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像是被冻住了,粘稠而沉重。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上海的空气阴冷潮湿,梅机关大楼内部却涌动着一股近乎实质的焦灼。陈晓借口处理一批“紧急抵达”的南洋水文资料,天没亮就坐在了办公室里。面前的文件摊开着,像一道拙劣的掩护。
走廊上偶尔响起的脚步声都让他心脏漏跳半拍。几个行色匆匆的高级军官与他擦肩而过,眼神交汇时带着心照不宣的锐利,仿佛共享着一个即将引爆的秘密。他知道,自己不是唯一提前“值班”的人。这栋大楼里,有太多人在等待着那个来自东京的信号。
“妈的,这感觉比等死刑判决还难受。”陈晓内心吐槽,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至少死刑犯知道确切时间。”
上午在死寂中缓慢爬过。他强迫自己吃了两口冷掉的饭团,味同嚼蜡。中午时分,小林弘树像个幽灵一样溜进他的办公室,脸色潮红,呼吸急促。
“高桥君,”小林压低声音,仿佛怕被墙壁听见,“就在今天了!我能感觉到!帝国的命运……”
陈晓适时地露出凝重而期待的表情:“课长,一切都会顺利的。”
“当然!有你的分析,有海军的英勇,必定马到成功!”小林用力握了握拳,又像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陈晓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内心冷笑:“马到成功?是马失前蹄才对吧。可惜,我这‘先知’只能推你们一把,不能拦着你们送死。”
他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前的资料摊开着,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耳朵捕捉着外面的每一丝声响——电话铃声、脚步声、甚至是远处电报房隐约传来的哒哒声。他的心脏随着挂钟秒针的每一次跳动,而规律地收紧。
他知道,在遥远的太平洋上,一支庞大的舰队正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逼近夏威夷。而在东京,在军令部,最后的决策指令,即将发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上午,中午……上海的天空依旧阴沉。
下午一点刚过(东京时间下午两点),一阵与之前所有脚步声都不同的、近乎奔跑的响动由远及近,像一颗石子投入死水!目标明确——通讯课!
来了!
陈晓猛地站起身,又强迫自己坐下。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鼓,震得耳膜嗡嗡作响。他能听到电报房那边传来一阵被极力压抑的骚动,像沸水顶起了壶盖。
几分钟后,他办公室的门再次被撞开。这次冲进来的是小林,他脸上已没有丝毫血色,嘴唇不受控制地哆嗦着,手里死死攥着一张墨迹未干的电报纸,像是抓着救命稻草,又像是握着一块烧红的烙铁。
“高……高桥君!”小林的声音劈裂,带着哭腔和狂喜混合的颤音,“信号!确认信号来了!”
他几乎是扑到陈晓桌前,将那张轻飘飘却重若千钧的纸拍在桌面上。
陈晓的目光落下。电文极其简短,只有一行经过初步翻译的密码暗语:
“攀登新高山1208。”
(注:历史真实电文,意为“按原定计划于12月8日展开行动”)
简单,直接,致命。
没有具体地点,没有行动细节。但这寥寥数字,如同命运女神最终落下的权杖,宣告了那个酝酿数月、赌上国运的疯狂计划,已被彻底激活。12月8日,东京时间——就是明天!
“攀登新高山……1208……”陈晓低声重复,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沙哑和震颤。他脸上迅速堆砌起巨大的震惊,以及随之而来的、如释重负般的激动,甚至眼眶都逼真地泛起了红晕,“终于……终于开始了!帝国……武运长久!”
他的表演无懈可击,每一个微表情都精准地落在小林期待的刻度上。
“是啊!开始了!帝国的命运,就在明天!”小林激动得难以自持,用力挥舞着拳头,眼泪终于滚落下来,“高桥君!你的预测!你的分析!全都是正确的!你是帝国的功臣!”
陈晓谦逊地低下头,肩膀微微耸动,仿佛同样心潮澎湃。而在无人可见的角度,他眼底深处只有一片冰冷的虚无。
确认了。最后的一丝侥幸心理被彻底粉碎。历史的绞索,已经套上了珍珠港的脖颈,也套上了日本自己未来的脖颈。
小林拉过一把椅子坐下,眼睛像探照灯一样死死盯着门口,仿佛下一秒就会有更详细的消息传来。陈晓也沉默地坐下,目光投向窗外阴沉的上海天空。
挂钟的秒针“滴答”、“滴答”,每一声都敲在神经最脆弱的地方。
陈晓在心中默默计算着时差:东京时间12月8日,对应夏威夷时间12月7日。现在……攻击舰队应该已经进入最后攻击位置了吧?飞行员们是否正在接受最后的训令?那些巨大的战列舰,是否还静静地锚泊在港湾内,对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毫无察觉?
一种巨大的荒谬感再次将他淹没。他坐在这里,穿着敌人的制服,听着上司为一场他明知后果的屠杀进入倒计时而热泪盈眶,而他自己,正是这场屠杀的“理论奠基人”之一。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等待中缓慢流逝。外面的天色渐渐暗淡,黄昏降临。
就在陈晓以为今天不会再有任何新消息时,通讯课的方向再次传来一阵更加压抑、却更加兴奋的骚动!这一次,连小林都按捺不住,再次冲了出去!
很快,他带着另一份电文回来了,这次他的脸上是纯粹的、近乎癫狂的喜悦!
“高桥君!是海军军令部直接发来的补充确认!‘东风,雨’!这是……这是最终攻击准备的代号!他们……他们真的要动手了!”
“东风,雨。”
陈晓看着这三个字。比起“攀登新高山1208”,这个代号更富文学性的杀意。
东风既起,血雨将至。
他脸上再次浮现出与小林同步的“激动”,甚至配合地深吸了一口气。
没有具体内容,没有详细指示。但就是这简单的三个字,代表着那个酝酿了数月、耗费了无数资源、赌上了国运的疯狂计划,终于被扣动了扳机!
“我们……我们就在这里,等待明天的消息吧!”小林的声音依旧颤抖,但充满了必胜的信念,仿佛下一秒就会有捷报传来。
陈晓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他重新将目光投向窗外。上海的夜色已然降临,霓虹初上,勾勒出这座都市麻木的轮廓。
“东风”已起,“暴雨”将至。
而他,这个历史的知情者和无奈的推动者,只能在这遥远的风暴眼里,静静地等待着。
等待着那一声注定要震惊世界、也将彻底改变战争走向的——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