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者的沉默持续着。
它像一片无垠的深海,平静地吸纳着人类文明投下的一切信息——那些技术方案、哲学思考、风险评估案例以及那份审慎而坚定的承诺。没有赞许的波澜,也没有否决的暗流,只有深不可测的沉寂。
这种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考验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基地和盘古号的研究氛围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最初的狂热和兴奋沉淀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带着敬畏的、近乎苦行僧般的专注。
人们行走在走廊间,讨论的不再是惊人的发现,更多的是某个风险模型的边际条件,或是某条安全协议的冗余度是否足够。咖啡消耗量激增,但实验室里的气氛却异常冷静。
古月团队的工作重心彻底转向。他们成了“应答中心”,日夜不休地分析守护者抛出的每一个难题。那些来自星球古老记忆中的失败案例,每一个都是一道复杂的逻辑锁,需要他们调动全部智慧去理解、拆解,并给出既创新又稳妥的解答。
“它给的这个问题,”一个研究员指着光屏上复杂的能量流混沌模型,“不是在问我们如何让能量更高效,而是在问,当效率高到一定程度引发内在非线性振荡时,我们如何阻止它失控。它在测试我们的‘控制阀’设计理念。”
何汉女的生物团队则面对着一系列伦理困境。守护者提供了一种本地生物的基因序列,该生物拥有极强的攻击性和扩张性,但其生物酶却能高效分解一种顽固的环境毒素。
“它在问,”何汉女声音低沉,“我们是否愿意,以及是否有能力,引入一种‘危险的解药’。我们如何在利用其益处的同时,绝对控制其危害?”她的团队给出的回应,是一套基于信息素和能量场抑制的精密生物行为调控方案,以及一个一旦失控即可启动的、靶向基因休眠协议。
月牙的工程团队承受着最大的实际压力。每一个从“应答中心”出来的技术方案,最终都需要他们转化为绝对可靠的物理现实。他们设计的每一个能量导流结构、每一处物质转化接口,都必须内置多层失效保护。一次计算失误,一个材料瑕疵,都可能不仅仅是项目失败,更可能被解读为人类“承诺”的破产。实验室里,“培育”出的原型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苛测试,直到其稳定性达到理论极限。
斯南统筹全局,他的决策变得更加谨慎。每一个准备发往“伊甸之核”的回应包,都必须经过跨部门的联合审议和茶茶的超高速模拟验证。他们发送的不仅仅是答案,更是人类文明的信用凭证。
时间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流逝。守护者的“案例”传递频率开始降低,但每一个新案例都更加复杂,更加触及核心矛盾。它似乎在逐步加大赌注,试探人类的极限。
终于,在长达数周的密集应答后,最后一个,也是最复杂的一个案例到来了。
这个信息包庞大无比,描述的并非单一问题,而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模拟场景:在一个生态圈中同时引入多种人类提议的“优化”和“新物种”,模拟它们在一个千年时间尺度上的相互作用。数据庞大到茶茶都需要调动全部资源进行解析。
模拟结果显示了多条时间线:有的走向了辉煌的共生与繁荣,能量效率和生物多样性远超现有模板;但更多的分支却滑向了各种可怕的崩溃——物种战争、能量回路超载崩溃、生态链断裂……
信息包没有提问。它只是沉默地展示了所有这些可能性,好的,以及坏的。
然后将选择权,无声地交还给了人类。
控制中心里,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这不是技术问题,这是一个终极抉择。守护者在问:你们看到了所有可能的前景,包括那些你们无法承受的灾难。即使拥有你们所有的技术和承诺,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即使如此,你们依然坚持要走这条路吗?
你们是否接受这份重量?
长时间的沉默笼罩了所有人。那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风险,那是一个世界命运的重量。
最终,斯南的声音打破了寂静,通过通讯频道,平稳地传到每一个人耳中。
“茶茶,整合我们所有的方案、所有的安全协议、所有的伦理准则和风险评估。不是只展示最好的结果,而是诚实呈现我们所有的计算、所有的预案、以及我们对剩余风险的认知和接受度。”
“然后,”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每一张紧张而坚定的面孔,“附上我们的最终回答:”
“我们看到了风险。我们敬畏风险。我们承诺用我们所有的智慧与力量去管理风险。”
“但我们依然选择相信创造的可能性。我们接受这份重量。”
“发送。”
庞大的数据包,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理性、勇气、谦卑与希望,缓缓注入“伊甸之核”,流向那沉默的深海。
发送完成后,是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漫长的等待。
这一次,守护者会如何回应?
接纳?
还是……
否决?
控制中心里,落针可闻。只有心跳声,在寂静中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