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协同的坚冰在林墨有意识的沟通和利益共享机制下,逐渐消融。与公司业务部的联动初见成效,甚至意外地促成了几笔综合金融服务,让分行领导看到了部门协作的潜力。It系统的优化虽然缓慢,但终于在陈永清的协调下排上了日程。
普惠金融部如同一条驶入相对开阔水域的船,借着“链融通”和“税易贷”两股风帆,航速明显加快。业务的规模化效应开始显现,不仅带来了可观的利息收入和存款沉淀,更重要的是,通过服务成千上万的小微客户,分行在本地实体经济中的触角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林墨没有沉浸在初步的成功里。他清楚,规模越大,潜在的风险也越容易隐藏和积聚。他要求风险团队每周出具一份资产质量深度分析报告,不仅要看不良率,更要关注迁徙率、关注类贷款的变化,以及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类型的风险表现。
这天深夜,林墨还在办公室审阅上周的风险报告。大部分数据都在正常范围内,但他敏锐地注意到,“税易贷”产品中,某个特定行业——主要是集中在城郊结合部的几家小型家具制造厂——的贷款申请量在过去一个月出现了异常增长,而且这些申请的税务数据模型评分都恰好卡在审批通过的临界点附近。
这种过于“整齐”的数据表现,引起了他的警觉。他调出这几家企业的详细申请资料,发现其注册地址接近,甚至提供的采购发票和销售合同格式都高度相似。一种不好的预感在他心中升起——这像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利用规则漏洞的集中套利行为,甚至可能涉及有组织的骗贷。
他立刻打开内部系统,查询这几笔贷款的审批记录。发现它们都是由部门里一位名叫孙健的客户经理在近期集中发起并初步审核通过的。孙健是后来从其他支行调入的老客户经理之一,业务能力尚可,但平时有些圆滑,对林墨推行的标准化、线上化流程一直有些阳奉阴违。
林墨不动声色,没有立刻惊动孙健。他让风险团队的同事,通过第三方数据公司,秘密核查这几家家具厂的经营状况、实际控制人关联关系以及其上下游的真实性。
初步反馈很快回来,印证了他的怀疑:这几家工厂的实际经营规模远小于其税务申报数据,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以抬高应税收入的重大嫌疑,而且其背后指向同一个控制人。这是一个典型的“包装”客户群,目的就是利用“税易贷”基于税务数据的风控模型进行套款。
几乎在同一时间,王鹏神神秘秘地找到林墨,带来了另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
“林总,外面有点风言风语。”王鹏压低声音,“我听说,有几家本地的科技小贷公司和咨询机构,在私下兜售所谓的‘税易贷包装服务’,号称只要在他们那里‘优化’一下账务,就能保证从我们行贷出款来,他们收取高额的中介费。我怀疑,孙健那小子,可能跟这些机构有点不清不楚的关系。”
内外线索交织,指向了内部道德风险与外部欺诈联手可能形成的风险暗礁。如果属实,这不仅是几笔贷款损失的问题,更可能演变成一场针对“税易贷”产品的系统性攻击,摧毁这款明星产品的根基和信誉。
林墨感到脊背发凉。他回想起陈永清的告诫,以及赵伟事件带来的惨痛教训。在业务高速发展的光环下,利益的诱惑总能找到人性的弱点作为突破口。
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向陈永清做了紧急汇报。陈永清听闻后,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立刻内部稽核介入,秘密调查孙健经手的所有‘税易贷’业务,特别是那几家家具厂的!”陈永清果断下令,“控制范围,避免打草惊蛇。如果证据确凿,严惩不贷!同时,通知风险部,立即对‘税易贷’模型的临界点参数进行复核和调整,堵住这个漏洞!”
一场无声的内部调查悄然启动。林墨配合稽核部门,调取了孙健的系统操作日志、通讯记录以及相关客户的全部档案。他要求风险团队连夜加班,重新评估所有临界评分客户的风险,并对类似模式的申请启动强化的人工复核。
压力再次笼罩下来。这一次,不是来自外部的竞争和质疑,而是来自内部防线的可能失守和业务根基可能遭受的侵蚀。林墨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城市璀璨的夜景,心中却没有丝毫欣赏的惬意。
他知道,普惠金融这片蓝海,下面并非只有鱼虾,同样潜伏着窥伺的鲨鱼和危险的暗礁。业务的成功,不仅考验着开拓的能力,更考验着守护的智慧和决心。这场与隐藏在水下的对手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