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步入九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航船劈波斩浪,驶入深水区。
国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各项事业百舸争流,急需更多有胆识、有魄力、懂经济、能担当的干部,在各个重要岗位上披荆斩棘,开拓新局面。
一些重要位置的变动与人选,牵动着无数人的目光,也关乎着未来数年乃至更长时间某些领域的发展走向。
诛皎作为横跨多个关键领域、与国家和地方各级都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商业领袖,加之其多年来展现出的惊人前瞻性和务实作风,使得他虽不在庙堂,却无形中拥有了一种超然的影响力。
他的意见,在某些特定场合,会被一些身处高位的领导,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认真倾听和考量。
这一日,诛皎受邀参加一个规格很高,但形式相对宽松的经济座谈会。
与会者皆是国内经济领域的权威学者、部分重点国企的负责人以及像诛皎这样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
会议间隙,众人移步休息厅用茶。
一位经常在新闻中见到、主管经济工作的中央领导,很自然地走到了诛皎身边,工作人员早已机敏地将两杯清茶放在了他们身旁的小几上。
“诛皎同志,最近你们皎兰集团的发展势头很猛啊,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的投入,手笔很大,眼光也很独到。”领导端起茶杯,语气随和地开启了话题,如同老友闲谈。
诛皎微微欠身,谦逊地回应。
“领导过奖了。我们不过是顺应国家发展的大势,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尝试。高科技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但我们相信,这是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核心,必须有人去啃这块硬骨头。”
领导赞许地点了点头。
“是啊,硬骨头总要有人啃。不过,光有你们这些冲锋陷阵的企业家还不够,还需要有能理解你们、支持你们,并且敢于为改革发展担责任的干部,在关键的岗位上保驾护航。”
领导的话语看似随意,目光却深邃地看向诛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征询意味。
“诛皎同志,你走南闯北,见识广博,接触的各级干部也多。依你看,在当前这个发展阶段,什么样的干部,最适合放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第一线去?”
诛皎心领神会,知道这看似随意的闲聊,实则意义重大。
领导这是在通过他这位体制外的“明镜”,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和印证某些人选。
他沉吟片刻,没有直接提及任何具体名字,而是以一种总结经验的姿态,沉稳地说道。
“领导,依我个人这些年的粗浅体会,觉得在当前形势下,能担当重任的干部,或许需要具备这么几个特质。”
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
“首要的,是‘懂行’。不是泛泛地懂,而是要深入理解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理解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竞争的残酷性,理解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不能还是用过去计划经济那套思维来指挥现在的复杂经济工作。”
领导若有所思,轻轻嗯了一声。
“其次,是‘敢为’。改革进入深水区,必然触动利益,必然伴随争议。需要的是那种有政治魄力,敢于拍板,敢于为改革发展承担责任,甚至不怕得罪人的干部。四平八稳、畏首畏尾,打不开局面。”
“第三,”诛皎放下茶杯,目光坦诚,“是‘务实’和‘亲商’。不是那种表面文章的亲商,而是真正能俯下身子,了解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真实困难和需求,能精准施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干部。企业发展好了,经济才有活力,就业才有保障,财政收入才有源头。”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仿佛在组织语言,然后看似不经意地补充了几句。
“比如,我之前在南方某省考察时,就遇到过一位姓林的副省长。他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理解得非常透彻,亲自推动建立了高科技产业园区,在引进人才和项目上,敢给政策,敢担责任,效率很高,当地的企业家对他评价都很正面。”
“还有一位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的姓王的书记,面对沉重的历史包袱和转型压力,没有等靠要,而是大刀阔斧地推动国企改制,同时大力扶持民营经济,虽然过程艰难,非议不少,但硬是顶住压力,让那个老工业城市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诛皎语气平和,只是举例子说明他刚才提出的观点,并未对具体人物做过多评价,更无任何刻意推荐的痕迹。
但他提到的这两个方向和所举的例子,却精准地对应了此时正在考量中的、几个关键岗位所需干部的类型,也与他记忆中前世那些在改革开放中真正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干部特点不谋而合。
领导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沙发扶手上轻轻敲击着,眼神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他没有对诛皎提到的人和事做出任何直接回应,只是在他话音落下后,微微颔首,感慨了一句。
“懂行,敢为,务实……诛皎同志,你总结的这几点,很有见地啊。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确实需要更多这样的实干家。”
又闲聊了几句其他话题,领导便起身走向其他与会者。
诛皎依旧平静地坐在原地,慢慢品着杯中已微凉的茶。
他知道,自己该做的,能做的,已经做了。
在这样高层次的博弈中,他只是一个外部因素,一个提供参考视角的“镜子”。
最终的决定权,在更高处。
他只是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为那些他基于前世记忆和今生观察所知的、有能力有担当的干部,提供了一个被更全面认识的机会,间接地施加了一丝微小的、正向的影响。
这并非结党营私,亦非干预人事。
这是他作为这个国家的一份子,一个受益于时代并深刻理解未来发展关键所在的商业领袖,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驱使。
他希望这个国家更好,希望改革的航船能由最优秀的舵手来驾驭。
至于最终的结果如何,他已无需过多关心。
尽人事,听天命。
他相信,历史的潮流,终将选择那些真正能够推动它前进的力量。
而他能做的,就是继续壮大自己的事业,在另一个战场上,为这个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茶水微凉,心意已尽。
窗外,阳光正好。