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新界互娱的挖角风波还没完全平息,织梦工作室的战略会议上,一场关于未来的争论,又像火星撞地球般炸开了——会议室的百叶窗关得严严实实,暖黄的灯光下,空气里飘着没喝完的冷咖啡味,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紧绷的神色,连平时最爱笑的前台小姐姐,递资料时都放轻了脚步。
争论的核心,像一道清晰的鸿沟,划在了“创作”与“运营”之间。
陆岩坐在会议桌的一端,手肘撑着桌面,手里攥着一本卷了边的《镜界迷城》dLc剧本,指腹反复摩挲着纸上密密麻麻的红色批注。他的头发比平时更乱,眼底带着熬夜的红血丝——为了打磨下一个章节的剧情,他和编剧组熬了三个通宵,光是主角的一句台词,就改了二十多版。“我们的根在内容。”他开口时,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坚定,“《镜界迷城》能走到今天,不是因为我们快,是因为我们把每个细节都磨到了极致——玩家记得住的,是剧情里的情感共鸣,是角色的血肉,不是我们一年出了多少个衍生产品。”
他猛地翻开剧本,指着其中一页:“你看,李哥他们刚改完的这段支线,讲主角和Npc的羁绊,光情绪铺垫就用了三章,这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如果现在分精力去做什么互动短剧、虚拟偶像,编剧的心思散了,美术的精力被拉走,《镜界迷城》的质量掉下来,我们就什么都不是了。”他的语气不自觉提高,目光扫过对面的运营团队,“新界互娱是有钱,但他们没有我们这样沉淀了三年的内容底子——我们要做的,是把这个底子夯得更实,让他们永远追不上我们的精品高度,这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坐在他对面的苏瑾,手指飞快地翻着手里的财务报表,报表上用荧光笔标着醒目的红色数字——核心项目的研发投入还在增加,员工薪资因为应对挖角涨了15%,而现金流储备,只够支撑半年的高强度开发。她抬起头,精致的妆容掩饰不住眼底的疲惫,却依旧保持着商务谈判时的锐利:“陆岩,我懂你的坚持。但口碑不能当饭吃,《镜界迷城》的研发烧钱,应对新界的挖角要加薪,未来还要迭代技术——这些都需要钱。”
她把报表推到桌子中间,上面印着几个大字:“衍生产品盈利预测”。“视频平台已经找过来三次了,想和我们合作《镜界迷城》的互动短剧,预算是我们现在单个项目的两倍,周期只有三个月;周边部门做的主角手办,预售就卖空了,玩家还在催更;甚至有品牌找苏瑾谈虚拟偶像合作,想用我们的角色形象做直播——这些都是送上门的现金流,为什么不接?”
苏瑾的声音顿了顿,敲了敲报表上“新界互娱”的备注:“他们昨天刚宣布和一家快消品联名,推的是‘互动叙事+饮料’的概念,虽然很扯,但市场热度已经起来了。我们要是只盯着旗舰项目,等新界用资本砸出市场规模,玩家先记住了他们的‘快’,再回头看我们的‘慢’,到时候口碑再好,也会被边缘化!”
“边缘化?”陆岩立刻反驳,身体往前倾了倾,“盲目追求快周转,才会真的边缘化!恒星当年就是这么死的——一年开十几个项目,个个都做不精,最后全成了炮灰!我们现在做衍生,要是质量跟不上,玩家会说‘织梦也开始圈钱了’,之前攒下的口碑一夜就没了,这不是稀释品牌是什么?”
