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灯》的后期制作和前期拍摄拧成了一股绳——白天剧组在“忆江南”拍最后几场戏,夜里陆岩就带着剪辑师扎进临时租的小剪辑室,电脑屏幕亮到后半夜,键盘敲击声和“再来一版”的讨论声,成了深夜最常听见的动静。粗剪片花出来那天,陆岩攥着个旧U盘,外壳贴着手写的“《浮灯》粗剪片花V1.0”,字迹被磨得有些模糊,他揣着这U盘,跑遍了主流视频平台,却碰得一鼻子灰。
先是最大的“极光视频”,会议室里冷气开得足,负责人是个穿西装的年轻男人,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划着,扫都没扫陆岩递过去的U盘,语气敷衍:“陆导,不是我们不给机会,你这片子——题材是民国,小众;阵容没一个流量,没话题;之前还传过负面,风险太高。”陆岩想递上片花,对方却抬手挡了:“买断价最多给五十万,还得签独家,你们要是同意,就把合同拿回去看,不同意,那也没办法。”五十万,连剧组一半的成本都不够,近乎侮辱的价格,让陆岩攥着U盘的手青筋直跳,最后只说了句“谢谢”,转身走了。
后来又跑了“云帆影视”“长河视频”,要么直接拒之门外,说“不做小成本原创剧”;要么就把条件压到极致,要求改结局、加流量演员客串,陆岩不肯,对方就冷笑:“这年头,还讲情怀?没有流量,谁看你的戏?”林曦陪着跑了两趟,每次都戴着口罩,以编剧的身份坐在旁边,手里攥着本记满修改意见的笔记本,却一句话都插不上——她看着那些负责人轻蔑的眼神,看着陆岩眼底的红血丝和强撑的笑意,心里像堵着团棉花,却更坚定了“一定要让片子被看见”的念头。
转机出在“星芒网”——一个近几年才冒头的新兴平台,主打扶持原创,用户多是喜欢小众文艺作品的年轻人。陆岩本来没抱希望,是林曦在网上查到他们刚推出“新国风原创计划”,硬拉着他来了。星芒网的会议室很小,墙上贴着泛黄的“原创力量扶持计划”海报,桌子上摆着喝剩的半杯速溶咖啡。内容采购负责人叫张弛,三十多岁,戴副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很亮,接过U盘时,指尖碰了碰陆岩磨破的袖口,没说客套话,只道:“我先看看片花。”
片花只有五分钟——开头是女主角在雨夜里攥着枯荷叶独行,中间穿插着沈啸林(陈默饰)眼底的狠与脆弱,最后是那场重头戏:女主角站在戏楼戏台中央,点燃了那盏老式煤油灯,昏黄的灯光从玻璃灯罩里漫出来,驱散了戏楼的黑暗,她的眼神从绝望到坚定,最后一句台词轻却有力:“灯不灭,路就还在。”
张弛沉默了很久,久到陆岩和林曦都攥紧了手。他终于推了推眼镜,视线落在林曦(依旧戴着口罩)身上,语气很认真:“片子很有质感,不是那种堆砌服化道的民国戏。尤其是女主角的眼神,还有最后那场点灯的戏,有股子‘压不垮’的力量——这和我们平台想打造的‘新国风’赛道太契合了,不追求流量,只讲好故事。”他顿了顿,没把话说满,却给了实诚的希望:“我个人很感兴趣,但需要内部评估,三天后给你们答复。”
走出星芒网的办公楼时,阳光正好,照在陆岩手里的U盘上,那行手写的字竟亮了些。林曦摘下口罩,深吸了口气,嘴角终于露出了点轻松的笑:“至少,有人懂我们的戏。”
与此同时,林曦的树洞账号“浮灯小记”,正悄悄发生着变化。之前她发的创作碎片,不再只有“等待戈多的蜗牛”秒回——这位网友不仅每条都看,还把林曦写的“场景设计灵感”“台词背后的深意”整理成了合集,转发到了自己的主页,配文:“一群用真心做戏的人,值得被看见。”慢慢的,开始有其他网友顺着链接找来,有人截图林曦写的“枯菊是对家的念想”,发在小众文艺论坛;有人把“灯越是要熄灭,我们越要燃烧”这句话当成签名;甚至有几个文艺类博主,自发转发了“浮灯小记”的动态,配文:“期待这部‘用细节堆出来’的原创剧。”
某天早上,林曦打开账号,突然发现“#浮灯创作手札#”的话题,竟然在小众文艺圈子里慢慢发酵了——话题里没什么流量,只有几百条讨论,却都是真心实意的期待:“从创作碎片能看出来,剧组是真的在琢磨角色”“最后那场点灯的戏,光听描述就觉得很有力量”“等播出了,一定去看”。影响力微乎其微,却像黑暗里点燃的第一簇星火,暖得林曦指尖发颤——这不是靠营销刷来的热度,是作品本身的魅力,吸引来的第一批知音。
陆岩收到张弛的消息那天,正好拍完最后一个镜头——女主角手里的煤油灯,在戏楼的晨光里,亮得格外真切。张弛的微信很简单:“评估过了,我们愿意签《浮灯》,不压价,不要求改结局,还能给‘新国风’赛道的首页推荐位。”
陆岩把消息念给剧组的人听时,所有人都愣了,然后爆发出了压抑已久的欢呼——小王扔了手里的灯架,夏晓雨红了眼圈,陈默拍着陆岩的肩膀,笑得眼角皱纹都堆了起来。林曦站在戏楼台阶上,看着那盏还没熄灭的煤油灯,手里攥着手机,屏幕上是“#浮灯创作手札#”话题下的最新评论:“终于等到好消息!”
她知道,星芒网的合作,是转机;“浮灯创作手札”的发酵,是星火。之前被压抑的力量,被抹黑的委屈,都在这一点点的光亮里,凝成了出鞘的利刃——它不再是钝的,已经悄然开锋。现在,只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让《浮灯》真正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契机,这把藏了太久的利刃,就能划破沉寂的夜空,让所有人看见,那些用真心做的戏,那些不向资本低头的坚持,从来都不是“以卵击石”,而是“灯火燎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