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灯》的热度在播出第三天,像是被风点燃的枯草,突然逆势上扬。
早上九点,后期机房的数据面板突然“活”了——星芒网后台的播放量曲线,从前两天的平缓爬坡,变成了陡峭的上扬线,一夜之间涨了五万,总播放量突破十五万;“新国风”剧场的内部排名,从倒数第二冲到了第三,仅次于两部平台重点扶持的剧;甚至挤上了平台单日热度榜的第二十位,虽然排在末尾,却和前十九位的流量剧并列,像颗突然冒头的野草,扎得人眼热。
机房里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小王举着手机,屏幕上是星芒网的首页——《浮灯》的banner图换了,不再是角落的小图,而是占据了“新国风”剧场的半壁版面,配文从“原创民国剧”改成了“口碑黑马,细节见真章”。夏晓雨看着弹幕里不断飘过的“晓雨演得好”,激动得攥着剧本转圈,眼泪差点掉下来;陈默坐在角落里,看着评论区里对“沈啸林”的讨论,嘴角难得露出了笑意,指尖轻轻划过屏幕上“演技扎实”四个字。陆岩盯着数据面板,眼底的红血丝依旧,却亮得惊人,他拿起咖啡,这次喝出了点甜——是林曦刚才偷偷给他加的糖。
林曦刷着星芒网的短评区,看着“#浮灯细节控#”的话题慢慢爬上小众热搜,里面全是观众截的图:有人截了女主角旗袍上随剧情变旧的针脚,有人截了戏楼柱子上随主角心境变化的光影,还有人截了沈啸林每次威胁人时,手指无意识摩挲袖口的小动作(那是陈默自己加的细节,说“这是他紧张时的习惯,再狠的人也有软肋”)。她笑着笑着,眼眶却热了——这些被他们反复打磨的细节,终于被看见了。
而此刻,恒星传媒的顶层办公室里,却弥漫着冰冷的怒意。
楚瑶坐在宽大的真皮沙发上,手里攥着下属呈报的《浮灯》数据对比表,指甲几乎要嵌进纸里。表格上,《浮灯》的热度曲线像根刺,扎在《星火纪元》平缓的数据旁边——她主演的《星火纪元》,砸了几千万制作费,请了流量演员,却因为剧情空洞,热度始终不温不火,反倒是那个她瞧不上的“草台班子”,靠一部小成本剧,硬生生抢了风头。“怎么可能?”她猛地把表格摔在茶几上,精致的妆容因恼怒而微微扭曲,语气里满是不屑,却藏着掩不住的嫉妒,“一群连场地都租不起的穷酸剧组,弄出来的东西能看?肯定是买数据了!星芒网为了捧新人,什么手段都用!”
站在一旁的助理低着头,不敢接话——她早上看了《浮灯》的片段,那盏“点灯”的戏,拍得比《星火纪元》里堆砌的大场面更有力量,评论区也全是真心实意的好评,根本不像买的。
顾琛坐在对面的椅子上,手里拿着《浮灯》的预告片打印稿,目光死死盯着“点灯”的截图——女主角站在戏楼中央,点燃煤油灯,灯光驱散黑暗,眼底是不屈的光。这个核心意象,和他当年从林曦那里看到的剧本初稿里,“以灯为魂,以韧为骨”的构思,几乎一脉相承。他比楚瑶更清楚,这不是巧合,是林曦和陆岩,把被他们弃之不用的创意,拍成了戏。一股强烈的不安和烦躁涌上心头,他捏紧了打印稿,指节泛白,脸色沉得像锅底——《浮灯》越火,就越像在打他的脸,提醒他当年是如何为了利益,窃取了别人的心血,又如何用资本打压这个坚持原创的小团队。
“不能让它再火下去。”顾琛突然开口,声音冷得像冰,“找几个‘业内人士’,写几篇分析文章,质疑它的数据,嘲讽它的制作——就说它服化道寒酸是‘故意卖惨’,热度高是‘星芒网暗箱操作’,再把‘碰瓷《星火纪元》’的帽子扣回去,强调它‘蹭民国题材热度’。”他顿了顿,补充道,“联系星芒网的李总,就说……恒星传媒接下来的几部大制作,还在考虑合作平台。”
