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束班造乐记》
场景一:汉宫束薪坊 日 内
【满屋木屑飞扬,十几根粗木横七竖八堆在角落。宫束班班头刘大夯正蹲在地上,对着块圆木疙瘩傻笑,后脑勺的发髻歪到一边,露出沾着木屑的脖颈。】
【李二柱举着把豁了口的凿子,往木头上怼了半天,凿出个歪歪扭扭的坑,懊恼地把凿子往地上一扔:“我说夯哥,咱这差事怕是要黄!昨天乐官大人来看,脸拉得比琴弦还长,说再造不出能跟乐府配的家伙,就把咱这班头给撤喽!”】
【王三胖抱着块梧桐木,啃着手里的麦饼含糊道:“撤就撤,反正咱本就是劈柴的,要不是前儿个太乐令说‘束薪坊匠人手巧’,谁耐烦跟这些木头较劲?”话音刚落,麦饼渣子掉在木头上,他伸手去抹,倒把木屑蹭了满脸。】
【刘大夯猛地拍大腿,圆木疙瘩滚到脚边:“你们懂个屁!昨儿我蹲乐府墙根听了,那编钟敲起来是好听,可缺了点活气儿!咱造的玩意儿,得能跟着人笑,跟着人跳!”他捡起木疙瘩往空中一抛,接住时没抓稳,“咚”地砸在自己脑门上。】
【众人哄笑,李二柱笑得直揉肚子:“夯哥这是给木头磕个头,求它显灵呢?”】
【刘大夯摸着头嘿嘿笑:“说不定还真灵了!刚才那一下,我摸着这木头的纹路,像听见风从里头钻过去的声儿!”】
场景二:束薪坊后院 日 外
【三日后,刘大夯蹲在石碾子上,手里举着个掏空的桐木筒,对着风比划。李二柱在旁边削着根细竹管,削着削着突然“哎哟”一声——手指头被划了道口子。】
【“你看你,毛手毛脚的!”王三胖放下手里的羊皮,凑过去往他伤口上撒了把灶心土,“前儿个教你用竹篾绷羊皮做鼓面,你把羊皮戳了个洞;今儿削个笛子,倒先给自个儿放血了。”】
【李二柱甩着手:“这竹管邪门得很!粗了吹着像驴叫,细了又跟蚊子哼似的。”他赌气把竹管往地上一戳,竹管斜斜立着,倒像个歪脖子的小人。】
【刘大夯忽然眼睛一亮,从石碾子上蹦下来,抓起那竹管就往嘴里塞。他鼓着腮帮子一吹,竹管“呜——”地发出个怪声,既不是驴叫也不是蚊哼,倒像谁被挠了胳肢窝的闷笑。】
【“哎?这声儿有意思!”王三胖也凑过来,抢过竹管学着吹,结果没控制好力气,吹得脸红脖子粗,竹管“屁”地放了个响屁似的声儿。】
【三人愣了愣,突然爆发出狂笑。刘大夯笑得直拍石碾子,李二柱笑得蹲在地上,王三胖笑得打嗝,手里的羊皮都掉在了泥里。】
【“就它了!”刘大夯抹着笑出来的眼泪,捡起竹管,“咱给它多钻几个眼,让它能笑出不同的调调!”】
场景三:束薪坊工坊 夜 内
【油灯昏黄,映着满地的奇形怪状的木件、竹管、铜环。刘大夯正给个蒙着羊皮的圆木桶缠麻绳,王三胖蹲在旁边,往块铜板上凿小孔,凿着凿着打了个哈欠,手里的錾子“当啷”掉在铜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等等!”刘大夯停下手,“三胖,再敲敲那铜板!”】
【王三胖迷迷糊糊拿起錾子,又敲了两下。铜板的响声带着点颤音,混着窗外的虫鸣,竟有几分悦耳。】
【李二柱举着个刚做好的竹笛跑过来:“夯哥你听这个!我刚钻了六个眼,能吹出‘呜呜咽咽’的调儿!”他一吹,竹笛真的发出连贯的声音,像有人在低低哼唱。】
【刘大夯把羊皮鼓往地上一放,拿起根木棍“咚咚”敲起来。鼓声响得扎实,震得油灯火苗直晃。王三胖跟着节奏敲铜板,“当当当”的脆响混着鼓声,李二柱吹着竹笛绕圈跑,三个人的声音搅在一起,乱得像群麻雀闹窝,却又透着股说不出的热闹。】
【“不对不对,”刘大夯突然停手,“鼓点得再活点!三胖你那铜板,能不能凿得薄点?让它笑起来更尖些!”】
【王三胖摸出个薄铜板,刚凿了一下,铜板“咔嚓”裂了道缝。他傻眼了,刘大夯和李二柱却笑得直不起腰——那裂了缝的铜板被敲响时,竟发出“嘻嘻”的笑声,活像个偷乐的小孩。】
