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新奥林帕斯”城的中央广场上,百万民众抬头仰望——天空中,100艘“远航者-5型”母舰组成的舰队如同银色巨鲸,暗物质引擎喷薄的淡紫色光带在火星大气层划出璀璨轨迹,与广场地面投射的3500万遇难同胞名录交相辉映。99岁的陈默坐在悬浮轮椅上,星核战甲的改良版外骨骼支撑着他略显佝偻的身躯,眼神却依旧锐利如当年,手中紧握着那块从霜牙星区带回的星核晶体碎片——这是百年征程的起点,也是远征前夜的信物。
广场东侧的全息屏幕上,正播放着百年计划的最终进度报告:星核晶体年产量达1200块,暗物质晶体年产量突破8000吨,完全满足舰队需求;魔蛇人主星坐标已精确定位(银河系边缘“冥蛇座η星”,距离地球820光年);星核体能量核心完全激活,为舰队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暗物质躯体技术突破,10万余名远征士兵完成暗物质防护层植入……每一项数据都在宣告:百年之约,如期而至。
一、文明的蜕变:99年后的人类世界
99年时光,足以让人类文明完成从“地球文明”到“星际文明”的蜕变。如今的人类世界,已形成“地球-火星-小行星基地”三位一体的生存网络,总人口达120亿,其中星际移民人口突破5亿,分布在20个小行星基地与8个火星城市。
地球已成为文明的“精神母港”。亚洲的“环渤海星际产业带”升级为“全球星舰制造中心”,每年可生产10艘“远航者”级母舰;非洲的“撒哈拉太阳能电站”与星核能量塔并网,为全球提供清洁能源;欧洲的“人类文明档案馆”用量子技术储存着百万年来的文明成果,其中“日本侵略历史展区”每年接待上亿人次参观,全息影像还原的南京大屠杀场景,让每一代人都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火星则成为“星际前哨核心”。“新奥林帕斯”城的人口突破500万,城市圆顶扩展至120个,地下建成10层交通网络,磁悬浮列车时速突破1500公里。城中的“星际指挥学院”已培养出10万名星舰指挥官,18岁的陈宇辰——陈默的曾孙,正是学院最优秀的学员之一,他已通过“远航者”级母舰的模拟指挥考核,即将成为“远征-01号”母舰的副舰长。
小行星基地群则承担着“资源供给”功能。20个基地分布在太阳系及周边星区,其中“谷神星基地”是最大的暗物质原料开采中心,每天可开采100吨高浓度暗物质原料;“灶神星基地”的星晶合金冶炼厂,为舰队提供90%的装甲材料。基地的居民多为矿工与工程师,他们的孩子从小在低重力环境中成长,体能远超地球同龄人,成为远征舰队的重要兵源。
更深远的变化在于文明的精神内核。“铭记历史、开拓未来”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每年“人类星际胜利日”,地球、火星及所有基地都会举行纪念仪式,鸣响13声警钟——对应南京大屠杀的13个遇难者纪念日。而“英雄母亲”的传承从未中断,李岚的曾孙女李星玥,因生育四孩并参与星核晶体研发,获得“星际文明功勋奖”,她的家庭故事被写入中小学课本,成为文明延续的典范。
二、舰队的终极形态:百年技术的结晶
广场上空的100艘“远航者-5型”母舰,是人类百年技术积累的终极体现。每艘母舰舰长3000米,宽800米,高500米,搭载着星核体与魔蛇人技术融合的顶尖设备,足以支撑800光年的远征航程。
(一)能源系统:星核-暗物质双核心驱动
母舰的主能源系统由“星核能量核心”与“暗物质引擎”组成。星核能量核心完全激活后,可输出单位的清洁能源,支撑母舰所有设备运行;暗物质引擎采用“虫洞跃迁技术”,可生成直径500米的稳定虫洞,实现50光年\/次的超远距离跃迁,820光年的航程仅需17次跃迁,总耗时约1个月。
“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已通过100次模拟跃迁验证,即使遭遇空间乱流,备用能源也能支撑3天。”负责能源研发的林薇孙女——林晓博士,在全息报告中介绍,“我们还在母舰底部安装了‘星核能量回收装置’,可回收跃迁过程中浪费的能量,提升能源利用率至98%。”
(二)武器系统:空间-暗物质双重打击
母舰的武器系统以“空间切割炮”与“暗物质主炮”为核心。空间切割炮可撕裂1000公里外的敌方战舰装甲,采用星核空间能量驱动,每发射一次仅消耗1块星核晶体;暗物质主炮的威力是魔蛇人“噬魂者”母舰主炮的3倍,一枚暗物质炮弹可摧毁一艘重型巡洋舰,母舰弹药舱储备的500枚炮弹,足以应对大规模舰队作战。
此外,每艘母舰搭载1000架“华夏-9型”机械兵,其暗物质防护层可抵御中等强度炮火,AI控制系统能实现100架协同作战,配备的“暗物质匕首”可切割敌方战舰的合金装甲。“机械兵部队已完成与魔蛇人模拟舰队的10次对抗,胜率达95%。”机械兵研发负责人张远孙子——张昊少校说。
(三)生命保障系统:跨光年的生存支撑
母舰的生命保障系统可支持10万名船员长期生活。生态循环舱采用“星核生命能量调节技术”,水、氧气、食物的循环利用率达100%,垂直农场种植的“星际水稻”生长周期仅20天,每天可供应5万份新鲜蔬菜;医疗舱配备“星核能量治疗仪”,可修复暗物质武器造成的损伤,船员的平均寿命因寿命技术维持在180岁,足以支撑往返1600光年的远征。
“我们还在母舰上设置了‘心理调节舱’,通过模拟地球或火星的自然环境,缓解船员的长期航行压力。”医疗负责人——李玥的孙子李阳医生介绍,“每艘母舰配备100名心理医生,定期为船员提供心理疏导,确保远征期间的士气稳定。”
三、远征前夜的准备:最后的动员与托付
广场中央的高台上,陈默缓缓站起身,外骨骼战甲的淡金色光芒与他手中的星核晶体交相辉映。百万民众瞬间安静下来,只有风拂过旗帜的声音,与天空中母舰引擎的低沉轰鸣交织。
“99年前,我们在霜牙星区许下誓言:要为牺牲的同胞复仇,要让人类文明在宇宙中站稳脚跟。”陈默的声音通过量子扩音器传遍广场,也传遍地球、火星及所有基地,“今天,我们的舰队已整装待发,我们的士兵已做好准备,我们的技术已足够强大——百年之约,我们没有辜负!”
