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丰独自摩挲着军屯账册,麻布封面渗出粟米霉味。他突然将竹简掷向《九品官人法》屏风,惊起满地灰尘——那上面用血写就的\"七千万亩\"正被月光啃噬。
邺城城门
袁本初佩剑斩断绑着《限田令》的木杆,绢帛碎片飘向护城河。守城士卒听见主公对豫州使者大笑:\"林子远竟用犁铧掘自己墙角!\"惊雷劈过\"四世三公\"匾额,金漆剥落如虫蛀。
(
“屠夫,如此残暴的行径,简直与暴君无二!”
“可笑,我原先还以为林阳是位枭雄,现在看来不过是个暴虐之徒!”
“**世家,这林子远简直是在自寻死路!”
“……”
荆州的一众士人纷纷怒斥,言辞激烈。
在他们看来,林阳这般举动无疑是自取 ** ,彻底得罪了世家大族。他们已不可能再投靠林阳,甚至对其深恶痛绝。
人群中,徐庶望着这群士人的反应,眼中流露出一丝失望。
与这些人不同,徐庶并非世家出身。在他看来,林阳诛灭世家是为了天下百姓。土地兼并导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唯有以重刑震慑,才能让世家收敛。
而林阳那句“天下非世家之天下,乃百姓之天下”,更是深得徐庶之心。
“诸位,道不同不相为谋,告辞!”徐庶起身,向众人拱手。
他在水镜先生门下求学数年,虽未学尽全部,但如今林阳处境危急,他决定前去相助, ** 大业。
“元直,你这是?”身旁的好友见他起身,不由疑惑。
“林州牧心系百姓,却失世家之心,我岂能坐视不理?”徐庶神色坚定,说完便转身离去。
众人望着他的背影,一时陷入沉默。
大汉十三州风云骤变,徐州世家遭林阳清剿的消息犹如惊雷炸响!
各地豪族闻讯色变,纷纷以笔为刀,将林阳斥为暴虐之徒。这些世家大族绝口不提自家侵吞田产、压榨黎民之事,只顾大肆渲染林阳的手段狠辣。
荆、豫、兖诸州境内,林阳的声望急转直下。
扬州·丹阳郡·宛陵城
\"主公此番恐要背负千古骂名了。\"周瑜手持荆州传来的檄文,与张竑、张昭相视苦笑。徐州血案已激起惊涛骇浪,若让天下世家知晓林阳要掘其根基......
太史慈按剑而立:\"末将这就整备三军。\"
\"扬州,怕是要变天了。\"周瑜凝视着舆图皱眉。不同于根基深厚的徐州,这扬州世家盘根错节,更何况主公在青扬二州另有布局......
吴郡·朱氏宗祠
\"岂有此理!当年是我等恭迎他入主扬州!\"
\"早知是这等忘恩负义之徒......\"
\"这扬州,终究是我们世家的扬州!\"
朱氏族长听着满堂怒斥,眉间沟壑愈深。
自从春播的种子供应中断,他就不断受到各大豪族的滋扰!
如今徐州士族遭到清洗,更让这些人彻底慌了神!
徐州豪强因强占民田被林阳依法处决,尽数伏诛!
他们呢?
他们当中不少人同样侵吞了大量良田!
他们可不觉得林阳会手下留情!
\"朱老,您拿个主意吧,我们唯您马首是瞻!\"
\"是老爷子,您发句话!\"
\"只要您点头,咱们就给扬州换个新主子!\"
.........
听着这些大逆不道的言论,朱氏族长浑身发抖!
嘶——
这些人竟敢存了 ** 的心思!
但!
想到林阳对付士族的手段,朱老也不禁脊背发凉!
当初可是他们共同拥立林阳入主的!
如今!
对方竟翻脸无情!
\"祖父,主公有四十万大军, ** 就是自取 ** !\"
正当朱老爷子举棋不定时,门外传来稚嫩的童声。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天真地说道。
这简单一句话,瞬间浇灭了朱老心中的念头!
确实!
林阳手握四十余万雄师!
如今更得百姓拥戴!
真要 ** ,绝对死路一条!
况且!
他们朱家并未侵占田地,何必蹚这浑水!
\"诸位,老夫身体抱恙,请自便吧。\"
朱老最终选择了退却。作为吴郡三大家族之首,他的抉择关系全族存亡!
\"朱老,您会为今日决定后悔的!\"
见朱家族长退缩,众人扔下狠话愤然离去。
朱家老爷子目送众人离去,心中仍有些忐忑不安。
朱恒站在门外继续劝慰道:\"祖父,我们朱家位列吴郡三大世家,既不侵占田产,也无谋逆之心。以主公的英明神武,怎会无故加罪于我们,徒惹非议?\"
\"更何况主公英明神武,麾下更有顾雍、郭嘉、程昱、周瑜等贤才辅佐,岂会对世家大族毫无防备?\"
说话间,少年朱恒朝门外离去的众人瞥了一眼,轻轻摇头。
林阳怎可能毫无准备?
怕是正等着这些人跳出来,好一网打尽呢!
听着孙儿的分析,老者紧绷的神情渐渐舒展。
\"恒儿说得在理,日后朱家就托付给你了。\"老爷子慈爱地抚摸着孙儿的头,心中大石终于落地。
只要朱家能保全,其他世家的存亡,他实在无心理会了。
随着吴郡世家纷纷行动,整个扬州境内的各大世家也开始暗中调兵遣将。那些被隐匿的人口和家仆正悄悄向吴郡、豫章郡方向集结。
这些动向自然逃不过周瑜等人的耳目。
\"看来他们是要孤注一掷了。\"周瑜翻阅着最新情报,神色渐趋凝重。
这些扬州世家竟选择了最愚蠢的方式反抗!
