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的晨雾还没散尽,济公正蹲在山门外的石阶上,就着热茶啃着芝麻烧饼。忽闻山下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抬头便见个穿青布裙的妇人提着裙角跑来,发髻上的银簪晃得厉害,老远就带着哭腔喊:“圣僧!求您救救我家绣坊!再这么闹下去,我们母女俩就活不下去了!”
济公咬着烧饼含糊道:“施主莫急,先喘口气。你家绣坊是遭了贼,还是着了火?”
妇人姓林,是山下“锦绣坊”的老板娘。她抹了把眼泪,颤声道:“比那更吓人!自打半月前收了支玉簪,绣坊就没安生过。夜里总听见有人哭,绣好的帕子第二天准会被撕成碎片,前几日我女儿阿绣在绣架前绣花,竟被什么东西推得撞在架子上,额头磕出个大血包!”
“玉簪?”济公眼睛一亮,把最后一口烧饼塞进嘴里,“那玉簪长什么样?你从哪收来的?”
林妇人回忆道:“是支翡翠玉簪,簪头雕着朵白梅,看着有些年头了。前些日子有个老乞丐来卖,说这是他祖传的物件,我见玉质好,就花了二两银子买下,想给阿绣当嫁妆。”
济公拍了拍手上的碎屑:“走,去你家绣坊瞧瞧。这玉簪里定是藏着冤魂,若不把它的怨气化解了,绣坊永无宁日。”说罢,摇着破蒲扇,跟着林妇人往山下走去。
锦绣坊坐落在钱塘镇的中街,门口挂着的蓝布幌子被风吹得晃悠,门楣上还贴着两张泛黄的驱邪符,却早已没了灵气。刚踏进绣坊,济公就觉出一股阴冷的气息,墙角的蛛网结了一层又一层,绣架上的丝线乱作一团,地上散落着撕碎的绣品,透着股说不出的凄凉。
“圣僧,您看这……”林妇人指着地上的绣品,声音发颤。
济公没说话,径直走到里屋的梳妆台旁。台上放着个红漆盒子,打开一看,里面躺着支翡翠玉簪,簪头的白梅雕得栩栩如生,可玉身上却泛着淡淡的黑气。他伸手摸了摸簪子,指尖传来一阵寒意,忽闻耳边传来女子的啜泣声,若有若无,听得人心头发紧。
“出来吧,躲在玉簪里算什么本事?”济公对着玉簪朗声道,“你若有冤屈,贫僧便帮你伸;你若想害人性命,贫僧可饶不了你!”
话音刚落,玉簪突然“啪”地从盒子里弹了出来,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一道白衣女子的虚影从簪中飘出,面色苍白如纸,眼中满是悲戚,望着梳妆台的方向,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却落地成烟。
“你是谁?为何藏在玉簪里害人?”济公问道。
女子的声音带着哭腔,断断续续地说起了往事:“我叫苏婉娘,是十年前这绣坊的主人。那年我与镇上的张秀才定了亲,这支玉簪就是他送我的定情之物。可成亲前几日,他竟与知府的女儿私通,还诬陷我与人有染,我气急攻心,就用这支玉簪刺进了心口,死在了这梳妆台前。”
林妇人听得目瞪口呆:“原来……原来这绣坊的前主人是你?我买下这铺子时,只听说前主人病逝了,没想到……”
“病逝?”苏婉娘的怨气陡然加重,周身的黑气越来越浓,“他张秀才为了攀附权贵,连这种谎话都编得出来!我死后,他还把我的尸骨扔到乱葬岗,霸占了我的绣坊,若不是我怨气重,附在玉簪里,怕是早已魂飞魄散!”
济公叹了口气:“张秀才如今何在?他对你做的这些事,就没有受到报应吗?”
“他娶了知府的女儿后,当了个小官,可没过几年就因贪赃枉法被罢了官,如今卧病在床,苟延残喘。”苏婉娘的声音冷了下来,“可我不甘心!我守着这玉簪十年,就是想等他来认错,可他到现在都没踏进来过一步!”
这时,里屋的门帘被掀开,个穿粉裙的姑娘走了出来,正是林妇人的女儿阿绣。她额头上还贴着纱布,却丝毫不惧,对着苏婉娘轻声道:“婉娘姐姐,张秀才已经得到报应了,你何苦再缠着自己?我娘买下这绣坊,也是想好好经营,并没有冒犯你的意思。”
苏婉娘看着阿绣,眼中的凶光渐渐褪去。她沉默了许久,目光落在玉簪上,喃喃道:“我只是……只是咽不下这口气。我一生未做过坏事,为何要遭这种报应?”
济公从怀里掏出一串佛珠,放在玉簪旁:“婉娘姑娘,执念太深只会害了自己。你看阿绣,她与你一样喜欢刺绣,却比你多了份豁达。你若肯放下怨恨,贫僧便帮你超度,让你早日轮回,来世定能遇上个真心待你的人。”
苏婉娘望着佛珠,又看了看阿绣和林妇人,泪水再次滑落:“我……我只是想拿回属于我的东西。这支玉簪,是我唯一的念想。”
林妇人连忙道:“婉娘姑娘,这玉簪本就是你的,我这就还给你!你若想留在绣坊,我们也不反对,只是不要再闹了,我们母女俩实在经不起折腾了。”
苏婉娘摇了摇头:“不了,这绣坊早已不是我的了。我只希望,你们能好好经营它,别让它落得跟我当年一样的下场。”说罢,她对着济公深深一拜,“多谢圣僧,我愿意放下怨恨,去轮回了。”
济公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张超度符,点燃后往玉簪方向一抛。符纸在空中化作一道金光,笼罩住苏婉娘的身影。她最后看了眼绣坊,眼中满是不舍,随即化作一道白光,缓缓升空,消失在天际。玉簪上的黑气也随之散去,露出了翡翠原本的翠绿,透着股温润的光泽。
林妇人捡起玉簪,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对着空中轻声道:“婉娘姑娘,你放心,我定会好好经营绣坊,不辜负你的期望。”
阿绣也跟着点头:“婉娘姐姐,我会把你的故事绣进帕子里,让更多人知道你的遭遇,也让更多人明白,真心不该被辜负。”
回程的路上,林妇人非要塞给济公五两银子,却被他摆手拒绝:“贫僧救人,可不是为了银子。你若真心想谢我,就多做些善事,帮婉娘姑娘积点功德,就是对她最好的报答了。”
回到灵隐寺时,已是正午。广亮和尚正站在伙房门口张望,见济公回来,连忙迎上去:“师兄,你可算回来了!伙房留了你爱吃的素鸡,再晚些就被必清那小和尚吃光了!”
济公眼睛一亮,拔腿就往伙房跑,破蒲扇摇得哗哗响:“素鸡要紧!素鸡要紧!”身后的林妇人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笑了起来,方才的惊惧,早已烟消云散。
刚踏进伙房,济公就见必清和尚正捧着碗素鸡吃得津津有味。他一把抢过碗,大口吃了起来,含糊道:“必清师弟,你怎么不等我就先吃了?这素鸡可是贫僧的最爱!”
必清和尚委屈地说:“师兄,我以为你不回来了呢!方丈还说,若是你回来晚了,就罚你去后山挑水呢!”
济公满不在乎地摆摆手:“罚就罚,只要有素鸡吃,挑水也乐意!”说罢,又端起碗,大口吃了起来,破蒲扇放在一旁,摇得哗哗响,伙房里满是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