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第一部《与顶流的时空情缘》,余竹和柏亿一行人通过那似一汪清泉的时空裂缝,从邕颐国回到了火星。
岁月如梭,转瞬已是一百二十五载春秋,此时已是地球纪元公元3027年,亦是火星纪元的第66个年头(1地球年=0.53火星年)。
随着维系浩瀚宇宙空间纽带的时空破壁元素逐渐枯竭,星系间的虫洞通道因时空破壁元素缺失而无法通过,曾经遍布星系间的航路网络已然改弦易辙,变得闭塞迷离。
掌控星际秩序的宇宙空间管理中心,其权威已然式微,那些能够穿梭维度、开启虫洞的星舰,或被降级为慢舰,或被尘封于博物馆的角落。
唯有少数星系,尚存些许破壁元素,勉强维持着空间跃迁与向平行空间投送高维分子的能力。
时空穿梭几乎成为神话,多数星系只能依赖超空间通道与曲率驱动的超光速引擎,维系着微弱的联系。
星际间的丛林法则再度浮出水面,显露其残酷本质。
为争夺那即将枯竭的战略资源,无数星系在百年间频频燃起战火,资源抢夺战如走马灯般轮番上演,导致众多超新星提前爆发,中子星激烈碰撞,使得诸多尚处于文明萌芽阶段的星球,过早地步入衰亡,宇宙间多个星系因此提前步入坍缩。
按理说,超新星爆发与中子星碰撞,应是宇宙间元素再生的超级工厂,只是,那稀缺的时空破壁元素,却偏偏非此二种方式产生。
当宇宙空间管理中心在战争的冲击下分崩离析,各文明不约而同地将防御的壁垒推向了自家星系的超空间边缘——万亿星舰的残骸,被重塑为不规则的星云长城,超磁引力陷阱如一张无形的死亡之网,在各星系外围悄然铺开。
更有七成星系启动了“黑域计划”,将自己固守自封于自我星系的电磁牢笼之内。
在这片星光渐暗的宇宙中,昔日因澜颉星事件而结怨的宿敌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迎来了世纪和解,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如今他们携手三角座星系,共同构筑起环绕三大星系的“星云防线”。
他们以大、小麦哲伦星云为基,与暗物质编织带串联起长达三百万光年的天然星云屏障,更在防线的临界点部署了环状脉冲星阵列。
当这道璀璨的钻石星环最终闭合,“银河-仙女-三角”星系文明圈终于将外界的混乱与纷争隔绝于外——那些在防线之上闪烁不定的幽蓝光芒,既是吞噬入侵者的维度陷阱,也是孕育新宇宙秩序的生命摇篮。
火星轨道离心率为0.0934,星轨呈明显椭圆形,季节性太阳辐射差异较大,北半球35°N夏季恰逢远日点(按地球时间计算,一火星日约为24h37min22s,白昼约为19h,夜晚仅为5.5h),形成独特的“长昼缓夜”模式。
作为火星低纬度地区最宜居时段,虽然当前昼夜温差仍维持在80c左右,但已突破早期极端波动范围。白天最高温达 26c左右(较改造前上升6-7c),夜间最低温-55c左右(较基准值升高了7-8c)。
火星气候改造工程阶段性成果的取得,主要是源于人造超导磁场的建成与极地封存的二氧化碳的释放。
火星三十年时,基地工作人员在火星与太阳之间的拉格朗日点(L1点)部署了超导电磁环,由太空核反应堆提供 1012 w 级持续能量,生成 1-2 t 强度的防护磁场,使太阳风剥离大气速率降低 76%,减缓了大气逃逸。
银河系空间管理中心派出技术人员协助基地释放极地封存的二氧化碳冰,再加上火星基地投放了足量的人造空气,地表气压已提前40年达到原百年目标——气压已升至约10 kpa,显着提升了大气保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