不过想想也是,蛮夷之地,世家向来只手遮天。
\"速将情报呈报主公!\"周瑜一声令下,眼中锋芒毕现。
既然决定出手,他周公瑾绝非心慈手软之人。
就在扬州局势紧张之际,徐州城中也传来消息:
\"启禀主公,琅琊郡世家官员集体请辞!\"
\"彭城郡世家官员也递上了辞呈!\"
《徐州风云》
下邳城突发异动!
郡内众多豪族官员纷纷递上辞呈。
陈珪、陈登、糜竺等人面对堆积如山的竹简,面色异常沉重。
自林阳在徐州惩治当地豪强后,
各郡县的小世家相继挂印而去,
导致整个徐州的政务系统陷入瘫痪。
\"甚好!既然不愿效力,那就永远不必效劳了!\"
林阳冷眼注视着这些以辞官相要挟的世家子弟。
若是往日,他或许会妥协退让。
但今时不同往日!
\"仲德,将这些人的名册归档,永不录用!\"
林阳大手一挥,彻底断绝了这些人的仕途。
\"子仲,即刻传令给派往各郡县的学子们:凡是出现职位空缺,立即补位!\"
\"若能治理有方,将来未必不能出任州府要职!\"
就在徐州世家发难的同时,
林阳早已调派五百余名学子奔赴各地。
他给予这些学子明确的指令:
只要发现官员离职,立即接管政务。
只需维持衙门正常运转即记一功,
若能施政有方,则可累积功勋。
凭借在徐州打下的根基和民心,
维持基本政务对这些人并非难事。
陈珪等人见状,皆明白了主公的决心:
宁可让徐州暂时动荡,
也要铲除世家势力!
这般魄力,举世无双!
\"再发招贤令:天下英才,不限出身,唯才是举!\"
林阳对程昱如是说。
既已与世家决裂,
便要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林阳此刻只盼望着寒门学子能抓住机会崭露头角。
随着一道道政令颁布,整个徐州州牧府上下都忙碌起来。程昱整顿州牧府时裁撤了大量官员,导致主簿等要职出现空缺,眼下只能让程昱、顾雍这些能臣兼任,再配些文书小吏辅助。
\"主公,字典之事可以着手了。\"安排完各郡县事务后,程昱提出了计划的第二步——编撰字典与推行拼音。这是给世家大族的致命一击!如今徐州、青州、豫州的世家官员纷纷请辞,正是推出字典的最佳时机。
\"字典?此乃何物?\"陈珪、陈登父子心头一紧,隐约感到不妙。老谋深算的陈珪暗自庆幸:主公果然留有后手!
\"发布吧。\"林阳点头应允,眼中寒光闪烁,\"定价一文钱一册,且看世家还能撑多久!\"
政令一出,驿骑立刻飞驰四州。同年六月,兖州境内——
\"林子远竟暗中培养了一批寒门学子,真是未雨绸缪。\"收到情报的曹操不禁赞叹,又心生疑惑:此人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这么多人才?
正思索间,满宠匆忙跑来:\"主公,大事不妙!\"
戏志才接过他手中的字典细看,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大事不妙,主公,汉室豪族将倾!”
第一百四十八回 音标与字汇引 ** ,江南士族举兵,豪强叛乱初现!
徐州地界,东海郡治所
西门处数十驾辕车正辚辚驶离城郭,车上坐着的皆是原欲投效林阳的士族子弟。此刻皆因林阳打压豪强之政感到心灰意冷。
这般严苛对待世家大族,叫他们这些高门子弟如何还能为其效力?
\"三文钱一册,识文断字的宝贝嘞!\"
正当车队撤离之际,城墙根施粥棚旁忽现一书贩高声吆喝。
\"认全这本字汇,天下文章尽可通晓,学问直追世家子弟!\"
这吆喝声荡开,霎时引得车队中诸多士族子弟纷纷侧目。连周遭布衣百姓也都循声望去,但见一队兵丁护卫的书摊——这般架势,明眼人瞧便知是官家买卖。
\"军爷请教,这字汇究竟是何物?当真能教人识字?\"
一名好奇的农人上前打探。
\"主公传授的音标之法,你可懂得?\"
书贩却不急着贩售,先反问了一句。
\"音标?这个俺熟!还得过赏钱哩!\"
说起音标之术,在徐扬二州早已广为流传。当初林阳为推广此法,特在粥棚旁设了学馆,每日教授一字。凡能读写者,前百名皆可领赏。经年余普教,两地百姓多已通晓此术。
\"且看这段音标,试着诵读。\"
书贩随手翻开一页,将辞典递到汉子眼前。
眼前的白纸写着拼音,男子虽不解其意,却依旧朗声读了出来。
\"这是'安'的发音!这个我认得!\"
\"答对了,你现下已识得'平安'的'安'字了!\"
商贾将泛黄的字册递来,枯瘦的手指点着那个工整的\"安\"字。
霎时间——
当拼读的字符与纸上的墨迹重合,男子浑身震颤,眼中迸发出异样的光彩。
\"这就是庇佑平安的'安'?我竟能辨识字迹了!\"
他不可抑制地高喊出声,粗粝的手指反复摩挲着纸页。这本是面朝黄土的黔首,文墨之事原是遥不可及的星辰。谁曾想今日竟如此轻易地,触碰到了那片星空。
\"凡通晓拼音者,持此字册勤加习练,三千文字皆可纳入囊中!\"
对东汉的升斗小民而言,求学问途向来有两重天堑:首要便是这辨字识文,其次才是典籍束修。而林阳创制的字册与拼音,恰为黎民铺就了第一道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