场景四:乐府演练场 日 外
【太乐令皱着眉站在台阶上,身后跟着十几个乐师。刘大夯抱着鼓,李二柱攥着竹笛,王三胖捧着那面裂了缝的“笑铜板”,站在场中央直搓手。】
【“刘班头,”太乐令语气严肃,“陛下下个月要宴请诸侯,若是你们这‘吹鼓乐’撑不起场面……”】
【“大人您听了再说!”刘大夯一咬牙,给李二柱和王三胖使了个眼色。】
【李二柱深吸一口气,竹笛先起了个清亮的调儿,像山泉叮咚。接着刘大夯的鼓“咚咚”跟上,节奏忽快忽慢,活像田埂上蹦跳的蚂蚱。王三胖手一抖,裂了缝的铜板“嘻嘻哈哈”地加入进来,三股声音缠在一起,竟比编钟的庄严多了几分野趣,像一群人在田埂上追跑打闹。】
【乐师们先是惊讶,接着有人忍不住跟着点头。太乐令的眉头慢慢松开,嘴角竟悄悄往上翘。】
【正吹到兴头上,李二柱的竹笛突然“咔”地一声——最上面的孔被他吹得太用力,裂了!他慌得手一抖,竹笛掉在地上。】
【刘大夯眼疾手快,捡起竹笛往嘴里一塞,鼓着腮帮子继续吹。裂了孔的竹笛声音变了调,像个破锣在喊,可配上鼓点和铜板的“笑声”,反而更添了几分憨态。王三胖笑得手都软了,铜板敲得乱七八糟,刘大夯却跟着乱节奏把鼓敲得更响,三个人笑得前仰后合,竟在场上跳着踩起了鼓点。】
【“好!”太乐令突然鼓起掌,“这才是活的乐声!有烟火气,有欢腾劲儿!就叫它‘吹鼓乐’,下个月宴席,朕要让诸侯们听听,我大汉的乐声,能笑,能跳,能聚这天地间的活气!”】
【刘大夯三人愣住,随即对着太乐令作揖,刚站直就忍不住又笑起来——李二柱的竹笛还在地上滚,王三胖的铜板蹭了满脸灰,刘大夯的发髻又歪到了一边。】
场景五:束薪坊 年余后 日 内
【工坊里摆着一排排新做的乐器:竹笛、羊皮鼓、铜钹(王三胖后来把裂铜板改成了铜钹),还有刘大夯新琢磨出的唢呐,红绸子系在上面,风一吹就飘。】
【几个小徒弟正跟着李二柱学吹笛,吹得五音不全,惹得王三胖捧着肚子笑。刘大夯蹲在门口,看着街上走过的队伍——乐府的乐师们正抬着他们造的乐器,吹吹打打地去赴宴,鼓声、笛声、钹声混在一起,隔着老远都能听见那股子热闹劲儿。】
【“夯哥,你看乐官又来要新家伙了!”李二柱举着张单子跑过来,“说上次诸侯听了,都吵着要带几套回去呢!”】
【刘大夯摸着下巴笑:“告诉他们,想要?得跟咱学个本事——先对着木头笑三声,它才肯出声儿!”】
【阳光穿过窗棂,照在满地的乐器上,竹笛的孔里像藏着风的笑声,鼓面上的羊皮微微颤动,仿佛下一秒就要跟着节奏跳起来。远处的乐声隐隐传来,混着市井的喧闹,成了西汉长安里最鲜活的调子,一传,就传了千百年。】
用AI音乐生成选取一节
《宫束班的乐子》
(主歌1)
木头在手里打了个滚儿
夯哥的脑门红了个印儿
二柱的凿子豁了个口儿
三胖的饼渣掉成串儿
束薪坊的太阳晒着盹儿
咱不劈柴偏要造个声儿
(副歌)
咚锵锵 竹笛它笑出个褶儿
哗啦啦 铜钹它裂开道缝儿
风钻进木头 哼起了调儿
咱宫束班的憨货 凑成一团乐子
敲着鼓 追着光 踩着碎步儿
这乐声要让千年都记着这股劲儿
(主歌2)
油灯下铜板敲出脆声儿
鼓面的羊皮绷得紧点儿
竹管上钻了六七个眼儿
吹跑了乐官的长脸儿
演练场的鼓点蹦着跳儿
裂了的笛子更有精气神儿
(副歌)
咚锵锵 竹笛它笑出个褶儿
哗啦啦 铜钹它裂开道缝儿
风钻进木头 哼起了调儿
咱宫束班的憨货 凑成一团乐子
敲着鼓 追着光 踩着碎步儿
这乐声要让千年都记着这股劲儿
(桥段)
谁说匠人就得板着脸儿
咱让乐器跟着笑出声儿
长安街的风都来凑趣儿
把这欢腾吹成了传家宝儿
(尾奏)
咚锵 咚锵 嘻嘻哈哈
木头开花 乐声发芽
憨货们的汗 混着泥巴
浇出个响当当的春秋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