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工作室的前台,最近比往常热闹了三倍。每天都有穿着精致西装的人来面试,其中不少是从恒星传媒离职的资深人才——有带过爆款影视项目的制作人,有擅长Ip运营的策划,甚至还有曾负责新界互娱核心技术的程序员。“我之前在恒星做内容审核,楚瑶总让我们为了流量放宽标准,”一位面试者递上作品集,眼神里满是期待,“听说织梦只做优质内容,这才是我想干的事。”
走廊里,中小型内容公司的负责人排着队等见苏瑾,手里的合作方案堆得像小山。“我们公司有个互动剧本,质量不错,但没渠道推广,”一家创业公司的老板搓着手说,“想加入织梦的生态,哪怕只做衍生内容也行。”苏瑾的助理统计过,短短半个月,主动寻求合作的公司就有近五十家,“织梦系”的轮廓,在这些期待的目光里逐渐清晰。
但林曦没有丝毫松懈。在庆功宴后的第一个高管会上,她把“拒绝盲目扩张”四个大字写在了白板最顶端:“恒星就是因为贪多嚼不烂,才会出问题。我们要的不是‘垄断’,是‘规范’——现在行业没有标准,大家要么打价格战,要么偷工减料,最后受伤的是整个行业。”
她的话点醒了所有人。一周后,林曦带着团队拜访了三家志同道合的企业——专注于独立游戏开发的“萤火工作室”、擅长人文纪录片的“时光映画”、做儿童互动内容的“小星辰文化”。这三家公司都曾拒绝过恒星的低价收购,坚持走品质路线。“现在织梦有影响力,我们联合起来,就能制定真正保护创作者的规则。”林曦在会谈时,把草拟的“互动内容行业联盟”章程推到桌中央,上面写着三个核心目标:反对恶性价格战、建立原创内容保护机制、制定互动作品审核标准。
联盟成立仪式选在了织梦新启用的会议中心,现场坐满了行业媒体和企业代表。林曦穿着简洁的白色西装,站在台上,身后的大屏幕播放着行业乱象的统计数据——有72%的中小型公司因价格战被迫压缩制作成本,有68%的原创内容曾遭遇抄袭。“我刚入行时,也曾因为没有规则,看着辛苦做的剧本被人盗用,却维权无门。”她的声音平静却有力量,“今天成立这个联盟,不是为了织梦的利益,是希望以后每个认真做内容的人,都能得到尊重和保护。”
仪式结束后,萤火工作室的创始人握着林曦的手说:“以前我们是各自为战,现在终于有了能说话的地方。”当天下午,联盟就收到了二十多家企业的加入申请,连之前保持观望的几家大型平台,也主动发来邮件,希望参与标准制定。
林曦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联盟官网的访问量不断攀升,心里清楚:从被楚瑶用行业规则打压的“新人”,到如今牵头制定规则的“守护者”,织梦走的不仅是一条逆袭路,更是一条为行业正名的路。她翻开桌上的联盟章程,在“保护创作者权益”那一条旁,轻轻画了个对勾——这或许比打造一个爆款产品,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