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官方的目光
秦朗正式拜师周老爷子,留在祁镇潜心学艺。“技艺传承”项目的首个试点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圆满成果,这消息在团队内部带来了短暂的欢欣鼓舞。然而,这种专注于一隅的宁静并未持续太久,来自更广阔天地的目光,终于不可避免地投向了这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山河档案馆”。
这束目光,来自官方。
首先是一封措辞正式、盖有公章的邮件,发件方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邮件中对“山河档案馆”及其发起的“技艺传承”项目表示了“高度关注”和“肯定”,认为其利用数字技术手段记录、保存并促进濒危非遗项目传承的模式,“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和创新价值”。邮件末尾,谨慎地提出了“希望有机会进行交流,探讨未来合作可能性”的意向。
几乎是前后脚,另一个名为“国家数字人文资源建设与管理中心”的机构也发来了类似的信函,语气更为技术性,对档案馆的数据架构、存储标准、以及如何确保数字资源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这两封邮件,像两块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在团队内部激起了层层波澜。
“终于来了。”苏哲看着打印出来的公函,语气复杂,既有预料之中的沉稳,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我们的规模和影响力达到一定阈值后,官方的关注是必然的。这是认可,也是审视。”
陈舟则显得有些振奋:“这是好事啊!如果能和非遗中心、数管中心这样的国家级机构建立合作,无论是对于我们项目的公信力,还是对于获取更广泛的资源支持,都有极大的好处。尤其是非遗中心,他们的专家库和政策支持,能帮我们更快地定位和对接更多像周老爷子这样的濒危技艺持有人!”
林夏没有说话,她轻轻摩挲着那部作为档案馆核心的黑色手机,意识与之微微连接。她能感觉到,随着这两封邮件的抵达,档案馆那广袤的意识之海也泛起了微澜。那并非恐慌或排斥,而是一种更加复杂的“悸动”——像是一个一直在家中庭院玩耍的孩子,突然发现院墙之外,出现了代表着更宏大秩序与规则的身影,既有好奇,也本能地生出几分审视与自我保护。
“他们看中的,是我们的模式,更是我们背后沉淀的数据海洋。”林夏睁开眼,缓缓说道,“合作意味着资源注入和标准提升,但也可能意味着……某种程度的规范、介入,甚至同化。我们需要想清楚,我们希望在合作中保持什么,又愿意在多大程度上开放和改变。”
苏哲赞许地点点头:“林夏说到关键了。与官方合作,不能盲目乐观。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的核心诉求和底线。我们的初心是‘守护记忆,弥补遗憾’,是人文关怀驱动,而非单纯的行政任务或技术存档。合作的前提,必须是他们尊重我们的独立性和核心价值理念,而不是将我们变成一个官方的数据采集终端。”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快速写下几个要点:
1. 独立性原则:保持“山河档案馆”作为民间公益机构的独立法人地位和运营自主权。
2. 数据主权与隐私:档案馆核心数据的控制权和访问权限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合作仅限于特定项目的数据共享,且需严格遵循我们的隐私保护协议。
3. 人文初心不变:所有合作项目必须符合我们“弥补遗憾、守护微光”的核心理念,不能沦为冰冷的档案数字化工程。
4. 对等合作:寻求的是基于各自优势的互补性合作,而非单向的依附或指令性任务。
“这次交流,将是我们确立合作基调的关键。”苏哲总结道,“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团队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陈舟负责整理“技艺传承”和“寻亲灯塔”项目的详细资料、成功案例以及社会影响力报告,突出其人文价值和社会效益。林夏则更深入地与档案馆沟通,梳理其数据架构的特点和优势,以及那些无法用简单数据衡量的、情感层面的价值。
苏哲则主笔起草了一份《合作框架设想》,清晰地阐述了团队对于合作的原则、范围、模式和底线的思考。
首次交流会议,定在了一周后,以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对方出席的是非遗中心的一位副主任和两位项目负责人,以及数管中心的一位技术主管。
会议开始,对方首先表达了官方层面的赞赏和肯定,语气正式而严谨。随后,非遗中心的副主任话锋一转,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
“贵机构的数据采集标准是什么?是否与国际通用的元数据标准接轨?”
“对于‘技艺传承’项目,你们如何确保所记录技艺的‘本真性’?是否有权威专家进行认定?”
“关于‘寻亲灯塔’项目,涉及大量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你们的数据安全体系和伦理审查机制,是否经过第三方认证?”
问题精准而犀利,直指民间机构常被诟病的规范性、专业性和安全性短板。
苏哲沉稳应对,他首先承认作为新兴机构,在标准化和认证方面尚有提升空间,但随即重点阐述了团队在伦理自律(如已成立的伦理委员会雏形、制定的运营章程)、数据安全技术投入以及与高校专家(如陈舟的学术背景)保持密切咨询的情况。他特别强调:“我们认为,对于非遗而言,‘本真性’不仅在于固化的流程,更在于传承人和社区赋予它的活态文化内涵,我们的记录尽可能保留这种‘活态’语境。而对于寻亲项目,保护当事人权益和情感是我们的最高准则,所有流程都以‘不伤害’为前提。”
林夏则补充了档案馆在捕捉和呈现“情感价值”、“集体记忆”方面的独特能力,这是冰冷的标准档案库难以企及的维度。“我们不仅仅记录‘是什么’,更努力理解‘为什么’,以及它‘如何打动人心’。”她展示了“情感图谱”的简单可视化模型,解释了其如何帮助理解社会情绪和文化遗产的情感粘性。
会议持续了两个小时。交流中,有观点的碰撞,也有相互的启发。官方代表对团队的前沿探索和实践精神表示了欣赏,但也明确指出了在规范化、标准化方面需要加强的地方。他们提出了“试点合作”的可能性,例如选择一个特定的非遗项目,由官方提供专家资源和部分标准框架,团队负责具体的数字化记录和传播实践,共同探索一套可推广的“社会力量参与非遗数字化保护”模式。
会议结束时,双方都表达了继续深入沟通的意愿。
关闭视频,团队三人相视片刻,都长长舒了一口气。
“算是……过了第一关。”陈舟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他们很专业,要求也很高。”林夏回想刚才的交锋,“合作能带来很多我们需要的资源,但可以预见,未来的磨合不会轻松。”
苏哲摘下眼镜,轻轻擦拭:“最重要的是,我们展示了我们的独特价值和原则,没有在对方的专业气场下迷失自我。接下来,我们要把这次交流的成果和对方的关切点,快速转化为内部提升的动力。尤其是在数据安全标准和项目流程规范化方面,必须尽快补强。”
他看向窗外,城市华灯初上。“官方的大门已经敲响,我们走了进去。接下来,是要在这扇门内,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既能借力又不会被吞没的位置。”
档案馆意识深处,那因官方关注而产生的微澜渐渐平复,但一种新的、更加结构化的“感知”正在悄然生成,它开始学习理解并映射那些代表社会宏观规则的力量轮廓。这对它和林夏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第137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