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的百叶窗没拉严,傍晚的夕阳光线斜斜切进来,在散落着文件的长桌上投下明暗交错的条纹。白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利弊分析:左边用蓝色马克笔写着“引入强背景资本”,下面画着向上的箭头,标注“抗风险能力↑”,却被红色笔迹划了道粗线,旁边写着“自主权流失风险”;中间“接受新界合并”的条目旁,陆岩刚才拍桌子时溅上的咖啡渍还没干,“消除竞争”四个字被圈了又圈,却跟着一行小字“品牌\/团队可能被消化”;右边“续与沈哲合作”的下方,苏瑾写的“理念契合”被画了个五角星,但秦涯补的“高层风险应对边界未知”像根刺一样扎在旁边,字迹还带着几分刚劲的力道。
空气中还残留着刚才争论的余温——陆岩拍着桌子喊“跟新界合并就是慢性死亡”时,指节敲得桌面砰砰响,额角的青筋都绷了起来;苏瑾则推了推细框眼镜,指尖轻轻点着“强背景资本”的条款,声音沉稳却坚定:“至少能挡住技术觊觎,但我们得想清楚,以后重大决策还能不能自己说了算?”秦涯没怎么说话,只是把沈哲过往投资案例的打印件摊在桌上,手指在“未干预被投企业运营”那行字上反复摩挲,眉头却始终没松开。此刻这些声音仿佛还在会议室里打转,和空调出风口的微弱风声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空旷。
林曦坐在长桌的主位上,身体微微前倾,手肘撑在桌面上,掌心轻轻揉着发胀的眉心。她面前的咖啡杯早就凉透了,杯底沉着一圈褐色的残渣,杯壁上印的“织梦工作室”logo被手指摩挲得有些模糊。刚才争论时被碰掉的中性笔滚到了桌脚,笔帽和笔身分了家,像极了此刻团队里的分歧。她伸出手,指尖轻轻划过白板上“自主权”三个字,马克笔的油墨还没完全干透,在指腹留下淡淡的蓝色痕迹——这两个字,是她从工作室成立那天起,就刻在心里的底线。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写字楼里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来,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变成点点光斑落在林曦的脸上。她拿起桌角压着的一张照片——那是去年团队一起庆祝第一个项目上线时拍的,所有人挤在办公室里,举着奶茶杯笑,秦涯手里还举着写着“方舟启动倒计时”的白板。指尖轻轻拂过照片里每个人的笑脸,林曦忽然觉得喉咙发紧:她刚才在会议上反复计算的财务模型、风险概率,此刻都变成了具体的人——是陆岩为了“方舟”代码熬红的眼,是苏瑾跑政府事务时磨破的鞋,是秦涯在机房里啃着泡面排查漏洞的背影。
她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深吸了口气,会议室里只剩下空调的嗡嗡声。之前纠结的“风险”“利弊”突然变得具体起来:选择强背景资本,可能要在以后的战略会上听别人指手画脚;接受新界合并,说不定某天“织梦”的名字会从行业里消失;跟着沈哲走,又怕哪天遇到他也扛不住的风险,让所有人的努力付诸东流。但这些选择的背后,都藏着同一个核心——她能不能守住这群人的心血,守住“做自己的数字领土”的初心。
林曦睁开眼,目光重新落回白板上,指尖在“续与沈哲合作”那行字旁边,轻轻画了个小小的心脏符号。她忽然明白,这场决策里最该算的不是商业账,是心里的那杆秤——赌对了,能带着团队走得更远;赌输了,至少没丢了最初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