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事件像根刺,扎在林曦心头,让她再不敢有半分松懈。她第一时间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陆岩,电话里两人沉默了片刻,得出了同一个结论:不能再等了,必须把进度再往前推,赶在顾琛他们彻底围堵过来之前,让《浮灯》先立住脚。
就在这紧锣密鼓的当口,陆岩打来了电话,声音里带着一丝罕见的起伏:“有个好消息,还有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林曦握着手机,指尖微微收紧:“先听好的吧。”
“好消息是,团队的核心骨架总算搭起来了。”陆岩的语气松了点,“我找了老徐——以前拍独立文艺片的摄影师,最擅长用暗色调营造氛围,他看了剧本,说‘这故事有骨气’,主动降了一半酬劳;还有服化道的张姐,以前在故宫做过文物修复,对古典纹样、服饰形制特别懂,虽然没什么名气,但肯沉下心琢磨,阿栀身上的‘灯纹’服饰,她已经画了三版设计图了。”
林曦的心里刚暖了点,就被陆岩接下来的话浇了盆冷水。
“坏消息是,资金链快断了。”陆岩的声音沉了下去,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我自己的积蓄早就见底了,上个月把爸妈留的老房子都抵押了,凑的钱支付完团队前期定金、堪景的费用,账户里就剩几千块了。现在连租赁最基础的摄影机、灯光设备的钱,都凑不出来。”
电话那头静了静,传来陆岩低低的叹息:“如果下周之前,找不到新的资金注入,这个项目……可能就要无限期搁置了。”
“搁置”两个字,像重锤砸在林曦心上。她看着电脑屏幕上《浮灯》的完整剧本,文档图标旁边,是她和陆岩反复修改的二十多个版本的备份文件——这是他们对抗资本、讨回公道的唯一希望,是阿栀从纸面上站起来的唯一机会,难道真的要因为钱,在最后一步功亏一篑?
窗外的老梧桐树又落了几片叶子,风卷着枯叶撞在玻璃上,发出沙沙的响。林曦深吸一口气,胸腔里翻涌的无力感被她强行压下去,声音比想象中更坚定:“陆导,别慌。给我一天时间,钱的事,我来想办法。”
挂了电话,她看着空荡荡的房间,才后知后觉地慌了——她能有什么办法?银行卡里的余额不足四位数,人脉早就被顾琛他们掐断了,身边连个能借到钱的朋友都没有。可她不能让《浮灯》就这么黄了,不能让陆岩的坚持白费,更不能让顾琛和楚瑶看笑话。
坐以待毙,从来不是她的选择。林曦打开手机相册,翻到最后一张照片——那是母亲留给她的唯一一件首饰,一条铂金项链,吊坠是颗小小的蓝宝石,不算名贵,却是母亲临终前亲手戴在她脖子上的。
她摸了摸领口,项链还在,贴着皮肤,带着一点温度。林曦咬了咬唇,点开了同城二手奢侈品回收的页面。或许这条路走得通,或许……还有别的可能。但无论如何,她都要试一试,哪怕把自己最后一点值钱的东西卖掉,也要把《浮灯》的火种,再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