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景阳在外头,为舆论反击,撞得头破血流时,观势工作室里,林小雨正对着满屏数据,展开一场无声,却关乎生死的硬仗。她比谁都清楚,面对监管问询,和账户冻结,空口喊冤,只会显得苍白无力,只有用绝对硬核的数据、无懈可击的逻辑,才能筑起,一道挡得住脏水的铜墙铁壁。这份自证清白的报告,就是他们绝地求生,的唯一武器。
从接下任务的那天起,林小雨就几乎钉在了电脑前。桌上的咖啡罐,空了一个又一个,冷掉的外卖堆在角落,眼睛熬得布满血丝,却依旧死死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和鼠标上翻飞,快得只剩残影,活像一台,精准到极致的,人形计算机,把所有精力、所有心血,都砸进了,这份报告里。
第一步是“挖数据”,这是最磨人的基础活。她要调出,被指控时间段内,工作室所有关联账户的,每一笔交易日志,委托时间精确到秒,成交价格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连当时算法,触发交易的原始代码快照、服务器后台的操作日志,都没落下半分。数据量庞大到,普通电脑一打开就卡死,她只能拆分成几十批,用高性能服务器逐批导入、校验。光是核对每一笔,记录的准确性,确保没有任何数据偏差,就耗了整整一天一夜,期间,她只趴在桌上,眯了两个小时,醒来又接着跟数据死磕。
第二步是“织逻辑链”,这是报告的核心。针对黑石散布的“新月材料恶意砸盘”“重工股份暗中坐庄”等指控,林小雨没有,只摆冷冰冰的交易记录,而是把每一笔操作的决策,依据像拼图一样,完整地拼了出来:算法触发卖出时的,市场压力位数据、当时“市场恐慌指数”的实时读数、关联利空消息的,舆情截图(连发布时间都精确到分钟),甚至柯景阳根据王叔笔记,写的宏观判断备注、团队内部的策略讨论记录,都一字不差地附在后面。每一笔交易的“为什么买”“为什么卖”“依据是什么”,都清晰得,像小学课本上的算术题,连一点模糊的,解释空间都没留,让监管一眼就能看懂:观势的操作,全是按规则、按逻辑来的。
最狠的是第三步,她不仅要自证清白,还反手给了,黑石致命一击。她特意在报告末尾,加了一章“对比与反证”,字里行间藏着锋芒:
先列出工作室,同期的17次亏损交易记录,附上详细的止损逻辑,反问“若真能操纵市场,会让自己,在短短一个月内,亏掉近20万吗?”;
再用柱状图,清晰地标出工作室,在“新月材料”“重工股份”中的仓位占比。最高的一次,也没超过该股票,日均成交量的5%,旁边配着批注:“此资金量,不足影响股价走势的1\/20,连掀浪花都不够,谈何操纵?”;
最后,她精准圈出,黑石水军,重点攻击的3个“异常交易时间点”,附上Level-2行情数据截图,用红笔醒目标注出“此时段内更早、更庞大的,异常资金流入\/流出痕迹”,数据来源,直指黑石关联账户的操作特征,话里藏刀:“真正影响股价的,异常资金轨迹清晰可循,还请监管部门明察。”
为了让非专业的,监管人员也能看懂,她还花了整整一天,做可视化处理,用时间轴,串起每笔交易的关键节点,用流程图,展示算法决策的完整逻辑,用折线图,对比市场指数,与观势持仓的关联性,连数据表格,都调了最清晰的蓝白配色,避免视觉疲劳。原本复杂到,能让外行人头疼的交易数据,瞬间变得一目了然,连哪个时间点买、哪个时间点卖、依据是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
整整三天三夜,工作室的灯,就没熄过。当林小雨终于对着屏幕,颤抖着点下“保存”键时,她扶着桌子,才勉强站稳,脸色白得像纸,眼窝深陷,嘴唇干裂,可眼里却亮得惊人,像有火焰在燃烧。屏幕上,那个超过200页的pdF文件,附着上千条数据记录、数百张图表和截图,这哪里是,一份简单的辩解报告?简直是本摊开的“观势操作全透明手册”,把工作室的,每一步决策、每一笔交易,都坦荡地,摆在了阳光下,没有半分隐瞒。
“做好了。”她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这就是我们的全部真相,没有一点水分。”
柯景阳刚从外面跑回来,满身疲惫,可一听到这话,立刻冲过来点开文件。才翻了十几页,他就被震住了,小到一笔几手的试仓记录,大到算法决策的核心逻辑,甚至他自己都快忘了的、某次临时调整参数的备注,林小雨都标得明明白白,连数据来源、校验方式,都写得清清楚楚。“小雨,这……这太完美了!”他激动得声音都在抖,眼眶发红,“有了这个,看黑石还怎么泼脏水!看监管还怎么质疑!”
没等多说一句,柯景阳立刻登录监管部门,指定的提交系统,把这份沉甸甸的报告,传了上去。当页面弹出“提交成功,已进入审核队列”的提示时,两人对视一眼,虽然浑身累得像散了架,连抬手的力气,都快没了,可心里,却烧起一团滚烫的火,他们知道,之前的隐忍,和坚持都没有白费,反击的号角,从这一刻起,要正式响了。
真相从来不需要,声嘶力竭的辩解,它只需要被完整、坦荡地呈现。而这份,用三天三夜熬出来的报告,就是最锋利的剑,即将斩断所有污秽,撕开黑石布下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