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日子,像是被拉长又压扁的橡皮泥,枯燥、重复,却又带着一种紧绷的节奏。
观察点的生活逐渐形成了一种艰苦的规律。白天监视,晚上挨冻,吃着味同嚼蜡的压缩食品,听着山林的风声和偶尔的兽吼。
但林默和林晓都没有松懈。
那辆神秘越野车的出现,像一针强心剂,证明了他们的坚持是有意义的。
通过连续几天的仔细观察,他们逐渐摸清了一些外围的规律。
观测站似乎没有固定的、大规模的人员外出活动。那条碎石路,平均每三到四天,会有一辆类似的无标识车辆进出一次,有时是送来密封的箱子,有时是运走一些同样密封的、看起来像是垃圾或废弃物的袋子。时间大多集中在下午两点到四点之间,这个时间段山里的光线最好,也或许是对方刻意选择的。
巡逻则更加隐蔽。他们观察到,每天清晨和黄昏,会有两个穿着同样干练作战服的人,牵着一条看起来就很凶猛的狼犬,沿着观测站外围一条固定的路线进行巡视,路线不长,但极其认真。
这些发现虽然琐碎,却让那个神秘的观测站稍微变得“具体”了一点,不再是一片完全的迷雾。
林默将这些信息仔细地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包括车辆型号(虽然看不清具体牌子)、大致时间、巡逻人数和犬只类型。这些都是未来可能用上的情报。
日子一天天过去,信号接收器大部分时间依旧沉默,或者只能捕捉到一些毫无意义的加密噪音。
直到有一天下午,天空忽然阴沉下来,远处传来隐隐的雷声。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
就在雷声滚过,空气中电离味道开始变浓的时候。
一直只有沙沙电流声的信号接收器,突然传来一阵极其短暂、却异常清晰的对话声!似乎是因为天气干扰,导致对方的内部通讯出现了极其短暂的非加密泄漏!
“……七号样本活性再次异常升高……情绪能量萃取率却在下滑……是否需要调整‘摇篮曲’频率?”
一个略显急促的男声。
“……维持现有参数……优先保证稳定性……‘教授’说过,情绪峰值后的低谷期反而能提炼出更‘纯净’的原料……为下一步‘嫁接’做准备……”
另一个冷静些的女声回应。
对话只有短短十几秒,随即就被更强烈的电流干扰音和加密信号取代,再也听不清任何内容。
但就这十几秒,那寥寥数语,却让林默和林晓如遭雷击,浑身冰冷!
样本活性!情绪能量萃取率!摇篮曲!纯净的原料!嫁接!
每一个词都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非人感和残忍!
这哪里是什么生物观测站?这分明就是一个……活体实验场!他们在抽取“样本”的情绪能量?就像……就像织网者在“涅盘”计划中做的那样!
那个照片中的女性……就是“七号样本”吗?他们对她做了什么?!
林默的手紧紧攥着,指甲几乎嵌进掌心。那股熟悉的、因记忆缺失而产生的愤怒和无力感再次涌上心头。
林晓更是脸色煞白,身体微微发抖,显然那段对话中蕴含的冰冷意味让她感到了极大的不适和恐惧。
“他们……他们真的是在……”她声音发颤,说不下去。
就在这种震惊和愤怒的情绪中,又过了两天。
一天清晨,林晓按照惯例,在距离观察点几百米外的一处溪流边取水,并顺便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异常痕迹。
就在她弯腰灌水的时候,目光无意中扫过溪边一堆被雨水冲积而来的乱石和枯枝烂叶。
其中一件半埋在淤泥里的、巴掌大小的金属零件,吸引了她的注意。
那东西看起来像是某种仪器的一部分,边缘已经破损锈蚀,但表面却有一个清晰的、用特殊工艺蚀刻上去的图案——
一个残缺了一角、但依旧能辨认出的蛛网标志!
织网者!
林晓的心脏猛地一跳!差点打翻手里的水壶!
她警惕地看了看四周,确认安全后,才小心翼翼地用树枝将那零件拨弄出来,在溪水里冲洗干净。
没错!就是织网者的标记!和他们在黑曜石研究所、以及之前遭遇的那些敌人身上看到的标记同源!
这个废弃的零件,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出现在这个深山老林、号称高度保密的观测站附近?
是偶然遗落的?还是……这个观测站,根本就和织网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能就是织网者另一个秘密据点?!
她不敢多想,连忙将零件用树叶包好,急匆匆地返回了观察点。
“哥!你看这个!”她把东西递给林默,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急促。
林默接过那冰冷的、带着锈迹和织网标记的零件,脸色瞬间变得无比凝重。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一段意外的通讯,一个意外的发现。
虽然获得的信息依旧零碎,但却无比惊人地将这个神秘的观测站,与“情绪能量抽取”、“织网者”这些危险的概念紧密联系了起来!
眼前的迷雾似乎散开了一些,露出的却不是希望,而是更加深邃和恐怖的深渊。
那个被囚禁的女性,她的处境恐怕比想象中还要危险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