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世兰凭借着怀有雍亲王爱新觉罗胤禛的遗腹子被皇帝破格进封为了已逝雍亲王的嫡福晋。
有了独自进宫参加宴会的机会。
在年世兰有孕满八个多月时,宫里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除夕夜宴。
如今在外人的眼里,雍亲王早逝,原嫡福晋乌拉那拉氏因谋害皇嗣被赐死废除,整个雍亲王府全靠怀孕八个多月临产的年世兰强撑着。
还好她的娘家是疼爱女儿的人家,所以有年家帮扶着,但也还算过的不错。
宴会上,皇帝见年世兰身怀有孕强撑着的样子,想起老四临死前说的那番话,心里难受了一分。
想着给孤儿寡母的年世兰撑撑腰,以免她被不开眼的奴才给冲撞了。
就在众人的眼光中,康熙对着年世兰开口了。
“老四福晋,你身子重,若是累了可以先去太后宫中坐坐,陪陪她老人家。”
在众人惊讶的眼光中,年世兰被颂芝搀扶着起身,对着皇帝恭敬的行了一礼。
“是,妾身多谢皇阿玛关怀。”
随后年世兰就被颂芝和宫里的宫人搀扶着前往了太后居住的寿康宫。
走在寿康宫的路上,年世兰对着引路的宫女就施展了迷心大法,将她控制成了自己的人。
颂芝见状,星星眼的看着年世兰。
只是她心里始终是有点儿不舒服,就什么也没说。
小姐,究竟去哪里了……
等年世兰主仆二人到了寿康宫,年世兰用蒙语和太后聊天的时候,宴席上发生了几件大事。
首先是诚亲王胤祉、恒亲王胤祺、淳郡王胤佑、八贝勒胤禩、九贝子胤禟、敦郡王胤??、十二贝子胤祹及他们的子嗣被残留的包衣势力毒杀了。
被圈禁在直亲王府和毓庆功的直郡王胤禔,和废太子胤礽也没有逃过包衣世家的毒手,包含他们的子嗣一起,也被毒杀了。
整个宴席乱成一团,皇帝震怒,直接在宴席上因为承受不住打击吐血昏迷了。
吐血昏迷被送回乾清宫被太医诊治的康熙不知道,在他昏迷不醒的时候,他的后宫也出大事了。
后宫中的所有阿哥、公主都忽然中毒暴毙了。
整个爱新觉罗氏一族包含血脉很远的宗室子弟也都纷纷出了意外。
最后整个爱新觉罗氏只剩下因为中毒,只能躺在床上苟延残喘的康熙,和被太后护在寿康宫的年世兰腹中的孩子。
康熙醒来后就听闻这种噩耗,差点没直接一口气上不来直接去世了。
还是听到李德全禀告说雍亲王福晋身怀有孕,太医确诊是个小阿哥,康熙见自己还有希望,只要把这个孩子教养好,让他继承大清的江山社稷,让自己有脸面去见列祖列宗,才强撑着没有直接死过去。
康熙为了确保年世兰肚子里面的孩子的安全,直接不顾名声,把她接到了乾清宫偏殿居住,就连她吃东西都要宫女太监试毒无数遍才安心。
还好入宫前年世兰专门见了年遐龄和年羹尧一面,和他们又谈论了一番接下来的计划。
不至于如今直接被皇帝留在宫中,会让年遐龄和年羹尧们担心。
乾清宫偏殿。
年世兰见自己的计划很成功,心里高兴,只盼着早日生下这个孩子,然后让他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长大,过富贵安然的一生。
毕竟这个孩子身上留有爱新觉罗胤禛的血,她怕他从骨子里就刻有他的基因,会长歪,所以年世兰不会让他上位。
至于未来的新帝,当然是换个让爱新觉罗胤禛忌惮不已的年家的孩子来上位,这才能真正的让爱新觉罗氏彻底丢了江山。
暗中投靠年家的人听闻当今皇帝只有雍亲王福晋年世兰怀有的唯一的子嗣了,心里高兴极了,只觉得自己们呢计划离成功不远了。
毕竟,他们得到的消息是年世兰怀的乃是一个汉人的孩子,并不是鞑子的血脉。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年世兰成功的生下了一对双胎阿哥。
见两个孩子长的完全不一样,只当是孩子一个像胤禛,一个像年氏,康熙大喜,册封了身体更加健壮,先“出生”的弘宴为皇太孙,小一点的弘景为雍亲王。
感受到自己的身体每况日下,虚弱的康熙在年世兰一日又一日的迷心大法蛊惑下,为了大清江山的安稳,爱新觉罗氏的千秋大业,特地不顾朝臣和后宫妃嫔的议论纷纷,继续将年世兰留在乾清宫偏殿。
开始教导她帝王心术,希望她能够像曾经的孝庄太皇太后扶持他上位一样扶持弘宴登基。
同时为了加大年世兰的筹码,康熙开始不停给年世兰和年家增加筹码。
和大族联姻,安排年家人和年家一党的人到重要的位置等。
等彻底掌握了权力之后,年世兰在康熙的支持下开始抱着年幼的弘宴垂帘听政。
等康熙逝世后,朝堂上已经尽数是年世兰的人了。
年世兰直接在朝臣们的支持下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华,如今为华夏元年。
至于原本的皇帝弘宴,年世兰封了她为皇太女,没错,弘宴是女子。
当初年家是想要送一个男孩入宫的,只是年世兰拒绝了,因为她不想重复女子的悲哀,也重复大周帝武盟的先例,所以选了年羹尧新出生的一个女儿入宫。
至于如何瞒过康熙的,当然是全靠她的迷心大法,所有人都说她是男孩,体弱多病、缠绵病榻的康熙连抱都抱不动弘宴,又怎么能够得知真相呢。
华夏元年,华夏帝年世兰登基后,就开始发布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
牛痘、水泥,土豆、玉米、棉花、红薯,火炮、先进火器、各地开办的府学、县学等的出现,让华夏子民生活越过越好。
百姓人人有衣穿,有饭吃,不管男女皆有书读。
华夏十年,将华国治理的蒸蒸日上的年世兰在收到沿海城市的官员报上来的海边沿海村落的华夏百姓常受海上倭寇的劫掠,年世兰大怒。
派了训练多时,早就渴望能有一战的海军出征,荡平倭寇,扬华夏国威,为华国子民报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