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兄弟第二日一早过来时,萧祈年正盘膝坐在那边拨弄着火堆,江晚则是将刚刚煮好的热奶茶一一分杯。
“过来尝尝。”江晚笑眯眯地招呼着何钧平和何钧安。
“不、不用了。”何钧安被吓得往后退了半步。
“坐下吧,暖暖身子咱们就回。”萧祈年也道。那语气、那表情,就好像相处了多年的寻常夫妻在招待客人。
何钧平无奈着拉着自家傻弟弟,先给逍遥子大师父上了柱香后,率先接过奶茶,象征性的喝了一口后才说:“主子,楼山镇的事情有眉目了。”
“哦?”萧祈年用手中的木棍指了指火堆边的空位置:“查到了什么?”
“杨柱之死另有隐情。”
杨柱?
江晚有些惊讶,事情过去多日,她没有想到萧祈年竟然一直有在查。
“杨柱出事之前,曾去过方府一趟,替工头送前一日的考勤名册。”何钧平继续说。
雇佣铁匠的富家老爷姓方,方老爷承诺一日一两的工钱乃是日结,一直负责名册的工头那日不小心吃坏了肚子,便随便请了个人替他送一下名册,这随便被抓的壮丁正是杨柱。
至于杨柱去送名册的那日曾发生过什么,梁县令派人去询问过负责扎帐的账房先生,对方奉上账册的同时表示一切都是按正常手续走,没有任何问题。关于这一点,梁县令也盘问过工头和其他铁匠,与账房先生所言无二。
但是他们暗中派去查的人却无意间从府上下人口中得知,杨柱在离开时,因前一夜下了雪后又上过冻的地面很滑,不小心冲撞了方老爷。
“冲撞?”萧祈年轻捻着指尖的佛珠,不知道在想什么。
“嗯。杨柱滑倒时将刚刚从外面回来的方老爷撞倒了。”说到这里,何钧平微微蹙了蹙眉:“不过……当时方老爷并没有怪罪他,甚至还让管家先将杨柱扶了起来,笑着安抚了几句。”
可以说,方老爷确实为人很和善。
萧祈年没说话,何钧平继续往下说:“事情到了这里,属下等人本也没有怀疑什么,但是几日后潜入佛塔的暗子回报,佛塔……内有乾坤。”
这才是他们怀疑杨柱之死另有隐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主子。”何钧平声音凝重:“那塔并非完全以铁水浇筑!”
塔内余有空间这是正常的,但是原本应有一丈厚度的塔身,实际上仅有内外两层合计三尺厚,中间的七尺是以碎石填塞!
暗探是怎么发现的呢?
他在那尚未建成的佛塔边整整蹲了两日,突然发现方家老爷借由杨柱之死给众铁匠放休三日。
这三日,工钱照付,同时他会派人加固工房,防止大雪给铁匠们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铁匠们都背着包袱离开了,边走还边赞叹着方老爷实乃大善之人!以前他们外出做工,哪有老爷会关注他们生活上的点滴和人身安全?
“就是这三日,每夜都有车队过来,运送之物正是碎石,以及陌生容貌的铁匠。”
他们借用了原本就有的熔铁炉,将碎石填塞在中层后浇上一层铁水。
三日后,待先前的那批铁匠们回来时,倒是很快就发现了铁塔的厚度很不对。
彼时方老爷给大家的解释是:在铁匠们离开的第二日,寺中高僧给了开光仪式的吉日,就在一月后。他唯恐赶不上吉日,却又不想让刚刚回去的诸铁匠来回折腾,遂请了几个临时工连夜赶了工。
这么一通解释,诸铁匠又是一阵唏嘘,对方老爷自是更加感恩戴德,谁不喜欢躺平在家又能白拿银子呢?当然,接下来感激方老爷的铁匠们的赶工速度也愈发快了。
好一招偷天换日!
这个方老爷……可不是一般人呐!
这时,江晚突然开了口:“另外一个毒茶包的下落,梁县令可有查到?”
“是,查到了。”
且说梁县令派人调查取证时,和顺茶行的一个小伙计那是欲言又止。
为什么呢?
因为他细细回忆过之后,还真想起买那第一个碎茶包的人来了,但是……那人外地口音极重,若是仅仅路过楼山镇,他就是说了也是白说啊!
这么一想,小伙计终是没说出口可巧了不是,就在两日后,他竟然在街上又瞧见那个外地人了!
思极人命关天啊,他赶紧上前拉住了那个外地人。几番唇舌之后,外地人弄明白了小伙计的意思,但是他却说:
“小哥放心,那茶包我并非是用来吃的。”
“啊?”茶不是吃的,还能作甚?
外地人解释,他是过来走商的,奈何一路奔波颈椎病犯了,难受得很。随行的下人想起家中夫人给老爷制过的软锤,便提议做一个。
说起这软锤,便是以药草或茶叶填充,外以粗布缝制,再辅以木质手柄便可。
下人随着老爷南来北往的这么多年,缝制的手艺还是会一些的,也不麻烦,所以这才有了买碎茶包的事情。至于为什么是买碎茶?毕竟,整茶叶填装进去再锤一锤也是碎的,就没必要浪费银钱。
这就是穷人和富人的区别,相同的东西,穷人珍之重之,将其视作生活里的光与暖。富人却可能视其为无关紧要的点缀。彼此的心境与态度,隔着无法逾越的生活境遇。
“那个伙计将事情上报了掌柜,掌柜想了想,还是去告知了梁县令。”
梁县令一琢磨,又差人去仔细询问了那外地商人。这一问,外地商人又提及了一件事情:
“那日我离开时,似乎瞧见一个挎着菜篮子的老妇人正与一抱着孩子的年轻妇人说着话,似乎也是要去买那碎茶包,我观那少妇似乎有些犹豫不大想买,但老妇人却一直在说那碎茶包如何如何价低……不知——”
差役猛地一惊,这不说的就是王大丫吗?!
老妇人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当初盘问王大丫时,她并没有提及。
是了,王大丫本就胆子小,当时又遇见了那等大事,大多时候只知道紧紧抱着孩子哭,脑子里更是一片混乱,哪知道这其中环节的重要性?
“郡主,那老妇人……是方府二夫人身边的奶嬷嬷。”
这~便是他们怀疑杨柱之死另有隐情的重要原因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