楚瑶抬头看他,眼底的怒意消了些,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还是你有办法。一个小破剧而已,捏死它,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
不出半天,网络上就出现了数篇看似客观的“业内分析”文章。标题个个刺眼——《小成本剧〈浮灯〉热度飙升?业内人士曝:数据水分大,星芒网力捧痕迹明显》《〈浮灯〉VS〈星火纪元〉:同题材不同命,前者靠“穷”博眼球,后者才是正统民国剧》。文章里,作者打着“理性分析”的旗号,字里行间全是嘲讽:“服化道粗劣,旗袍磨边、场景破败,美其名曰‘真实’,实则是制作经费不足”“播放量一夜暴涨,却缺乏大规模讨论度,疑似平台刷量”“剧情核心与《星火纪元》高度相似,难逃‘碰瓷’嫌疑,无非是想借大制作热度出圈”。
这些文章像病毒一样扩散,很快被几个营销号转发,评论区里开始出现质疑的声音:“难怪热度涨这么快,原来是刷的?”“服化道确实差,看来是真穷”“碰瓷就没意思了”。
与此同时,星芒网的内容采购部办公室里,张弛握着电话,脸色凝重。电话那头是平台的李总,语气带着明显的压力:“小张,《浮灯》的事,恒星传媒那边来人‘关切’了,说要是咱们继续推,他们后续的大制作可能就不跟咱们合作了。你看……能不能把首页的推荐撤一撤?热度榜也别给太高的位置。”
张弛攥紧了拳头,看着桌上《浮灯》的成片光盘,封面那盏亮着的煤油灯,此刻像是在他眼前晃。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却很坚定:“李总,《浮灯》的口碑是真的,评论区全是观众的自发好评,数据也没水分——咱们平台的‘新国风’计划,不就是要扶持这种有诚意的原创剧吗?要是因为恒星传媒的压力就撤推荐,以后谁还敢把好剧本给咱们?”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最后只说了句:“你再想想,别给平台惹麻烦。”就挂了。
张弛放下电话,靠在椅子上,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眉头皱成了疙瘩。他知道,这轮打压,比之前抢场地、散流言更狠——资本要的不是让《浮灯》拍不下去,是让它即便拍出来,也被贴上“烂片”“碰瓷”的标签,永远翻不了身。
而机房里,刚欢呼过的气氛,又瞬间沉了下来。小王刷到那些黑文,气得把手机摔在桌上:“太过分了!他们自己拍不好,就来抹黑咱们!”夏晓雨看着评论区里的质疑,眼圈红了,小声说:“我们明明很用心……”
陆岩没说话,走到数据面板前,看着依旧在缓慢上涨的播放量,和评论区里观众的反驳:“我是自来水,没刷数据!”“服化道旧怎么了?民国本来就不是个个穿金戴银!”“说碰瓷的看过剧吗?剧情完全不一样!”他转头看向林曦,眼神里有凝重,却没了之前的颓丧。
林曦攥着手机,屏幕上是“等待戈多的蜗牛”最新的评论:“黑文来了,说明他们慌了。别怕,我们陪着灯,继续亮。”她抬头看向陆岩,眼底的光很坚定:“他们越打压,越说明咱们的戏戳中了他们的痛处。数据可以被质疑,口碑却抹不掉——只要观众还在看,还在替我们说话,这灯,就灭不了。”
风从窗外吹进来,机房里的屏幕亮着,映着一群人紧绷却不肯认输的脸。《浮灯》的热度,像在狂风里摇曳的灯,虽然晃,却始终没灭。而这场仗,才刚刚进入最关键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