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断水的第七天
沙海像一口被烈日烤得发烫的铁锅,空气干燥得仿佛能点燃。沈砚秋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舌尖传来一阵刺痛。她知道,这是断水的第七天。
“水还能撑多久?”顾长风的声音沙哑。
“最多到明天中午。”沈砚秋看着仅剩的几袋水,“而且,我们必须节省给伤员。”
顾长风点头,他的眼神坚定,却难掩身体的疲惫。每一步都像在滚烫的刀尖上行走,但他依旧走在队伍的最前方,为队员们挡住最烈的阳光。
二、意志的较量
断水的日子里,最可怕的不是身体的虚弱,而是意志的崩溃。第三天时,就有队员出现了幻觉,指着远方喊“绿洲”。沈砚秋不得不亲自上前,扶住他的肩膀,让他看着自己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我们会找到水的。现在,跟我走。”
顾长风则用另一种方式鼓舞士气。他会在休息时讲一些长安的故事,讲那里的四季分明,讲春天的柳絮和冬天的雪。虽然没有人真的见过雪,但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向往的光。
三、最后的约定
到了第六天,队伍的步伐明显慢了下来。沈砚秋召集所有人,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我知道,你们都很痛苦。我也一样。但我们必须再坚持一天。明天日落前,如果还找不到水,我会带你们返回最近的绿洲,哪怕我一个人留下。”
顾长风立刻反对:“我不会让你一个人留下。”
沈砚秋微笑:“那就一起。但在那之前,我们必须一起撑过去。”
四、身体的极限
第七天清晨,太阳像一只燃烧的巨兽,从沙海的尽头爬起。空气的温度在短短一个时辰内飙升到令人窒息的程度。有人开始头晕,有人的脚步变得虚浮。
“停一下。”沈砚秋下令,“找阴凉处休息一刻钟。”
他们在一座沙丘的背风处停下,用披风搭建了一个小小的遮阳棚。没有人说话,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在沙地上回荡。
顾长风走到沈砚秋身边,递过一个几乎空了的水袋:“你喝一口。”
沈砚秋摇头:“给伤员。”
顾长风没有争辩,只是将水袋又递到了另一个人的手中。他知道,在这个时候,任何一点水都可能是救命的。
五、信念的奇迹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们无法撑过这一天时,释一行突然从队伍后方跑来,声音中带着前所未有的兴奋:“东边!东边有鸟!”
鸟,意味着水。所有人的眼中瞬间亮起了光。
“走!”沈砚秋一声令下,队伍像被注入了新的力量,重新踏上征程。
六、水的味道
两个时辰后,他们终于在一片低矮的灌木丛中找到了水源——一口被黄沙半掩的古井。井水并不多,但足够让每个人湿润干裂的嘴唇,让心脏重新有力地跳动。
第一口水滑过喉咙时,沈砚秋几乎要哭出来。那是她一生中喝过的最甘甜的水。
顾长风站在一旁,看着她,眼中满是欣慰的笑。他知道,他们又一次战胜了死亡。
七、忍耐的意义
夜晚,营地的篝火旁,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这几天的感受。有人说,他从未想过自己能在断水的情况下走这么远;有人说,他现在明白了,真正的敌人不是沙漠,而是自己的恐惧。
沈砚秋静静地听着,她的心中也有了新的感悟:忍耐,不是被动地承受,而是主动地选择。它让你在最绝望的时刻,依旧能抬起头,迈出下一步。
顾长风看着她,轻声道:“你总是在最困难的时候,给我们希望。”
沈砚秋摇头:“是你们给了我力量。”
八、新的征程
第二天清晨,队伍再次出发。每个人的步伐都比前几天轻快了许多,仿佛沙漠也不再那么可怕。
沈砚秋走在队伍中央,她的目光坚定。她知道,前方还有更多的挑战,但她也知道,只要他们能在极限中忍耐,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
“走吧。”她对顾长风说。
“嗯。”顾长风点头,“下一站,龟兹。”
在金色的沙海中,驼铃声清脆而坚定,像是在为他们的新旅程奏响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