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新政卓有成效,国力日盛,兵精粮足。
昭烈帝刘备采纳诸葛亮与林凡之策,决意发动旨在彻底灭亡曹魏的龙兴北伐!
此番北伐,不再是以往的试探或局部进攻,而是倾尽国力,三路并进,力求一举定鼎中原!
章武三年春,誓师大会于长安举行。
中路主力:由刘备亲率,诸葛亮为军师,林凡坐镇中军调度道法,赵云、黄忠为先锋,出潼关,直逼洛阳。
东路偏师:由关羽统领,马良为参军,出荆州,北上威胁许昌,牵制魏军东部兵力。
西路奇兵:由魏延率领,王平副之,走陇西小道,奇袭长安以西魏军据点,断其退路。
魏帝曹丕闻讯,惊怒交加,尽发国内兵马,以司马懿为大都督,张合、徐晃、夏侯惇等名将尽数出动,于洛阳以西的邙山一带,依托山河之险与残余的“九幽唤灵大阵”,布下重重防线,企图负隅顽抗。
首战,便是名将之间的硬撼!
中路大军行至邙山脚下的偃师城,遭遇魏军前锋大将张合的阻击。
张合深知蜀军道兵厉害,并不列阵野战,而是据城而守,凭借偃师城高池深,以及城中布置的阴煞箭阵,顽强抵抗。
蜀军连攻数日,伤亡不小,进展缓慢。
黄忠性如烈火,亲自披甲上阵,引弓射杀城头魏军指挥数人,却被张合看准时机,以破气弩偷袭,若非亲卫拼死抵挡,几遭不测。
“张儁乂(张合字)深得守城之要,兼有邪阵相助,强攻损失太大。”诸葛亮于中军帐内,看着沙盘沉吟。
林凡目光扫过偃师城防,神识感知着那阴煞之气的流转,忽然道:“张合倚仗者,无非城坚与煞气。若能破其一点,城池可下。”
“天师有何妙计?”刘备问道。
“张合乃河北名将,性情虽稳,然久守之下,必思反击。可诱其出城!”林凡看向一旁侍立的赵云,“子龙将军,此番需你行险一搏。”
赵云慨然出列:“但凭天师吩咐!”
是夜,偃师城外忽然火光冲天,杀声震地,似是蜀军夜间猛攻。
张合于城头观望,只见蜀军阵型似有散乱,中军大纛甚至微微后移。
他生性谨慎,本不欲出城,但副将夏侯儒(夏侯惇之子)年轻气盛,力主出城劫营,以振士气。
“将军!蜀军连日攻城,士气已疲,今夜又如此混乱,正是破敌良机!若等其道兵休整完毕,恐更难应对!”夏侯儒急切道。
张合凝视城外片刻,又见蜀军后营确有骚动,终于下定决心:“好!夏侯儒,你率五千精兵出南门佯攻,吸引注意。我亲率八千铁骑,出北门,直袭蜀军中军,若能斩将夺旗,此围立解!”
然而,这一切,皆在诸葛亮与林凡算计之中。那所谓的“混乱”与“后移”,不过是八阵图制造的幻象与林凡以道法模拟的假象。
当张合率领八千精锐骑兵,如同利剑般从北门杀出,直扑看似空虚的蜀军中军时,等待他的,却是一片空寂的营地,以及营地中央,那一人一马,白袍银枪的——常山赵子龙!
赵云横枪立马,于月光下宛如天神,声若洪钟:“张儁乂!常山赵子龙在此,等候多时矣!”
张合心中大惊,知是中计,但此时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怒吼一声:“赵云!休得猖狂!众将士,随我杀!”八千铁骑如同洪流,冲向那单薄的身影。
然而,就在两军即将接触的刹那,林凡于暗中催动阵法!
“画地为牢,乾坤倒转!”
张合骑兵冲锋的道路上,地面仿佛突然变得泥泞不堪,空间也产生了一丝扭曲感,冲锋的速度骤然降低,阵型不由自主地散乱开来!正是林凡以道法轻微改变了局部的地势与空间感。
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赵云动了!
他并未率军对冲,而是单骑突出,如同一道银色闪电,直取张合!
龙胆亮银枪化作点点寒星,精准无比地点向张合周身要害。
张合也是久经沙场的名将,奋力挥枪格挡,两人枪来枪往,火星四溅,战马盘旋,杀得难分难解。
但张合的骑兵因阵型散乱、速度骤降,失去了骑兵最大的冲击优势,反而被随后赶来的蜀军精锐团团围住,分割绞杀。
赵云与张合大战三十余回合,张合心慌意乱,又见麾下骑兵陷入重围,招式不由一乱。
赵云瞅准破绽,大喝一声,枪出如龙,一式 “百鸟朝凤” !无数枪影仿佛化作百鸟,最终汇聚于一点,直刺张合咽喉!
张合避无可避,只得奋力一挡!
“锵!”一声巨响,张合手中长枪竟被赵云一枪震飞!他本人也被那磅礴的力道震得气血翻涌,跌落马下!
“绑了!”赵云收枪,冷喝道。
主将被擒,魏军骑兵顿时崩溃,或降或逃。
与此同时,出南门佯攻的夏侯儒,也早落入诸葛亮布置的陷阱,被黄忠埋伏的兵马杀得大败,夏侯儒被黄忠一箭射中肩膀,狼狈逃回城中。
偃师城守军见主将被擒,援军溃败,军心彻底瓦解,开城投降。
偃师之战,蜀军大胜,生擒魏国名将张合!
此战,赵云于万军之中单骑破敌,生擒张合,其勇武之名响彻中原!而林凡与诸葛亮的妙算,更是令魏军闻风丧胆。
消息传至洛阳,曹丕又惊又怒,司马懿面色阴沉如水。
季汉兵锋之盛,名将之勇,谋臣之智,道法之诡,已远超他们的想象。
邙山防线,在第一场名将对决中,便露出了巨大的裂痕。
北伐大军,兵锋直指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