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探测器接连失联的阴影尚未散去,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联盟高层心头。就在“天眼”中心全力分析那些诡异的最后影像和能量签名,试图拼凑出未知威胁的模糊轮廓时,另一张监测网络——“天网”,捕捉到了更加令人不安的动静。
“天网”,并非单一的设备,而是由联盟整合了全球残余的射电望远镜阵列、近地轨道灵能监测卫星、以及布置在各大洲能量节点上的感应法器,共同构成的一个覆盖整个地球乃至近地空间的复合监控系统。它主要负责监测地球内部的能量异常,尤其是阴气、空间波动以及……来自地外的非自然信号。
警报是从位于黔南的“中国天眼”——那口巨大的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及其附属的灵能增幅阵列传来的。几乎在同一时间,北美、欧洲、西伯利亚的几个大型监测站也收到了类似的、微弱的反馈。
信号源,直指月球背面。
那里,是地球永远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区域,是人类探测器曾多次造访,却依旧充满未知的“神秘之地”。
“报告!捕捉到来自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区域的持续信号源!” 天网总控室内,一名年轻的技术员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变调。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主屏幕上。那里,代表月球背面的模拟区域中,一个红点正在以稳定的频率闪烁着。旁边滚动着复杂的数据流:频率非任何已知自然天体辐射频率,也非人类现有任何通讯协议所用频段。其波段极其特殊,仿佛在刻意避开常见的电磁频谱。信号极其微弱,若非“天眼”极其灵敏的接收能力和灵能阵列的增幅过滤,几乎无法从宇宙背景噪音中分离出来。但其蕴含的能量层级,经过初步估算,却高得惊人,仿佛一个被刻意调低了亮度的巨型灯塔。信号并非杂乱的噪音,而是呈现出一种高度复杂、严格规律的数学结构。它像是一段不断重复的、由某种基础进制代码构成的“信标”,又像是一种……系统自检或状态报告的广播。
“能破译内容吗?” 负责天网项目的联盟科学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院士,紧张地问道。
超级计算机和擅长推演的计算型修士联手,试图解析这段规律脉冲。然而,进展极其缓慢。信号的编码方式完全超出了人类现有的数学和语言体系,其底层逻辑似乎建立在一种迥异于人类认知的宇宙观之上。
“无法理解其具体含义,” 计算团队负责人沮丧地汇报,“但其结构的严谨性和重复性,排除了任何自然形成的可能性。这绝对是……非自然的、智能的造物!”
“它在向谁发送信号?” 龙战天通过加密线路接入,声音凝重,“是发射向太阳系外?还是……在召唤什么?”
“不确定信号指向性,” 老院士摇头,“它的传播模式很奇特,像是……全向广播,但又似乎在某些维度上存在我们无法探测的聚焦。更关键的是,我们无法确定这个信号源是刚刚启动,还是……一直存在,只是我们直到现在,凭借升级后的‘天网’系统才捕捉到它。”
这个可能性让所有人背脊发凉。如果这个信号源早已存在,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人类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一个未知的智能实体,早已在离地球如此之近的月球背面,建立了一个“前哨站”或“信标”!
几乎不需要过多讨论,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联想,迅速在知情者脑海中形成:
频繁失联的探测器……月球背面规律的非自然信号……
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那些在火星轨道、木星附近、柯伊伯带神秘消失的探测器,是否正是因为过于接近了某些“不该接近”的区域,触发了某种防御机制,或者……直接被这个月球信号源所关联的“主人”清除掉了?
月球,这个地球永恒的卫星,人类航天梦想启航的第一站,其永远背对地球的阴暗面,难道早已被未知的势力悄然占据,成为了监视地球、甚至谋划着什么的前进基地?
“立刻调集所有能观测月球背面的资源!‘烛龙’望远镜,调整轨道,优先扫描艾特肯盆地!启动最高级别的‘微观灵听’阵法,尝试捕捉任何可能的、非电磁波段的能量交流!” 龙战天一连串命令下达,语气急促。
然而,反馈回来的结果,与探测深空时如出一辙——“正常”得令人不安。
“烛龙”望远镜的高分辨率光学和合成孔径雷达扫描显示,艾特肯盆地那片区域,只有荒凉的环形山、撞击坑和厚厚的月尘,与数十年前人类探测器传回的照片相比,看不出任何明显的人工建筑或活动痕迹。
“微观灵听”阵法,那种能探测到极其细微的能量波动和精神意念残留的高深法术,反馈回来的也是一片“死寂”。除了月球本身微弱的磁场和来自宇宙的各种射线背景,以及那个依旧在规律脉动的、仿佛孤立存在的无线电信号外,没有探测到任何额外的、活跃的能量源或意识波动。
这太不正常了!一个能发射出如此规律、如此高强度信号的源头,其本体怎么可能在光学和灵能探测下完全隐形?除非……对方的科技或能力,已经达到了能够完美伪装、甚至扭曲局部现实,欺骗人类所有观测手段的地步!
昆仑秘境中,王也的面前,同时悬浮着“天眼”传回的探测器最后影像,以及“天网”捕捉到的月球背面信号分析图。
他的眉头微微蹙起。即使以他渡劫期的神念,相隔三十八万公里去直接感知月球背面,也受到了距离和宇宙环境的极大削弱。他能隐约感觉到那片区域存在着某种“不协调”,一种与周围自然天体格格不入的“异物感”,但无法精确锁定其形态和性质。
“不是格伦塔的风格。”王也低声自语。格伦塔帝国给他的感觉是霸道、直接、充满侵略性的能量彰显。而这个月球信号源,则显得更加……隐蔽、耐心,带着一种冰冷的、非生命的计算感。
“道君,我们该怎么办?是否派遣探测飞船靠近侦察?或者……准备武力清除?”龙战天的请示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家门口出现这样一个诡异的钉子,谁也无法安心。
王也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暂缓直接接触。对方科技或能力不明,贸然靠近,恐重蹈探测器覆辙。”
“第一,将月球背面列为最高禁区,所有飞行器未经允许,不得靠近其轨道。”
“第二,启动‘静默之墙’计划,在地月之间关键拉格朗日点,秘密布设灵能干扰和空间褶皱发生器,尝试屏蔽或扭曲这个信号源的对外通讯,至少延缓其可能的信息传递。”
“第三,集中资源,加速‘周天星辰大阵’第一期工程——‘近地防御环’的建设,将月球轨道纳入基础监控和防御范围。”
“第四,”王也的目光锐利起来,“准备启动‘广寒宫探索计划’的最终方案。我们需要一双……更隐蔽、更不容易被察觉的‘眼睛’,落到月球背面去。”
“广寒宫计划……”龙战天一愣,随即恍然。那是联盟成立初期,由王也亲自提议,集合了最尖端仿生技术、最新型隐形材料以及部分变化神通,秘密研发的微型智能探测单位,其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极端环境下的侦察任务。
“我立刻去安排!”龙战天领命。
王也重新将目光投向虚空,仿佛穿透了无尽距离,落在了那片永恒的阴影之地。
“风雨欲来……这次的乌云,似乎比格伦塔更加低沉。”他喃喃道。月球背面那规律跳动的信号,如同一个冰冷的倒计时,敲打在每一个知情者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