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
秦大河和沈枝,还有秦父秦母在火车站旁边出摊卖东西的时候。
沈枝竟然在火车站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见到了自家侄子和自己的老娘。
当初沈家为了从她手里弄钱,不惜把妞妞绑走。
那年冬天,那个夜里。
闹成那个样子。
要不是弟妹挡在她面前,为她对抗娘家,沈枝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勇气,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后面关于沈家的事情,她没有去刻意打听过。
但是多少也听说了一些。
比如,秦川找了当地割委会去调查,比如说,沈家全家被下放农场。
再往后,她就没有听过关于沈家的事情了。
没想到,时隔多年。
会在这里见到他们。
秦父秦母这些年,不能说一直养尊处优,但是不下地干农活了,吃的好穿的好,还有灵泉水滋养着。
和同龄人比起来,确实年轻不少。
和当年在村里的模样,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沈枝也是一样,来了首都之后,虽然依旧风吹日晒,但是,吃的好穿的好,还跟着一起喝灵泉水,又开始抹雪花膏。
就连晚上俩人亲热的时候,秦大河搂着她都说,比之前年轻了好多。
所以。
就算是四个人站在人群里,算得上很显眼的存在。
沈家侄子和沈母也没有在第一时间,看到沈枝。
俩人甚至拿着破碗走到了秦父秦母面前去乞讨。
“好心的大嫂,求求你给口吃的吧,全家人都没了,只剩下我们祖孙俩相依为命了。”
“求求你给口吃的吧,让孩子能活下去。”
孩子?
秦母看着眼前这个,都二十多快三十岁的沈家侄子。
苍老的跟四十多岁的人一样,哪里看得出来是个孩子。
她下意识的抬眸看向沈枝,见沈枝冲她摇头,秦母狠了狠心。
“你去别处吧,我这也是小本生意混口饭吃,这年头谁家都不容易,哪有多余的口粮给你!”
沈母又求了一会儿,见秦父秦母依旧不为所动。
这才无奈的起身,转身离开。
等俩人走的时候,沈枝才看到,沈家侄子的一条腿,走的时候,一瘸一拐的,像是受过伤。
两人的腰上还系着一根绳子,彼此牵着对方。
蹲下收拾炉子的秦大河,刚要起身的时候,被沈枝一把又按了回去。
等他们走远之后,才让秦大河起来。
把刚刚的事情和他说了一遍,“你会不会觉得我狠心,连亲娘都不管?”
秦大河想到当初发生的事情,“狠心的是他们,她要是真把你当亲闺女看,当初就不会想着把妞妞藏起来。”
那么冷的天,把孩子藏在稻草堆里,冻得小脸都青了,高烧好几天。
那段时间,沈枝几乎是夜夜不合眼的照顾着孩子。
俩人都不知道是咋熬过来的,他都害怕,万一孩子真出个什么意外,沈枝在想不开也跟着去了。
“不管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的决定。”
“那是你亲娘,如果你想报答她的养育之恩,想给她养老,我也没有意见。”
秦大河觉得,自己的态度要摆出来。
沈枝直接啐了一口,“都已经断绝关系了,还养什么老,养老去指望她儿子啊!”
当初她还没结婚的时候,爹娘就整天给她洗脑,说什么,以后养老是绝对指望不上你的,要靠你两个哥哥了。
还好刚刚他们俩没有认出自己。
沈枝缓和了一下情绪之后,和秦大河继续摆摊卖烤红薯,包子还剩几个,卷饼还剩几个。
天逐渐热起来了。
烤红薯反而没有卤花生好卖了。
沈枝在想着,可以把炉子撤下去了。
她准备炒花生,瓜子来卖,也可以让秦父秦母在这里卖,她和秦大河去电影院门口摆摊。
上次秦父秦母在电影院门口遇见那俩人,想使坏。
不过就是看着秦父秦母年龄大了,姜雨眠又是个女人。
她和秦大河就不用担心了,就秦大河这身板,往那儿一站,轻易俩人都不敢靠近他。
沈枝还在盘算着,接下来干点啥的时候。
远远的,角落里,沈母拽着孙子坐下之后,眼神恶毒的盯着不远处的摊位上。
“看到没有,你姑姑现在过的多好啊,都开始干小生意了。”
沈富贵顺着自家奶奶手指的方向看去,说实话,他对姑姑没啥印象了。
上次见,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
沈母朝着沈枝的方向狠狠的啐了一口,“小贱蹄子,之前去她村里打听,听说她全家都来了首都,我还不相信呢,没想到,她现在日子过的这么好!”
“你瞧瞧她那个脸,白的,还真以为穿这么一身衣服,自己就是城里人了啊!”
“还有那个死老太婆,你瞧瞧她那个脸!”
自己和秦母差不多大的年纪,看看秦母那精神头,那模样那皮肤,说是才四十多岁也有人相信啊!
活脱脱就是城里人啊。
要不是当初孩子结婚的时候,她还年轻,自己见过她年轻时候的模样,还真不敢认!
再看看她,这些年被摧残的,和七老八十的有啥区别。
说着说着,她猛烈的又咳嗽了好多声。
他们虽然从农场出来了,但是老家是待不下去了,分地的时候他们还没回来,没分到地。
房子被大队整修一下,弄成知青点了。
后面知青返城之后,那房子下大雪压塌之后,被大队给推了。
他们回到家一看,啥也没有了。
老头子和老大媳妇儿已经没了,老大和老二带着其他孩子跑南方去了。
听说那边能发大财。
沈富贵这个腿不方便,加上她也老了。
他们连夜走的,把他们丢下了。
沈母一想到这些,就有无限的感慨。
“走了好啊,走了就不要再回来了,说不定以后还能有大发展,大出息呢!”
“总比所有人都在老家饿死强。”
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地也没有。
还继续在老家待着,就只能活活饿死了。
对于俩儿子都跑路,把她丢下不赡养她这件事情,沈母竟然没有丝毫的怨恨。
甚至还觉得,他们做的对,关键时刻,就是要保住自己的命,好给沈家留个后啊。
她反倒是把所有的怨恨,都归结到了沈枝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