耐心的人完全有可能独立完成。

这一假说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存在很多疑问。例如,一个人如何能够同时具备假扮警察、制作烟雾弹、策划逃跑路线等多种技能?此外,一个人如何能够在警方的大规模搜捕下成功逃脱?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

VIP小说推荐阅读:神医傻妃:腹黑鬼王爆萌妃身为神明实习生,我卷卷卷卷卷重生空间:天价神医不死剑神亲爱的,这不是爱情四合院之槐花不是贾东旭的弥足琛陷,总裁的七天新娘吃心不改时空境管局:和顶流在末世直播血僵魔君毒剑仙帝极品钢铁大亨规则怪谈:我是普通人穿越牧马人,截胡秀芝做老婆闺色生香远古兽世种田:雄性们凶猛又粘人陆沉周若雪结局救命!首辅大人的娇娇是个黑寡妇梦幻西游降临:只有我知道攻略万里晴空超神,开局获得八荒破灭炎军门霸宠:腹黑少帅溺爱狂妻东北民间奇闻怪谈狐君大人每天都在求我别怼他穿进诡异修仙文,这炮灰后娘我不当了九龙归一诀类似小说大唐明月甜溺,京圈大佬低声诱哄古典美人天命诗武聊一个斋改变斗破的穿越者犯罪现场请保持安静惊悚:我用十二星座杀穿诡异世界贺老狗沉浸式,非主流带娃日常回到高三,但成为副本Boss山里人家无限穿越之寿终正寝四合院:阎家老二是个挂比难哄的俞先生一人之下:我自红尘逍遥重生后,将门医妃狂炸了某404小队指挥官傅总别虐了,桑小姐她跳海了!黄泉宝书斗罗:我的武魂是神龙尊者穿越之我在农家发家致富九章算术在2002将穿越进行到底出阳神白月光回归,渣爹带崽一起火葬场
VIP小说搜藏榜:十日终焉异兽迷城港片:东星黑马,开局宣战洪兴港片:人在和联胜,坐馆不换届港片:人在洪兴,开局被b哥暗杀从十二符咒到天罡三十六法拒绝我后,妃英理后悔了末法时代:开局在港岛血祭炼尸!港综:和联胜战神,开局邓伯横死制霸诸天:从港综开始从武侠到海贼,那就轰轰烈烈吧犬夜叉:我悟心,全剧第一嘲讽怪港片:开局带李丰田,做掉巴闭人在海贼克隆强者,五老星麻了九叔:我成了千鹤道长,威震道门影视游戏,带着外挂去冒险开宝箱攻略影视女主重生港片:黑虎崛起港片:卧底行动海贼:百倍词条,金刚腰子什么鬼港片:卧底李光耀的成长史人在霍格沃茨,复制词条成学霸!港综:开局选项,我黑吃黑三亿!盗墓:我长生不死,墓主都是小辈港综,十三妹是我大佬柯南:顶级魅魔,狂拆cp犬夜叉:开局天罡法,截胡戈薇!港综:跟着我乌鸦混,三天吃九顿港片:扎职洪兴,开局推蒋家火影:从挖波风水门坟开始港诡从签到硬气功开始火影:开局真新人之人形宝可梦影综你不早说小姐姐还等着我呢都市影视:首选江莱拒绝柯南加入主线规则怪谈:谁选这小萝莉进怪谈的港综,我有一个CF商城柯南:我创造柯学超能女神港综:江湖后浪,开局踩东星洪兴综武:天机楼主,开局给黄蓉解毒在哈利波特学习魔法港综:抢我红棍,还怪我把事做绝一人:二手夏禾助我修行我一个变态,误入规则怪谈!海贼:从血焰开始燃烧世界港片:人在和联胜,出来混要够恶港片:龙卷风是我契爷?怎么输!港片:洪兴亲儿子?我赵日天不服终极:绝世武尊九叔,复制词条任婷婷哭着求嫁
VIP小说最新小说:星际纪元:龙影传奇缅北囚笼:血色地狱她把黑火药甜成了糖沪上奕重生之炼狱归来诸天从射雕英雄传开始算命吗?超准还送打脸服务独宠,娇妻的无敌马甲救了一个虚仙被嫌弃的Omega她炸了星际青灯再启:与反派的前世戏神:被六大灭世病娇强制爱后昆仑帝龙决抗战兵王宫斗系统骚操作指南星尘试炼:部落崛起灵气复苏:你是我祖宗?!每日一仙丹,打造万古第一世家孤剑残雪录高维系统:我在诸天炼神师姐每天都在走火入魔闲来无事凑热闹我在八零搞事业新鸳鸯蝴蝶梦之天煞孤星重回仕途癌症晚期,为活命我向鬼疯狂借寿她东厂九千岁,多点夫君又如何?异界佣兵:我的左轮会修炼黑曜纪疯病没得治,只能在各个世界发疯噬星主宰之九域帝尊奶狗战神,王妃有空间灵脉觉醒:废柴少主的逆袭之路学渣重生,开局一本高数书我在银行上班的日子2约会大作战Cross穿越到了名侦探柯南世界剑神扫地,吞诸天剑道艺之神篮坛天穹:与科比共铸十冠王朝八音盒里的世界高武:一首侠客行开局领悟太玄经斩神:以生命为棋,改众人之命死遁后男主黑化成反派了麻辣母女云逸传奇当恶魔降临于碧蓝航线暗核猎兵:星骸边境1001区爷奶和离,她带阿奶一家大鱼大肉1800年之龙腾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