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点半,宿舍区的天还蒙蒙亮,张弛就已经推着装满消毒设备的小推车来到租赁服务点。他熟练地打开卷帘门,将风扇、凉席从货架上一一取下,用酒精喷雾仔细喷洒表面,再用干净的抹布擦拭干净,最后贴上一张新的“已消毒·2024.xx.xx”标签——这是每天运营前的固定流程,也是团队对学生的承诺。
“张弛哥,我来帮你!”王浩背着书包跑过来,手里还提着两杯热豆浆,“薇薇姐让我早点过来,跟你一起准备今早的预约取货。”两人一边消毒物品,一边核对当天的预约清单:“今天早上有12个预约,8个租风扇,3个租凉席,1个租充电宝,大部分是7点半到8点取货,得赶紧准备好。”
与此同时,教学楼服务点的李萌和赵晓也开始了忙碌。李萌调试着扫码枪,确保能正常读取学生的取货码;赵晓则将充电宝一一充满电,整齐地摆放在货架的“应急区”——考虑到早自习的学生可能急需用电,特意预留了10个满电充电宝,无需预约即可临时租借。
早高峰:紧张有序的“取货潮”
8点整,宿舍区服务点迎来了第一个取货的学生。“同学,我预约了一台风扇,取货码是8721。”一位女生递过手机,张弛接过手机,用扫码枪一扫,屏幕上立刻显示出预约信息:“没问题,这是你的风扇,已经消毒过了,使用时有任何问题可以在小程序上联系客服。”女生笑着接过风扇:“太谢谢了!宿舍没空调,有了这个终于能睡好觉了。”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服务点前排起了小长队。张弛负责核对信息、发放物品,王浩则在一旁解答学生的疑问:“租一个月的风扇多少钱?”“30元,要是续租还能打9折。”“凉席有双人款吗?”“有的,在货架最上层,需要帮你拿吗?”两人分工明确,忙而不乱,原本担心的混乱并没有出现。
教学楼服务点也迎来了早高峰。早自习结束后,不少学生围在服务点前,有的租充电宝,有的咨询凉席的租赁价格。李萌一边扫码一边提醒:“充电宝记得及时归还,逾期会产生额外费用哦。”赵晓则拿出宣传册,给学生介绍:“我们下周会在A大也设立服务点,到时候跨校也能租物品,特别方便。”
午间:临时需求的“应急站”
中午12点,宿舍区服务点的人流量稍有减少,张弛和王浩终于能坐下来吃口午饭。刚扒了两口饭,就有一位男生急急忙忙跑过来:“同学,能租一个充电宝吗?手机快没电了,下午有重要的考试,急需用手机查资料!”
张弛立刻放下筷子,从“应急区”拿出一个满电充电宝:“没问题,这个是应急充电宝,不用预约,租到下午5点,5元钱就行。”男生接过充电宝,感激地说:“太感谢了!不然我考试都要慌了。”王浩笑着说:“以后有应急需求随时来,我们每天都会预留应急物品。”
这样的临时需求在午间并不少见。有的学生突然要去图书馆自习,急需租小台灯;有的学生下午要参加社团活动,需要租投影仪;还有的学生不小心把宿舍钥匙锁在屋里,急需租螺丝刀——虽然有些物品不在常规租赁范围内,但团队还是尽量帮忙解决,比如从实验室借螺丝刀给学生,不收取任何费用。
“咱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应急物品?”张弛边吃边说,“比如螺丝刀、雨伞、临时储物柜,这些都是学生可能用到的。”王浩立刻点头:“我下午就做个调研,看看学生对这些应急物品的需求有多大。”
傍晚:忙碌中的“小温暖”
傍晚6点,夕阳西下,宿舍区服务点的人流量再次增多。一位老奶奶牵着一个小女孩来到服务点,好奇地问:“姑娘,这里能租风扇吗?我孙女来学校看她爸爸,宿舍没空调,想租一个用几天。”
王浩连忙迎上去,笑着说:“可以的奶奶,租3天只要15元,我们还能帮您送到宿舍。”老奶奶高兴地说:“太好了!我还担心买一个太贵,租一个正好。”张弛见状,主动提出:“奶奶,您住哪个宿舍?我帮您扛过去吧,风扇有点重。”
送完风扇回来,张弛擦了擦汗,脸上却满是笑容:“老奶奶说咱们的项目做得好,还说要让她儿子也用咱们的平台呢。”王浩也笑着说:“刚才有个学生租凉席,说咱们的凉席比超市买的还舒服,还推荐了他的室友来租。”
这样的小温暖在首周运营中时常发生:有学生给值班的成员送冰镇饮料,有学生主动帮忙整理货架,还有学生在小程序的评价区写下长长的好评——这些细节,让忙碌的日子多了几分甜蜜,也让团队成员更加坚定了做好项目的决心。
晚间:收尾工作的“细致活”
晚上9点,服务点的营业时间结束,团队成员开始了收尾工作。张弛和王浩将剩余的物品一一清点,核对出租记录,确保没有遗漏;李萌和赵晓则统计当天的运营数据,包括出租量、收入、用户反馈,整理成表格发给林薇薇;林薇薇则在实验室汇总所有数据,分析首周的运营情况,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周咱们共出租物品328件,其中风扇186件,凉席92件,充电宝50件,收入共计4860元,用户满意度98分。”林薇薇在团队群里分享数据,“大家都辛苦了!不过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楼服务点的应急充电宝经常不够用,下周要增加预留数量;还有学生反映租凉席没有配套的枕套,咱们可以考虑采购一批一次性枕套,免费提供给学生。”
“我明天就去采购一次性枕套!”赵晓立刻回复。
“我和王浩去调整教学楼服务点的应急物品数量!”张弛也跟着说。
“我来优化小程序,增加‘配套物品申请’功能,学生可以提前预约枕套、插线板这些配件。”李萌补充道。
虽然已经是晚上10点,团队群里依旧热闹非凡,大家讨论着改进方案,分享着运营中的趣事,丝毫没有疲惫的样子。林薇薇看着群里的消息,心里满是感动——这就是她的团队,一群为了梦想全力以赴、互相支持的伙伴。
首周总结:累并快乐着
首周运营结束后,团队在实验室召开了总结会。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眼底却闪烁着光芒。张弛的胳膊因为每天搬风扇、凉席变得酸痛,贴满了膏药;王浩的嗓子因为解答疑问变得沙哑,说话都要轻声细语;李萌的眼睛因为长时间盯着电脑优化小程序,布满了红血丝;赵晓的手因为每天整理物品、登记记录,磨出了小小的茧子。
“虽然累,但看到学生们满意的笑容,觉得一切都值了。”张弛笑着说,“有个学生租了风扇后,特意发消息说‘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看到这句话,我觉得再累也没关系。”
李萌也点头:“有个考研的学生说,租了咱们的小台灯后,学习效率提高了不少,还说要推荐给其他考研的同学。咱们的项目真的帮到了大家,这就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林薇薇看着大家,认真地说:“首周的成功,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接下来,咱们要继续改进服务,拓展高校,让更多学生受益。我知道后面的路会更难,但只要咱们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夕阳透过实验室的窗户,落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而明亮。首周的忙碌只是一个开始,但团队已经用行动证明,他们有能力、有决心把校园租赁平台做得更好。未来的路还很长,他们会带着这份初心和热爱,继续前行,让“便捷实惠”的租赁服务,照亮更多学生的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