“我没说要牺牲质量!”苏瑾也提高了声音,手指划过报表上的“衍生项目筛选标准”,“我们可以成立专门的衍生小组,用现有技术和Ip,做轻量级的内容——短剧用《镜界迷城》的现成世界观,虚拟偶像用已经成型的角色模型,既不影响核心团队,又能快速变现,反哺《镜界迷城》的研发,这是良性循环!”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空调的低鸣声。支持陆岩的,大多是创作中心的老员工——跟了他三年的李哥,悄悄点头,手里的笔还停留在剧本的修改处;美术组的组长,把刚画好的角色设定稿往身前挪了挪,显然更在意精品创作。而支持苏瑾的,多是运营和商务部门的年轻人——市场部的小姑娘,手里攥着新界的联名新闻,眼神里满是“不能落后”的焦急;财务主管则皱着眉,盯着报表上的现金流数字,显然更担心钱的问题。
秦涯坐在中间,推了推黑框眼镜,难得插了句嘴:“技术上,我们能支撑两边——核心技术团队主攻《镜界迷城》的引擎迭代,新招的技术人员可以配合衍生项目。但问题是,精力分配要平衡,不能顾此失彼。”他的话,像一块砝码,既没偏向陆岩,也没倒向苏瑾,却更凸显了决策的艰难——两边都能走,但怎么走,才能不偏航?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落在了林曦身上。
她坐在主位,指尖捏着一支笔,笔尖在纸上无意识地画着圈。面前摊着两份文件:左边是陆岩递来的《镜界迷城》dLc打磨计划,上面贴着编剧组熬夜写的情绪分析报告,字里行间都是对“内容极致”的执着;右边是苏瑾做的《衍生产品布局方案》,附带着视频平台的合作意向书和周边预售数据,每一个数字都在说着“商业机会”。
她抬头,看向陆岩——那个从工作室成立就跟着她,为了一个剧情细节能和她吵到凌晨的创作伙伴,此刻眼底满是“不能丢初心”的坚持;再看向苏瑾——那个帮她谈下第一个合作,在挖角风波里稳住运营团队的战友,脸上写着“不能输市场”的焦急。
窗外,创意园区的路灯亮了,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桌面上投下一道道细长的影子,像极了此刻织梦面临的岔路。新界互娱的广告车还在楼下的马路上缓缓驶过,车身上的“引领市场”格外刺眼;桌角的手机震了震,是hR发来的消息:“又有两个技术收到新界的offer,在犹豫”。
林曦深吸一口气,笔停住了。她知道,陆岩说的对——没有精品内容,织梦就没了灵魂;苏瑾说的也对——没有商业支撑,灵魂撑不起躯体。这场争论,从来不是“对与错”的选择,而是“如何平衡”的难题。
会议室里的安静还在持续,每个人都在等她开口。林曦的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终落在了桌中央那张“织梦初心”的海报上——“以梦为马,以创为刃”,后面还有一行小字,是她后来加上的:“以商为基,以稳为盾”。
她终于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定调的力量:“我们既要守住‘内容为王’的根,也要踩稳‘商业变现’的基。但怎么平衡,我们得一起想——陆岩,你的创作中心要拿出‘精品标准’,衍生项目也得按这个标准来,不能降质;苏瑾,你的运营中心要做‘筛选漏斗’,不是所有能赚钱的项目都接,要接那些能和我们的Ip相辅相成的;秦涯,技术上要做‘双轨支撑’,核心和衍生,两边都不能掉链子。”
她顿了顿,看着眼前这群因为争论而涨红了脸,却始终为了织梦好的伙伴,语气软了下来,却更坚定:“争论不是坏事,说明我们都在乎。但记住,我们的敌人不是彼此,是外面的挑战,是我们自己能不能既守住初心,又跟上时代。决策我来做,但这条路,得我们一起走。”
灯光下,陆岩紧绷的肩膀慢慢放松了,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剧本,又看了看苏瑾的报表,轻轻点了点头;苏瑾也松了口气,把报表往陆岩那边推了推,笑着说:“那衍生项目的内容把关,可得靠你了,别到时候又说我们‘圈钱’。”
会议室里的空气,终于不再紧绷。林曦看着眼前重新凝聚起来的团队,心里清楚,这场关于“未来”的争论,不是结束,而是织梦走向成熟的开始——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一条路走到黑,而是在岔路口上,既能握紧手里的“刃”,也能撑起身后的“盾”。而她这个决策者,要做的,就是当好那个“平衡者”,让织梦的根扎得更深,也让它的枝长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