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神后期巅峰的修为,如同在王也体内铸就了一座巍峨不朽的基石。力量的增长固然可喜,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认知层面的彻底跃迁。当他再次将神识铺展开来时,感受到的已不再是局限于元初门、局限于东方、乃至局限于东西方两大板块的图景。他的感知,仿佛融入了地球自身的脉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真正全球性的视角,俯瞰着这颗蓝色星球上交织错落的能量脉络与文明兴衰。
他的“目光”越过了喜马拉雅山脉,不再仅仅关注昆仑的仙魔遗迹与蜀山的剑修气象,而是平等地扫过南亚次大陆。在那里,古老的吠陀经文颂唱声仿佛与恒河的水汽交融,形成独特的信仰之力场,一些苦行僧侣于炎热之地淬炼出的精神力量,纯粹而坚韧,虽体系迥异,却不容小觑。更南端的雨林与岛屿上,残留着更为原始的图腾崇拜与自然灵性,与亚马逊的生机勃勃遥相呼应,构成了星球生命力量的低语。
他的神识掠过广袤的非洲大陆。这里不再只是地图上的轮廓,而是能清晰地“看”到撒哈拉沙漠深处被黄沙掩埋的古老城邦遗迹,残留着法老时代之前、甚至更久远的星辰崇拜痕迹;广袤的草原与雨林中,部落巫医与祖灵沟通的仪式散发着微弱却顽强的精神波动;好望角的风暴中,似乎还夹杂着昔日海上贸易路线带来的、融合了多种文化的奇异秘法气息。这片被视为人类起源之地的大陆,其超自然历史的厚度,远超寻常记载。
他的感知跨过太平洋,深入南半球的广袤空间。澳洲红色的内陆深处,有着与大地梦境相连的古老能量节点,原住民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新西兰的群山之间,弥漫着与北欧自然精灵类似、却更具野性与独立性的精魂气息。而环绕南极洲的冰架之下,除了那座已被发现的远古外星城市,似乎还有更多被冰川封存的秘密,等待着合适的时机重现天日。
即便是以往被视为超自然力量荒漠的南北极冰盖、最深的海沟、以及一些偏远的无人区,在王也此刻的感知中,也并非死寂。它们或许是某些极端生命形态的栖息地,或许是上古时期遗留的、处于休眠状态的封印之地,又或者是地球自身能量循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未被理解的节点。
这种全球视野的开启,带来的不仅是地理认知上的拓展,更是对地球超自然生态多样性与复杂性的深刻理解。他意识到,之前的东西方对立、光暗之争,在真正的全球图景下,显得何其狭隘。地球的超凡世界,是一个由无数或强或弱、或古老或新兴、或有序或混乱的“能量聚落”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教廷的圣光、黑暗议会的阴影、东方的道法、非洲的巫毒、南美的自然信仰、乃至深潜者代表的异维度力量……都只是这个庞大系统中的一部分。
而所有这些力量,无论其来源如何,都共同存在于“地球”这个生命摇篮之上,共享着同一片天空,同一片海洋。在面对旧日支配者这类足以毁灭整个生态系统的“天灾”时,以往的恩怨与隔阂,必须让位于生存的共同需求。
“地球超自然联盟……”王也喃喃自语,对这个自己推动建立的组织的意义,有了更深层的认知。它不应只是一个松散的协调机构,或者另一个形式的霸权组织。它的终极目标,应当是成为维系这个复杂超凡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守护者,成为凝聚所有认可“地球家园”理念的超凡力量的平台。既要防止内部某个势力过度膨胀导致生态失衡,也要共同抵御来自星球之外或维度之外的巨大威胁。
同时,这种全球视野也让他对“敌人”有了新的定义。威胁或许并非总是以克苏鲁那般狰狞的外貌直接降临。南极远古城市的发现,罗布泊的外星遗迹,都指向了星空深处可能存在的、科技水平远超地球的文明。它们的到来,可能带来交流,也可能带来殖民与毁灭。而一些隐藏在地球历史阴影中的古老存在,或许并未完全沉睡,它们的态度同样未知。
未来的挑战,将是多层次、多维度、不可预测的。固守一隅、闭门造车,唯有死路一条。
王也的心念与远在西方坐镇的化身(虽已回归,但仍留有神念联系)同步,通过化身这段时间对西方体系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全球能量流动的宏观感知,他开始在脑海中构建一个更加精细、立体的地球超凡动态模型。这个模型不仅标注了已知的秘境、势力范围,更尝试模拟不同能量节点之间的相互影响,预测可能出现的能量潮汐或空间波动点。
他甚至开始思考,能否利用现代人类的科技力量,尤其是全球通讯网络和卫星监测系统,与超凡感知相结合,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超自然现象预警与监控网络。这将极大提升联盟应对突发危机的能力。
“见识过星辰大海,方知井口之狭小。”王也心中感慨。昔日局限于东方一隅,为资源、为恩怨争斗的日子,如今回想起来,恍如隔世。全球视野的真正开启,意味着他的舞台,已经从东方、从地球的局部,扩展到了整个星球,乃至其所在的这片星空。
他的责任,也随之无限放大。但这一次,王也心中没有畏惧,只有一种面对广阔天地的平静与坚定。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而如今,他要守护的,是整个地球文明的火种。
下一步,便是将这份全球视野与思考,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地球超自然联盟的第一次全球峰会,必须尽快召开,且要赋予其真正的战略意义与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