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如同指间流沙,悄无声息间,林尘踏入青岚宗内门已近半载。这半年里,他如同蛰伏的幼龙,深潜于修行之海,几乎将全部心力都投入到了修炼之中。
得益于《蕴灵诀》那远超寻常功法的灵气吸纳与炼化效率,以及《草木心经》带来的对木系灵气更深层次的感悟与掌控,他的修为一路高歌猛进,从初入内门时的炼气三层,稳步提升至炼气三层巅峰。丹田内那湾青色灵泉已变得颇为可观,灵力奔腾流转,较之初入内门时,无论是总量还是精纯度,都不可同日而语。
《枯荣手》的修炼也渐入佳境。他不再满足于仅仅让草木枯萎,而是开始尝试更为精细的操控。他能做到一掌轻抚,仅让一片树叶的叶尖泛黄,而叶脉依旧翠绿;也能在催生一株野花时,刻意引导其生机,使其绽放得异常娇艳,却透支其根本,在极致的绚烂后迅速凋零。这种对生死之力的微妙驾驭,让他在与楚瑶、苏晴的对练中,往往能出其不意,展现出极强的控制与干扰能力。
青禾小队的名声,也随着几次漂亮地完成任务而逐渐响亮起来。他们不再仅限于猎杀低阶妖兽,开始尝试一些需要智取、或是涉及阵法、禁制破解的复杂任务。林尘凭借《草木心经》对植物的特殊感应,多次在探索任务中提前发现隐藏的陷阱或灵草;楚瑶的冰系法术与剑诀,则在正面攻坚与控场上无可替代;苏晴的辅助愈发纯熟,水幕防御坚不可摧,治疗术也越发精准。三人之间的信任与默契,在一次次的并肩作战中,如同经过锤炼的精钢,愈发坚韧。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风顺水,林尘感觉自己距离炼气四层那层薄薄的壁垒仅有一步之遥时,意想不到的困境,悄然而至。
那是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林尘照例在竹溪苑中打坐,准备冲击炼气四层。他调整呼吸,将状态提升至巅峰,随后运转《蕴灵诀》,开始疯狂吸纳周天灵气。丹田内的青色灵泉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旋转、压缩,试图将那无形的壁垒冲破。
起初,灵力汹涌澎湃,势头良好。他能清晰地“听”到那层阻隔在炼气中期与后期之间的屏障,在灵力浪潮的冲击下发出细微的“咔嚓”声,仿佛下一刻就要碎裂。
可就在这关键时刻,异变突生。
无论他如何催动《蕴灵诀》,甚至尝试辅以《草木心经》调动周围草木灵气加持己身,那原本汹涌的灵力浪潮,在触及那层壁垒的瞬间,竟像是撞上了一堵无形而极具韧性的墙壁,所有的冲击力都被悄然化解、吸收,再也无法前进分毫。壁垒依旧存在,甚至连那细微的“咔嚓”声都消失了,变得稳固如山。
一次,两次,三次……
林尘不甘心地反复尝试,将自身灵力催谷到极致,额角青筋暴起,浑身被汗水浸透。可结果毫无二致。那层壁垒纹丝不动,反而因为他过度催谷灵力,导致经脉隐隐传来胀痛之感。
“怎么回事?”林尘缓缓散去功法,脸色微微发白,眼中充满了困惑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明明灵力已经积蓄足够,感悟也似乎到位,为何就是无法突破?”
他回想起自己从炼气二层突破到三层时的情景,那时虽然也有阻力,但远非如此坚不可摧。水到渠成,仿佛只是量变引动质变的一个自然过程。
“难道是我的功法有问题?《蕴灵诀》虽然后续功法缺失,但炼气期部分应当是完整的才对。”他内视己身,仔细检查着灵力在经脉中的运行,并未发现任何滞涩或错误。“还是我修炼的方法不对?过于急躁,导致了根基不稳?”
接下来的几天,林尘尝试了各种方法。他服用了一直舍不得用的那瓶“聚气丹”,试图借助药力强行冲关。丹药入腹,化作磅礴的药力融入灵力浪潮,再次狠狠撞向那层壁垒。壁垒剧烈震动,仿佛下一刻就要崩塌,可最终,依旧顽强地挺立了下来,反倒是那猛烈的反震之力,让他喉头一甜,险些受了内伤。
他又尝试高强度地练习《枯荣手》和各类木系法术,试图在极限消耗后,利用灵力恢复的瞬间寻求突破的契机。结果灵力耗尽又恢复,周而复始,除了让法术施展得更加纯熟,对那层壁垒依旧无可奈何。
他甚至再次深入后山,寻找到灵气最为浓郁的几个节点,盘坐感悟,希望能引动更多的天地灵气辅助。然而,周围的木灵气虽然亲和地环绕着他,却似乎无法转化为冲破壁垒的那最后一分力量。
一次次的失败,像是一盆盆冷水,浇熄了他初时的锐气。那层看似薄弱的壁垒,此刻在他感知中,却如同横亘在仙凡之间的天堑,难以逾越。
焦躁、疑虑、甚至一丝自我怀疑,开始如同藤蔓般悄然缠绕上他的心头。他想起张远那怨毒的眼神,想起赵执事那隐含威胁的目光,想起内门那些天赋出众、进境神速的弟子……若自己一直卡在炼气三层,莫说保护身边的人,追寻身世之谜,重振尘隐宗,恐怕连在这内门安稳立足都成问题。
“难道我林尘的仙路,就要止步于此了吗?”深夜,林尘独自坐在院中,望着天边那轮清冷的孤月,第一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与压力。夜风吹过,竹影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也在为他叹息。
他知道,不能再这样盲目地尝试下去了。继续强行冲击,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可能损伤经脉,动摇道基。
“不行,我得去问问导师。”林尘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纷乱思绪。李默导师见识广博,对他一直关爱有加,或许能看出他问题所在。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林尘便离开了竹溪苑,径直前往外门区域,李默导师通常所在的那处清雅小院。
小院依旧宁静,几株老梅疏影横斜,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李默似乎早已料到他会来,正坐在院中的石桌前,慢条斯理地烹着一壶灵茶,茶香袅袅,沁人心脾。
“弟子林尘,拜见导师。”林尘上前,恭敬行礼。
李默抬起头,目光温和地落在林尘身上,仿佛能穿透表象,看到他体内那凝滞不前的灵力和眉宇间那抹化不开的忧色。他微微一笑,指了指对面的石凳:“坐吧。看你气息浮躁,灵力郁结,可是遇到了瓶颈?”
