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坊”的办公室里,通宵亮了半个月的灯,终于在短剧上线那天,迎来了一阵雀跃的欢呼——苏瑾站在电脑前,指尖死死盯着后台数据,指甲盖因为用力而泛白,直到屏幕上的“播放量”数字从十万跳到一百万,再猛地冲破五百万,她才长长舒了口气,抬手揉了揉熬出红血丝的眼睛,嘴角忍不住向上扬起。
这部名为《浮灯外传·星火》的互动短剧,是苏瑾带着创新工坊啃下的第一块硬骨头。从立项到上线,整整45天,她每天踩着晨光到公司,披着夜色离开,办公桌下堆着密密麻麻的外卖盒,手机里存着二十多个视频平台对接人的联系方式。短剧单集时长严格卡在8分钟,精准贴合年轻人通勤、午休的碎片化习惯;剧情从《浮灯》Ip的边角料切入,讲的是主角身边一个小Npc的成长故事,紧凑到每3分钟就埋一个互动点——观众选“递灯”还是“拔刀”,会直接触发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连道具细节都藏着彩蛋,比如灯芯的颜色对应原Ip的剧情伏笔。
上线当天,短剧在抖音、快手的“互动剧场”频道一露头,就被平台推上了首页。弹幕里刷满了“这不是《浮灯》里的小哑巴吗!”“选拔刀居然bE了,哭死!”,开播24小时播放量破千万,分账收入直接冲抵了创新工坊三个月的运营成本。更意外的是,不少没玩过《浮灯》的观众,看完短剧后跑去下载游戏,带动原Ip的日活涨了20%。
苏瑾拿着数据报表,冲进林曦办公室时,声音都带着颤:“曦总,成了!分账超预期三倍,平台已经来谈第二季了!”她递报表的手还在抖,精致的妆容花了点,眼底却亮得惊人——之前被陆岩质疑“圈钱”的委屈,被资源紧张的压力,此刻全化成了实打实的成果。林曦看着报表上的数字,又看了看苏瑾眼底的光,笑着拍了拍她的肩:“我就说,你的‘闪电战’能成。”那天下午,创新工坊的小团队凑在茶水间,用一次性杯子装着可乐,碰杯时的清脆声响,在走廊里传了很远。
与此同时,《镜界迷城》旗舰项目组的玻璃会议室里,气氛却严肃得像战场——秦涯的技术团队,已经在这里熬了整整一周。白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代码逻辑,地上堆着空的红牛罐,几个工程师抱着电脑,眼皮打架却不敢合眼,秦涯自己也顶着乱糟糟的头发,黑框眼镜滑到鼻尖,手里攥着一杯早已凉透的枸杞茶,目光死死盯着屏幕上的“情感逻辑模拟系统”。
“再测一次。”他声音沙哑,指尖在键盘上敲下指令。屏幕里,游戏主角面对“救挚友”还是“保全城”的选择,之前每次选“保全城”,挚友的反应都显得生硬——要么突然黑化,要么默默离开,情感转折总差一口气,玩家反馈“出戏”。这就是秦涯团队要攻克的“情感逻辑连贯性”难题:如何让AI根据玩家选择,生成既合理又有层次的角色行为,让情感变化像真人一样自然。
第七天清晨,当程序员小张敲下最后一行代码,按下“运行”键时,整个会议室都静了。屏幕里,主角选择“保全城”后,挚友没有立刻爆发,而是先红了眼,声音发颤地说“我懂,但我做不到”,然后转身走了三步,又回头递来一把剑:“活下去,替我看看太平的样子。”——这个细节,是AI根据之前几十次的剧情互动,自动生成的“情感缓冲”,没有生硬的转折,只有藏在台词里的无奈与不舍。
“成了!”小张猛地跳起来,椅子都被带倒了。秦涯盯着屏幕,愣了三秒,才慢慢摘下眼镜,揉了揉发红的眼睛,嘴角终于露出一丝笑——这半个月,他们推翻了三次算法模型,改了上百行核心代码,连沈哲都远程发来过技术文献,此刻,所有的疲惫都值了。
而陆岩的创作团队,也在同步打磨着剧本。他的办公桌上,摊着厚厚的一叠稿纸,每一页都画满了红线、蓝线,甚至还有用荧光笔标出来的“情绪峰值点”。为了让悬疑、科幻与人性探讨融合得更自然,他和李哥吵了不下十次——李哥想让反派的动机更极端,陆岩却坚持“反派也得有软肋”,最后他们折中,给反派加了一段童年回忆杀,用科幻的“记忆移植”设定,引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探讨。
剧本定稿那天,陆岩拿着打印好的终稿,在会议室里读了整整两小时。读到主角最后那句“我选的路,哪怕是地狱,也得走到底”时,连平时最跳脱的年轻编剧,都红了眼眶。李哥拍着他的肩,笑着说:“老陆,这次的本子,比《镜界迷城》首部还好。”
当《镜界迷城》的最新技术演示片段放出时,业内彻底炸了。片段只有5分钟,却把“互动叙事”的天花板抬到了新高度:玩家选择“相信AI”,剧情会走向科技乌托邦;选择“反抗AI”,则会触发末日废土线;最绝的是,无论选哪条路,角色的眼神、语气,甚至走路的姿态,都会随着剧情推进慢慢变化——相信AI的主角,后期会不自觉地模仿AI的机械语气;反抗AI的主角,手会越来越抖,却握剑更紧。
“这不是简单的分支剧情,是让玩家真正‘参与’了角色的成长。”一家权威科技媒体的头条标题,直接点出了核心——“织梦工作室,正在重新定义互动叙事”。评论区里,同行们纷纷留言“这技术壁垒,新界互娱怕是追不上了”,玩家则刷满了“求内测!等不及了!”。
那天傍晚,织梦工作室的走廊里,两边的“捷报”撞在了一起——创新工坊的年轻人举着短剧的分账海报,笑着跑过;旗舰项目组的工程师们,围着秦涯讨论下一轮技术迭代;陆岩则和李哥凑在电脑前,看媒体对剧本的评价,嘴角藏不住的骄傲。
林曦站在办公室门口,看着眼前这幅热闹又有序的画面,心里格外踏实。她手里捏着两份报告:一份是创新工坊的短剧第二季合作意向书,一份是《镜界迷城》的融资邀约——沈哲刚发来消息,说有资方愿意以之前两倍的估值入股,但不干涉任何创作。
双线作战,初露锋芒。织梦没有因为追求商业而丢了内容的魂,也没有因为固守精品而被市场淘汰。就像走廊里那两张并排贴着的海报:左边是《浮灯外传·星火》的“小而美”,右边是《镜界迷城》的“大而精”,中间用箭头指向同一个方向——“织梦,不止于梦”。
林曦轻轻笑了。她知道,这场仗还没打完,新界互娱还在虎视眈眈,未来还有更多挑战。但此刻,看着身边这群眼里有光、手里有活的伙伴,她无比确定:“双轮驱动”的路,走对了。织梦不仅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更用实力证明——好的内容,从来都能找到商业与艺术的平衡点;而真正的创新,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两者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