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讨回被顾琛窃取的创意,林曦压着心口的怒火,把拔了两天的手机卡重新插进卡槽——金属卡托硌得指尖发疼,连上网的瞬间,屏幕弹出的热搜还在嘲讽她是“吸血鬼前女友”,可她顾不上了。她翻遍通讯录,那些当年靠着顾琛才搭上话、一口一个“林姐”的业内“朋友”,成了她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
第一通电话,打给张经纪,那个以前在剧组见了她,总笑着递咖啡、拉着她手说“林姐,你帮顾琛把粉丝和商务打理得滴水不漏,真是他的福气”的人。电话响了三声接通,那边背景音吵吵嚷嚷,张经纪的声音却透着敷衍的不耐烦:“正带艺人跑活动呢,忙,回头说啊!”不等林曦说半句“创意被偷”,听筒里就传来“嘟——嘟——”的忙音,干脆得像在切割过往的“情分”。
再打给剧组的王制片,以前总拍着她的肩夸“林曦,你心思细、能扛事,顾琛有你帮衬是真幸运”。这次接通,对方先叹了口气,语气冷得像寒冬的冰:“林曦啊,不是我不帮你,顾琛现在是顶流,楚小姐又是恒星传媒的千金——那可是能决定剧组投资的人,你这事儿……不是明摆着让我为难吗?”话里话外全是“别沾我”的推脱。
第三个打给综艺组的李策划,第四个打给宣传公司的刘总监……要么是响两声就被匆匆挂断,要么是支支吾吾“哎呀最近太忙”“这事我管不了”,没一个人愿意听她把“顾琛偷了我《浮灯》创意做《星火纪元》”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林曦握着手机,指尖冰凉——她终于彻底明白:没了“顾琛女友”这个身份,她在这个圈子里,连被正眼瞧的资格都没有。没人会为了她这个“过气前女友”,去得罪如日中天的顶流,更没人敢对抗楚瑶背后的资本。
她不死心,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在网上找了位专攻知识产权的律师,坐了一小时公交赶到律所。律师是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戴着黑框眼镜,听完她的陈述,推了推眼镜,语气平静且坦诚得近乎残忍,字字戳中要害:
“林小姐,我直说了:创意这东西,只要没做成成品、没公开过,在法律上就是块‘模糊地带’ 。你有文档、有创建日期,可对方一句‘灵感巧合’‘英雄所见略同’,就能把你堵得哑口无言——你没法证明他是‘偷’,只能认栽。”
他顿了顿,补了句更扎心的话:“更何况,对方是资本力捧的S+级项目,背后有恒星传媒撑腰,你连把证据递到对方面前的门都摸不到。除非你有成型的作品、公开的记录,能铁证这个创意‘独属于你’——可你现在,什么都没有。 ”
律师的话像一把重锤,把她最后一丝“讨回公道”的幻想砸得粉碎。
林曦坐在律师事务所冰冷的大理石大厅里,大厅的空调开得很足,冷风从脚底往上窜。她指尖发颤地摸出手机,点开银行App——余额数字小得刺眼:2863.5元。这是她这几年省吃俭用,放弃了985名校的翻译专业、辞掉了外企转正名额,一门心思帮顾琛打理粉丝后援会、对接商务、收拾私人烂摊子后,偶尔接些零散翻译活攒下的全部积蓄。
如今,顾琛走了,带走了她的青春和爱情;全网的骂名,毁了她的名声;被偷的创意,讨不回来;而银行卡里的钱,连下个月的房租都不够。
现实像一盆冰水,从头顶浇到脚底,连骨头缝里都透着寒意——她不仅输了爱情,输了名声,连最基本的生存底气,都被抽得一干二净。
法律帮不了她,资本她惹不起,人脉全失效,生存成难题——这就是她为之七年付出换来的,最冷酷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