他举起手中的星核晶体,碎片表面的能量纹路在阳光下闪烁:“这是我们从霜牙星区带回的信物,它见证了我们的牺牲,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99年来,我们从未忘记3500万遇难同胞的鲜血,从未忘记魔蛇人的侵略罪行,更从未忘记‘人类星际胜利日’的誓言!”
广场上响起震天的欢呼,民众挥舞着红蓝相间的星际旗帜,高喊着“远征必胜!人类必胜!”。陈默待欢呼声平息,继续说道:“远征舰队由100艘母舰组成,分为10个分队,每队10艘母舰,由最优秀的指挥官带领。我的曾孙陈宇辰,将担任‘远征-01号’的副舰长,他代表着我们的未来,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希望。”
18岁的陈宇辰穿着银白色的星舰制服,走到陈默身边,向百万民众敬礼:“请曾爷爷放心,请全人类放心,我们一定能抵达魔蛇人主星,为同胞复仇,为人类开拓未来!”少年的声音坚定有力,眼中闪烁着与陈默一脉相承的光芒。
随后,陈默签署了《远征命令书》,命令书通过量子通讯同步传输至所有母舰。命令书的最后一段写道:“远征的意义,不仅是复仇,更是文明的传承。若我们未能返回,请后代继续前行;若我们成功归来,请继续开拓更广阔的宇宙——人类的未来,永远在星海中。”
四、历史的坚守:从未松动的底线
即使在远征前夜,人类文明仍坚守着那条百年未变的底线——对日本的绝对封锁。广场西侧的“技术安全展区”,实时播放着全球技术监控网络的画面:日本及与日本有往来的国家,仍被排除在所有星际技术体系之外,他们的星舰制造能力停留在百年前的水平,暗物质晶体、星核能量等核心技术,对他们而言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99年来,我们共挫败127起日本试图窃取技术的阴谋,取消了23个与日本有往来的协作国资格。”技术安全负责人——当年李参谋长的孙子李卫国少将介绍,“我们在所有核心技术中植入了‘反日本关联程序’,一旦检测到日本Ip或技术转移痕迹,立即触发自毁程序;同时,远征舰队的航线与作战计划,也对日本完全保密,确保他们无法从中获取任何信息。”
更深刻的封锁在于文明层面。全球所有教育体系中,“日本侵略历史”仍是必修课,火星“抗日英烈纪念碑”前,每天都有民众献花;地球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每年都会新增数字化的遇难者名录,至今已确认3500万遇难者的姓名与身份。“我们延长了寿命,拓展了生存空间,但我们从未原谅,也永远不会原谅。”陈默在一次采访中坚定地说,“这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遇难同胞的告慰,更是人类文明的底线。”
五、星海中的告别:远征启航
夕阳西下,火星的天空被染成淡红色。陈默坐在高台上,看着陈宇辰登上“远征-01号”母舰的舷梯,少年回头挥手,眼中没有恐惧,只有期待。广场上的民众自发唱起《人类星际之歌》,歌声穿越大气层,与母舰引擎的轰鸣交织,成为星海中最动人的旋律。
100艘母舰的引擎同时启动,淡紫色的光带在天空中连成一片,像一条通往宇宙的道路。陈默的手指轻轻抚摸着星核晶体,碎片表面的能量纹路仿佛与母舰的光芒产生共鸣。他想起了99年前的霜牙星区,想起了罗刚、李岚、赵教授,想起了所有为百年计划付出的人——他们虽然未能亲眼看到远征启航,但他们的精神,已融入每一艘母舰,每一名船员。
“远航者-5型”舰队缓缓驶离火星轨道,朝着银河系边缘的“冥蛇座η星”飞去。全息屏幕上,舰队的跃迁倒计时开始跳动:10、9、8……当数字归零时,100艘母舰同时进入虫洞,淡紫色的光带瞬间消失在星空中,只留下一片寂静的宇宙。
广场上的民众没有散去,他们依旧抬头仰望,仿佛能透过星空看到舰队的身影。陈默的眼中泛起泪光,他知道,这不是告别,而是人类文明新的开始——99年的准备,百年的等待,为的就是这一刻。远征舰队将带着3500万遇难同胞的期盼,带着全人类的希望,在星海中书写正义与勇气的篇章。
夜幕降临,火星的星星格外明亮。陈默被搀扶着走下高台,手中的星核晶体依旧闪烁。他知道,自己可能等不到舰队归来的那一天,但他相信,陈宇辰和年轻的船员们,一定会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让人类文明的光芒,照亮银河系的每一个角落;让正义的旗帜,永远飘扬在星海中。
而在遥远的“冥蛇座η星”,魔蛇人的舰队仍在沉睡,他们不知道,一场迟到了99年的复仇,正朝着他们驶来。人类文明的百年远征,就此启航;宇宙的新篇章,正等待着被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