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饺子底定型后加水,差不多一舀子,然后等水烧干后,换成小火慢慢烤干底边。”
“给它转个方向,多来点金黄底。”王向阳提议道。
高大壮也点头,“下面火大好吃。”
沈欣念可没那个臂力,指着锅说道:“你们自己看着弄吧,我可没那么大的劲,我给你们调个鸡蛋面糊倒进去,再加工一下,你们给饺子调换个方向。”
他们三人兴起,高大勇端锅,高大壮拿锅盖,王向阳拿着铲子把饺子上下调换位置。
“你起开,我来。”王向阳接过鸡蛋糊糊,伸手把面糊倒进去,鸡蛋糊糊一遇到热锅鸡蛋香味豁然飘出。
他跑到灶台往里添柴火,锅里热滋滋的声音穿过锅盖传出来,带着阵阵的香味,整个厨房被浓郁的肉香、面香和鸡蛋香味包裹。
沈欣念在厨房热的出汗,跑到风扇那吹风。
顾思渊和许欣彤聊的开心,顾思渊在和她讲那些国外的风土人情,地貌特产,许欣彤听的入神,一脸的崇拜,一副小迷妹的样子。
这年代能走出国外的没有几人,如今眼前人不仅高大挺拔,帅气逼人,甚至连手艺都好的很。
许欣彤站在他身边,一种无形的压力萦绕在她身边,让她心里有些紧张,有点小兴奋,小紧张。
听着他热心的讲述,许欣彤感觉自己的心情莫名的好,视线总是不由自主落在顾思渊身上。
许是天气热的原因,顾思渊只穿着裤衩和背心,隐隐能看到那凸起的腹肌,手臂上鼓起的肌肉,随着翻烤动作不时的隆起,细长的手指关节分明,身上一种成熟男人特有气质。
许欣彤咬了一口烤肉,视线落在厨房内闹腾的三人身上,果然人和人是不能比的。
在顾思渊这种成熟的男人面前,他们两个完全太普通。
王向阳比高大勇好看一些,和顾思渊比起来,两人完全不能比,王向阳身上的乡土气息太重,虽有一些文化人的气息,可太弱了,被他的肤色遮盖的太严实,说到底还是不太成熟。
怪不得谢殷殷一直不肯放手,这么优秀的男子有几个女人舍得放手,沈欣念还真是运气好。
“有熟的没?”沈欣念闻着烧烤味凑向前来,“聊什么呢?”
顾思渊顺手拿给她刚烤好的五花肉,“许知青想知道国外和咱们国家有什么区别,我给她讲讲。”
许欣彤点点头,羡慕的眼神流露而出,“他们国外发展的都真好,我们国家太落后了。”
沈欣念知道他们现在的心情,她来这时心情也差不多,可想到以后,沈欣念自豪地说道:“不用急,再过一段时间大家都会自由贸易,到时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用不了多少年,我们将会成为世界第一。”
话音刚落,高大勇端着生煎从屋里出来打趣道:“行了,赶紧尝尝我们手艺,吃完饭再吹,一会吹牛吹饱了。”
沈欣念反驳道:“谁吹牛了,以后就是这样的,且等着看,中国就是最牛的,到时家家有汽车,顿顿吃饺子,到时糖果吃的够够的,电话都很少有人用,……”
话还没说完,厨房里传出一阵响声,冒出了一股浓烟,呛的王向阳和高大壮跑了出来。
高大壮大声喊道:“向阳哥不小心把锅里的水撒了~撒灶台里了,锅掉地上了。”
王向阳连忙去捂高大壮的嘴,到底晚了一步,只好讪讪解释道:“锅有点糊,想刷锅来着,火一下窜出来了,太烫了,没端住。”
“没事,一会烟就没了。”顾思渊放下手中的串,走到厨房把柴火从灶堂里抽出来,放到院子空地上,一舀子水彻底浇灭。
王向阳感觉自己惹了祸不好意思,总是想找点事做,“不如我帮你们烤吧。”
他学着顾思渊的样子拿起串,抹了一些油,结果油滴到火里,瞬间烟、火冒了出来,吓得王向阳连忙抽手,他用手扇着面前的烟,火一下窜的老高,他想把串拿下来,哪知串的把手放的太靠里,根本来不及,只能眼睁睁看着火把串吞噬了。
“向阳哥,今天你别碰火了。”高大壮看着眼前的火焰越烧越高,拉着王向阳远离烧烤台。
沈欣念用签子挑着蒸架的两端,把蒸架挑走,远离火源。
架子上的肉已经烤糊,不能再吃,她直接把架子扔到了水盆里,“等凉一凉,洗干净了再烤,没事,井里有啤酒还有西瓜,拿出来切一切,去皮切块。”
王向阳主动请缨,“我来。”
顾思渊洗完烤架继续烧烤,高大勇则在一旁帮忙,王向阳切水果,高大壮和沈欣念则是负责到处吃。
吃生煎,吃水果,吃烤肉。
沈欣念自己开了一瓶啤酒,边喝酒边吃,听着八音盒里放着的音乐,摇晃着双腿不亦乐乎。
高大壮也想喝啤酒,被高大勇一个眼神制止了。
王向阳负责的活已经干完,开了一瓶啤酒跟在高大勇身后要串吃。
高大勇撇撇嘴,自己还没吃几串呢,“你们四个也太能吃了,都烤不上你们吃的。”
许欣彤站在一旁听他们讲话,时不时的发表一下自己的言论,关于当前的局势,关于当前的政治和风向,她是个有学识的人,对于这些话题总能轻而易举地切入话题。
许欣彤和顾思渊在谈论最近的农村改革风貌时,两人就着当年的局势高谈阔论,从人文到地理到政治,又到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再到地方建设。
听的王向阳和高大勇一愣一愣的,不住的感叹。
顾思渊经常看报纸,关于国内的大小事宜还有新闻都了如指掌,最不缺的就是新闻知识储备。
两人似乎遇到了知音,有时说到只有两人能理解的点时,忍不住嘴角上扬。
许欣彤也没想到顾思渊转业回家后竟然还这么关心政治,关心国家新闻,好多东西她都不知道。
许欣彤的爸爸有看报纸的习惯,并且要求许欣彤也看,声称通过报纸可以了解当前国家的形势和经济走向,他们家虽然条件不错,她爸爸曾经也是军人,只是她没遇上好时期,只能毕业后来下乡。
“我们村呢临近镇上,来的知青都文化底子不错,也有些背景,像村里最有学识的就是张老师,被调到公社小学去了,还有个学医的大学生,直接被镇上的医院征用了,现在留下来的也是精兵强将,以后咱村,我感觉肯定会发展的比别的村要好很多。
许知青,你会留下来吗?”王向阳夸赞了一圈,然后殷切切地看着许欣彤。
没有多少知青真的喜欢农村,他们大多都是被迫下乡,不得已留在这,一旦有回城的机会,走的比谁还快。
许欣彤没想到王向阳会在这这么唐突地问她,她猝不及防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