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御前封赏
周显血染菜市口,其党羽或斩或流,轰动京师的“黄河贪墨案”与“水鬼索命案”看似尘埃落定。朝野上下,在经过短暂的震荡与窃窃私语后,很快将目光投向了那位以一己之力撬动如此大案的功臣——刑部郎中凌云鹤。
这一日,大朝会。金銮殿上旌旗昭彰,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庄严肃穆。丹陛之上,宪宗皇帝冕旒垂面,威仪赫赫。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当值太监尖细的嗓音在宽阔的大殿中回荡。
几位官员出列禀报了些寻常政务后,兵部尚书出列,手持玉笏,朗声道:“陛下,臣有本奏。刑部郎中凌云鹤,临危受命,主持侦破周显贪墨谋逆一案,其间明察秋毫,不畏权奸,屡破险阻,终使元凶伏法,冤情得雪,澄清玉宇,功在社稷。按律当予重赏,以彰其功,以励朝臣。”
话音刚落,又有几位官员出列附议,多是此前与周显不甚和睦或中立之辈。一时间,颂扬凌云鹤之功、请陛下封赏之声此起彼伏。
龙椅上,宪宗皇帝微微颔首,目光扫向站在文官队列中后位置的凌云鹤,声音平稳而威严:“凌爱卿。”
凌云鹤深吸一口气,出列行礼:“臣在。”
“周显一案,你居功至伟。若非你执意深究,洞察秋毫,此等蠹国巨奸,不知还要隐藏多久,祸害多少黎民。”皇帝的声音在大殿中清晰地传开,“朕向来赏罚分明。擢升尔为刑部左侍郎,秩正三品,赐绯袍银鱼袋,赏银千两,绸缎百匹。望尔在新的职位上,继续秉公执法,为朕分忧,为天下持正。”
刑部左侍郎!这可是刑部实实在在的二号或三号人物,掌天下刑名之复核,权柄极重!如此年轻的侍郎,在本朝实属罕见。
群臣中响起一阵低低的嗡嗡声,有羡慕,有惊讶,也有几道不易察觉的冷眼。
凌云鹤压下心中波澜,跪拜谢恩:“臣,凌云鹤,谢陛下隆恩!定当竭尽驽钝,鞠躬尽瘁,以报陛下信重!”
皇帝点了点头,目光又转向武官队列中的裴远:“锦衣卫千户裴远,协同办案,护卫有功,忠勇可嘉。擢升为锦衣卫指挥佥事,秩正四品,仍负责协理京城要案,赏银五百两。”
裴远大步出列,甲胄铿锵,单膝跪地,声音洪亮:“臣,裴远,谢陛下恩典!”
一番封赏,看起来皇恩浩荡,皆大欢喜。然而,凌云鹤敏锐地察觉到,无论是皇帝还是出列附议的官员,所有人的言辞都精准地围绕着“周显案”、“贪墨”、“水鬼”这些已尘埃落定的部分,对于审讯中周显的攀扯、曹正蹊跷的死因、地宫发现的“烛龙”密信、以及张敬证词中提及的那位佩戴诡异玉佩的宫中宦官……所有指向更深层阴影的线索,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彻底地回避了。
仿佛那是一个不能触碰的禁忌,一个一旦提及便会引来不祥的诅咒。
皇帝没有问,群臣更没有提。就好像那些惊心动魄的发现,那些令人不寒而栗的词汇,从未存在过。
凌云鹤谢恩归列,感受着身上崭新的绯袍那沉甸甸的分量,心中却没有半分喜悦,只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和冰凉。这升迁与赏赐,像是一份丰厚的补偿,更像是一块巨大的绸布,要温柔而坚定地覆盖住所有不该被窥探的秘密。
退朝的钟声响起。百官依序退出金銮殿。
阳光洒在汉白玉的广场上,耀眼夺目。不少官员围拢过来,向凌云鹤道贺,言辞热络,笑容满面。凌云鹤勉强应付着,目光却越过那些虚伪的笑脸,看到了不远处,东厂提督太监尚铭正冷冷地看着他,那眼神阴鸷如毒蛇,毫不掩饰其中的忌惮与怨愤。
而在另一侧,西厂提督汪直也正慢悠悠地走过,在与凌云鹤目光相接的瞬间,他嘴角似乎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意味深长的弧度,随即若无其事地转身离去。
裴远走到凌云鹤身边,低声道:“大人……”
凌云鹤微微摇头,示意他不必多言。他抬头望向那巍峨的宫阙,朱墙金瓦,在阳光下闪烁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光芒,却也投下了一片片巨大而深邃的阴影。
这重重的宫墙之内,究竟隐藏着多少“烛龙”的秘密?皇帝的回避,是早已心知肚明的无奈,还是另有深意?
这擢升的刑部左侍郎之位,于他而言,究竟是执掌法度的权柄,还是踏入更大漩涡的开端?
凌云鹤深吸一口气,将所有的疑虑与寒意深深压下,脸上恢复平静,向着那些道贺的官员们,拱手还礼。
脚下的路,还很长。而这刚刚开始的博弈,已然无声无息地变得更加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