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元璋于江西鄱阳湖畔取得决定性大捷的同时,福建战场的朱棣与姚广孝,也终于抓住了扭转乾坤的战机。
得到台湾援军与福京稳固后方的支持后,朱棣麾下兵力得到补充,士气回升。姚广孝敏锐地察觉到,久战不下的清军出现了疲态与裂痕。
“殿下,”姚广孝指着沙盘上清军的部署,“湖广总督丁思孔与广州将军拜音达礼,看似联军,实则各怀心思。丁思孔欲保湖广,不愿其兵力在福建消耗过甚;拜音达礼则急于求成,以雪前耻,且其后方广州空虚,心绪不宁。此乃‘同床异梦’之军。”
朱棣眼中精光一闪:“大师之意,是让他们这‘梦’做得再乱些?”
“然也。”姚广孝颔首,“可效仿陛下在江西之策,示弱于西,而集锐于南。先破其一翼,则全局可定!”
一个大胆的计划就此制定:由朱棣亲自坐镇汀州,对外宣称伤病情状,坚守不出,摆出无力西进的姿态,进一步麻痹丁思孔。
同时,秘密将汀州部分精锐,尤其是骑兵和部分神机营,悄然南调,汇合兴化方向的明军主力以及台湾援军,由姚广孝暗中统筹,准备对南线的拜音达礼部发动雷霆一击!
为了迷惑清军,姚广孝还施展了疑兵之计。
他派人四处散布谣言,说明军内部因久战而生隙,朱棣与福京太子一系不和,粮草不济等等。
这些消息通过各种渠道,真真假假地传到了丁思孔和拜音达礼耳中。
丁思孔本就倾向于保守,闻讯后更加确信明军已是强弩之末,便下令徐治都暂缓进攻,巩固防线,以免被垂死挣扎的明军反噬,白白消耗实力。
而求胜心切的拜音达礼,虽然对谣言将信将疑,但见西线压力骤减,也不禁产生了“抢功”的念头,认为这是打破僵局、独占功劳的好机会,对明军可能集结兵力的动向,反而有些疏忽。
时机成熟了!
朱棣在汀州“卧病”的第五日,南线明军在姚广孝的暗中调度下,已完成集结。总计四万余人,以台湾援军为先锋,神机营为核心,在兴化府北部的莆田平原,对拜音达礼部发起了蓄谋已久的全面反攻!
战斗在黎明时分打响。
明军不再固守城池,而是主动寻求野战。姚广孝将主力布置成一个巨大的弧形阵,犹如张开的巨口,正面以锐步营结阵防御,两翼则隐藏了最强的突击力量——常遇春秘密折返率领的骑兵和神机营主力。
拜音达礼见明军竟敢出城野战,不惊反喜,认为这是天赐良机,立刻挥军迎战。广州八旗骑兵率先发起冲锋,试图凭借其悍勇冲垮明军阵线。
然而,他们迎面撞上的,是明军改良火炮和燧发枪组成的死亡火网!
“轰!轰!轰!”
“砰砰砰——!”
炮弹在冲锋的骑兵群中炸开,铅弹如同疾风骤雨般倾泻。八旗骑兵虽然勇猛,但在如此密集的火力打击下,依旧人仰马翻,损失惨重。冲锋的势头为之一滞。
就在清军前锋受挫,阵型略显混乱之际,姚广孝令旗一挥!
明军弧形阵的两翼,如同巨兽合拢的利齿,猛然向前包抄!
左翼,常遇春一马当先,率领骑兵如同钢铁洪流,狠狠撞入清军暴露的侧翼;右翼,手持燧发枪的神机营士兵,在刀盾手掩护下,踏着整齐的步伐,一边前进一边轮番齐射,持续施压。
台湾援军则如同灵活的匕首,在战场缝隙中穿插,专门攻击清军指挥节点和薄弱环节。
拜音达礼没料到明军火力如此凶猛,战术如此刁钻,更没料到明军竟然还隐藏着如此强大的骑兵和生力军!
他的部队瞬间陷入了三面受敌的困境。八旗兵与绿营兵之间固有的矛盾在逆境中被放大,配合失灵,各自为战。
“顶住!给本将军顶住!”拜音达礼在亲兵护卫下声嘶力竭地呼喊,但败局已定。
明军步、骑、炮协同作战,攻势如潮。尤其是常遇春的骑兵,在清军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极大地加剧了清军的混乱。
战至午后,拜音达礼麾下清军终于彻底崩溃,士卒争相逃命,丢盔弃甲,漫山遍野都是溃兵。
拜音达礼本人也在乱军中险些被俘,最后仅率少数亲兵,狼狈不堪地向南逃窜,一路收拢溃兵,退守泉州府以南,再也无力北顾。
莆田平原之战,明军以精妙战术和优势火力,大破广州将军拜音达礼主力,歼敌近万,俘获无数,一举解除了福京南面的巨大威胁。
消息传到西线,丁思孔大惊失色!他这才明白自己中了明军的缓兵之计和声东击西之策。如今拜音达礼惨败,南线门户洞开,他的侧翼完全暴露在兵锋正盛的朱棣面前。
朱棣在汀州听闻捷报, “病”立刻就好了。他迅速集结西线所有能动用的兵力,毫不迟疑地对当面的徐治都部发起了猛攻!
徐治都部本就因久战而疲敝,又听闻南线惨败,军心涣散,在朱棣生力军的猛攻下,勉强支撑了数日,便全线溃退。
朱棣乘胜追击,连克数城,兵锋直指汀州府与江西行都司交界的要隘。
湖广总督丁思孔见大势已去,唯恐朱棣趁势杀入湖南,急忙下令全线收缩,放弃在福建的所有据点,将军队全部撤回湖南境内,凭借湘赣边界的险要山岭,构筑防线,试图阻挡明军兵锋。
至此,历时数月的福建攻防战,以明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朱棣与姚广孝强强联合,不仅彻底粉碎了清廷三路围剿的企图,稳固了福建根据地,更将战线向外推进,兵锋北指江西,西撼湖南,南慑广东!
然而,就在朱棣挟大胜之威,准备挥师进入湖南,扩大战果时,却在湘赣边境的桂阳、郴州一带,遭遇了湖广清军撤至此地后,依托地利进行的坚决抵抗。
丁思孔深知湖南不能再失,将他能调集的所有兵力,包括一些地方土司武装,都部署在了这条防线上。
这里山高林密,关隘众多,易守难攻。明军虽士气高昂,但连续作战也已疲惫,且不适应复杂的山地攻坚,推进速度顿时慢了下来。
新的挑战,摆在了朱棣和姚广孝的面前。东南战局虽已明朗,但要真正撼动清廷腹地,还有更多的硬仗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