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楚瑶那边办公室里摔碎的平板、冷掉的咖啡、以及弥漫的火药味截然不同,林曦和陆岩的后期机房里,虽依旧堆满杂物,却透着股暖融融的希望——墙上贴满了《浮灯》的分镜草图,边角卷翘却用胶带粘得整齐;原本磨得发亮的旧剪辑台,换了块新的防尘垫;角落里的饮水机旁,摆着几瓶没开封的矿泉水,不再是之前喝到见底的速溶咖啡罐。窗外的城市早已沉眠,只有远处写字楼的零星灯火,和机房里亮着的三盏台灯,在深夜里连成一片温柔的光。
《浮灯》的分账收益到账那天,副导演老周拿着银行到账短信,手都在抖,在机房里绕着圈喊:“钱到了!真的到了!够咱们还清之前的欠款,还能租个带窗户的后期机房!”场工小王立刻下单买了个新键盘——之前那个旧键盘的空格键都快塌了,他敲得手指发麻;化妆组的小姑娘们凑钱买了套新的化妆刷,取代了之前掉毛的旧刷子;连夏晓雨都收到了一笔厚厚的片酬,她攥着信封,红着眼圈给林曦鞠了一躬:“林曦姐,这是我第一次拿到这么多钱,我想寄一半给我妈,告诉她我能靠演戏养活自己了。”
这天深夜,机房里只剩陆岩和林曦。陆岩坐在新换的椅子上,腰背却依旧有点驼——连日的忙碌让他没缓过劲,眼下的乌青像晕开的墨,他揉了揉疲惫的眉心,指腹蹭过眼角的细纹,面前摊着《浮灯》的项目复盘表,上面用红笔圈着“资金短缺”“场地危机”“演员退组”三个痛点,旁边写着“侥幸过关”。“我们这次太险了。”他拿起桌上的矿泉水,喝了一口,冰凉的水滑过喉咙,才让他稍微精神点,“靠的是星芒网的机会,是观众的宽容,还有咱们这群人硬撑的一口气。可下次呢?下次再找投资,遇到的可能不只是楚瑶,是更狠的资本;再找平台,未必还有周明这样的高管愿意力挺我们。”
林曦坐在他对面,手里捧着那个磨破封面的牛皮笔记本,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封面上“浮灯”两个字的刻痕。她抬头看向窗外,城市的灯火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远处的霓虹灯牌闪烁着“梦想”两个字,忽明忽暗。一个念头,像种子破土,在她脑海里渐渐清晰。“陆导,”她放下笔记本,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亮得像机房里的台灯,“我们有没有可能……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陆岩的动作猛地一顿,揉着眉心的手停在半空,他转头看向林曦,眼底的疲惫瞬间被惊讶取代,连带着坐直了些——这个想法,他不是没闪过,却总觉得太遥远,像伸手抓不到的星。
“一个小而精的据点,不用多大,能容下我们这群人就行。”林曦继续说,声音很轻,却带着笃定,“我们自己握创作话语权,自己主导项目,不用再看资方的脸色,不用再为了钱改剧本。这次《浮灯》攒下的口碑,还有咱们这群核心团队——老周的商务、小王的场务、化妆组的手艺,还有……夏晓雨这样的演员,都是我们的底气。”
提到夏晓雨时,她的眼神柔和了下来,指尖划过笔记本里夹着的一张照片——那是夏晓雨第一次试戏时,穿着洗得发白的戏服,站在戏楼台阶上,眼底闪着光的样子。“夏晓雨已经拒绝了三个经纪公司的邀约,昨天她偷偷问我,以后我们还有戏拍吗?她想跟着我们,说在这里能学到东西,能演到真正的角色。”林曦的声音里带着点暖意,“我们可以把这样的人聚起来——那些有才华、有灵气,却因为不懂‘规则’、没背景而不得志的人,给他们一个能安心创作、能实现梦想的地方。”
陆岩的眼睛越来越亮,疲惫像被风吹散的雾,取而代之的是压抑不住的兴奋。他猛地攥紧了手里的矿泉水瓶,瓶身被捏得“嘎吱”响,之前的担忧、犹豫,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我们得给工作室起个名字。”他往前凑了凑,手肘撑在桌子上,眼神里的光比窗外的灯火还要亮,“一个能说明我们想做什么的名字,一个能让大家记住的名字。”
林曦沉吟片刻,目光落在笔记本里的一行批注上——那是她写《浮灯》结局时的话:“每个追梦的人,都该有个织梦的地方。”她抬头看向陆岩,轻声说:“就叫‘织梦’,如何?为那些不被看好、却揣着梦想不肯放的人,编织一个能落地、能实现的梦。”
“织梦工作室……”陆岩重复了一遍,这四个字像带着温度,在他舌尖滚了一圈,然后重重一拍桌子——新换的防尘垫发出闷响,桌上的矿泉水瓶都晃了晃,他的眼底闪着久违的、纯粹的兴奋,“好!就叫织梦!以后,我们就用这个名字,拍我们想拍的戏,聚我们想聚的人!”
林曦看着他眼里的光,也笑了,嘴角的梨涡浅浅浮现。她拿起笔,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写下“织梦工作室”五个字,旁边画了一盏小小的煤油灯,灯芯处画了个小小的笑脸。
机房外的天,渐渐泛起了鱼肚白,第一缕晨光透过窗户,照在桌上的复盘表上,将“侥幸过关”四个字,映得有些模糊。而在这晨光里,一个关于未来的蓝图,正悄然铺开——不用再为场地发愁,不用再为投资弯腰,不用再怕资本的明枪暗箭;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有一个能安心创作的小据点,有无数个像《浮灯》一样、等着被编织的梦。
陆岩拿起手机,拨通了老周的电话,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雀跃:“老周,别睡了,有个大事跟你说——我们要成立工作室了,名字叫‘织梦’!”
电话那头传来老周迷糊的声音,很快变成了惊喜的尖叫。林曦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渐渐亮起来的天空,手里攥着那个磨破的笔记本,心里暖暖的——《浮灯》的灯,照亮了前路;而“织梦”,会成为更多人的灯,让那些藏在角落里的梦想,都能有机会,被编织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