林尘心中一震,暗道导师果然慧眼如炬。他依言坐下,将自己在冲击炼气四层时遇到的诡异情况,原原本本地述说了一遍,包括自己修炼的《青木诀》进展,以及尝试各种方法却无功而返的经过,只是隐去了《蕴灵诀》和《枯荣手》的真正来历与部分威能。
李默静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石桌桌面,发出规律的嗒嗒声,似乎在思考。
待林尘说完,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林尘,你可知,修仙之道,并非一味勇猛精进便可畅通无阻。炼气九层,每三层为一道坎,从三层到四层,六层到七层,乃是质变的关键,被称为‘小天门’。突破此关,不仅仅是灵力总量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对自身灵力,对天地灵气本质的更深一层领悟。”
他顿了顿,看着林尘若有所思的神情,继续道:“你修炼刻苦,根基也打得颇为扎实,灵力积累已然足够。之所以无法突破,问题并非出在功法或修炼方式上,而是你的‘心’与‘悟’,尚未达到推开那扇‘门’的要求。”
“心的领悟?”林尘喃喃道,有些不解。他一直以为,突破瓶颈,无非是灵力足够,或是需要某种契机,从未想过还与“领悟”有关。
“不错。”李默颔首,“譬如你修炼的木系功法。木之特性,并非只有生长与勃发,更有韧性与凋零。你可知,为何参天古木能历经风雨雷火而不倒?并非因其坚硬胜过金石,而是因其深扎根系,懂得随风而弯,随势而长,将毁灭之力化为滋养自身的养分。这便是木之‘韧性’,是其在毁灭中寻求新生的智慧。”
他目光深邃,仿佛透过林尘,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你之前的突破,或许更多依赖于灵力的自然增长。但到了炼气四层这道坎,你需要真正去理解你所用力量的‘本质’。你的灵力,为何是木属性?它除了能催生草木、施展法术,其核心的‘道’又是什么?是生生不息的‘生’,还是轮回交替的‘枯荣’?你想明白了这一点,找到了属于你自己的‘木之道’,那层壁垒,自然会水到渠成,不攻自破。”
李默的话语,如同暮鼓晨钟,在林尘脑海中轰然回荡。他一直专注于提升灵力,练习法术,却从未如此深刻地思考过力量的本源。《草木心经》的总纲强调感悟,《枯荣手》蕴含生死之道,他似乎触摸到了边缘,却从未真正深入其核心。
“导师,那我该如何去做?”林尘虚心求教。
李默微微一笑,指了指宗门深处某个方向:“宗门后山,有一处名为‘悟道崖’的地方。那里靠近一条小型灵脉支流,灵气浓郁且纯净,更关键的是,山崖之上留有历代前辈修士悟道时留下的些许道韵痕迹。虽已残破模糊,但对于你这种处于瓶颈期的弟子而言,或许能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去那里静坐几日吧。”李默语气温和却带着鼓励,“放下心中执念,放下急于求成之心。只是去感受,去倾听,去思考。感受天地灵气的流转,倾听草木生长的韵律,思考你自身灵力的根源。记住,突破瓶颈,并非要与壁垒对抗,而是要理解它,融入它,最终……超越它。”
说着,他提起茶壶,为林尘斟了一杯热气腾腾的灵茶:“饮了这杯茶,便去吧。记住,道在自身,亦在天地万物之间。”
林尘双手接过那杯温热的灵茶,茶香入鼻,仿佛带着一种奇异的宁静力量,让他焦躁的心绪平复了许多。他将茶一饮而尽,一股温和的暖流散入四肢百骸。
他站起身,对着李默深深一揖:“多谢导师指点迷津!弟子明白了。”
离开李默的小院,林尘没有返回竹溪苑,而是直接朝着后山悟道崖的方向走去。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他的身上,驱散了连日来的阴霾。
他一边走,一边回味着李默的话语。
“木之韧性……毁灭中寻求新生……灵力的本质……属于我的木之道……”
这些话语如同钥匙,正在试图打开一扇他从未注意过的门。
“我不能着急,要慢慢领悟,相信自己一定能突破瓶颈。”林尘握紧了拳头,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明亮。之前的迷茫与焦躁,被一种新的期待与决心所取代。他不再将那层壁垒视为阻碍,而是看作一次认识自我、认识力量的契机。
悟道崖,就在前方。他仿佛已经能感受到,那里有着他突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